(共23张PPT)
新闻写作
了解消息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尝试写一则消息。
有选择地学写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背景资料和新闻花絮等。
学会通过新闻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时代风貌。
学习目标
一、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二、自选任务:任选表格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写作任务
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背景资料 调查并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
新闻花絮 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
“嫦娥五号”探路者顺利回家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凌晨5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再入
主标题:拟人化,简明、新颖、醒目。
导语:概括交代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范文引路
返回飞行试验器注入导航参数。5时53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分离。
6时13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起,跳出大气层,到达跳出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降落伞顺利开伞,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科研人员将对回收后的返回器及这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完善嫦娥五号任务设计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器服务舱将继续在太空飞行,并开展一系列拓展试验。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于10月24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试验器成功实施2次轨道修正,于27日飞抵月球引力影响球,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28日晚,试验器完成月球近旁转向飞行,进入月地转移轨道。30日再次成功实施1次轨道修正后重返地球。
主体(3—6自然段):详细回顾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的整个历程。
有关专家称,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展望未来,指出了飞行试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题文一致、简洁明快、音节整齐
主题:
引题:
副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烘托气氛。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拟题基本思路:“什么人(何时)做了什么事”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拟标题
拟写醒目的标题
①主题式
如:武汉市一建筑工人下河勇救落水儿童。
②主题加引题式
如:缓解南北道路紧张状况 维护港澳地区稳定繁荣(引题)
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主题)
③主题加副题式
如: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主题)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群众联欢活动(副题)
④完全式(主题加引题、副题)
如: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引题)
澳门今回祖国怀抱(主题)
——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副题)
突出重点,吸引读者
言之有物,事实说话
简明扼要,开启全篇
形式多样,体现特色
拟导语
提炼精彩的导语
①叙述式。
叙述式是用摘要或综合的方法,对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作扼要的叙述。如“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就是采用的叙述式。
②描写式。
描写式是对消息中的主要事实或某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的描写。如:“感谢老师们!感谢北京亲人们……”杨文同学从江老师手中接过一张价值600元的衣服包裹单时说了上面的话。
③评论式。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作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如:2016年是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武汉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今年的工作。
④提问式。
提问式是把主要事实用提问的方式写出来,使报道的问题更为尖锐,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展开丰实的主体
结构形式:
①先后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②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并列、主次、点面等关系)安排层次。
倒金字塔结构——按照内容的重要性排列
标题——全篇新闻精华所在,高度提炼
导语——把全篇新闻高度概括成一个中心思想
正文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内容
正文稍次要内容
正文更次要
最次要
介绍背景和结语
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结语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好消息奖”花落有主 ①
——八年级(1)班“好消息奖”评选活动圆满落幕
本报社20日16时电②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奖”名花有主!文华中学八年级(1)班组织的“好消息奖”评选活动,一二三等奖各有其主。③
① 标题新颖别致,夺人眼目。主副标题设计,相互补充。
②电头,体现了消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③导语点明消息的主要内容,开头“好消息”,吸引读者,简洁通俗。
范文引路
整个评选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由该班同学现场展示自己从网络、报纸上选取的好消息,并简要陈述选取它们的理由;二是将这些好消息进行交换阅读,在阅读中互相评价;三是采取现场打分的形式,对44篇好消息进行比对,并当场公布结果。
本次活动由语文老师胡老师发起,暑假期间,同学们得到胡老师的“指令”,提前预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并广泛阅读报纸,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同时搜集整理新闻媒体短消息,准备参赛。④
在学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之后,同学们对新闻的有关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班级适时开展了“好消息”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新闻稿件44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医疗、体育等各个方面。
④介绍活动背景,让读者了解评选之前的有关情况。
活动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认真筛选,有17篇消息获得奖项。其中《难说再见!省运会圆满落幕,江苏健儿交出亮眼答卷》和《总书记为长江生态画“红线” 》两篇消息获得一等奖的殊荣。⑤
整个活动秩序井然,同学们热情高涨,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消息的有关知识。 正如一等奖获得者李华所言:“‘好消息奖’评选很有意义,它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希望以后能更多地举办类似活动。”⑥
⑤主体部分具体介绍“好消息奖”评选的标准、程序,以及评选结果,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次序,条理清楚。
⑥结尾以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感受收束,点明活动的意义,结构完整。
消息写作
拟写醒目的标题
提炼精彩的导语
展开丰实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