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和理念】
1、本节课采用话题式教学,创设一以贯之的教学情境,以枸杞的食用为主线,挖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化学知识,并指导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其他实际问题。
2、注重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对比分析、科学探究。在潜移默化中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加强对“实验探究过程”一般模型的认知。整节课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整节课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信息和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真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化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探究,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转化及判断方法。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升科学探究(控制变量)、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
3、通过对枸杞食用过程的学习,体验真实有用的化学,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其转化
2、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演示1】 1、枸杞用热水泡 2、枸杞用冷水泡 3、(展示枸杞酒)枸杞用白酒泡 【提出问题】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猜想一:溶解性与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溶解性与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三:溶解性与___________有关 【制定计划】 依据什么方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溶质溶剂温度现象结论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进行实验】 1、逛超市 药品:食盐(1g)、蔗糖(1g)、消石灰(氢氧化钙) (1g)、碳酸钙(1g)、硝酸钾(1g)、硝酸钾(3g)、食用油、汽油、酒精、水。 仪器:试管架(含试管)、试管夹、滴管、酒精灯、火柴、烧杯、玻璃棒、三脚架、量筒 2、看说明书 (1)选择你需要的药品和仪器 (2)节约药品和能源(水统一量取5mL) (3)操作要简单 【收集证据】1、 序号溶质溶剂现象1水5ml2水5ml3水5ml得出结论
2、 序号溶质溶剂现象45得出结论
3、 序号溶质溶剂温度现象1水5ml室温2水5ml加热得出结论
【问题解决1】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 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问题解决2】 1、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可以用什么洗去油污 为什么? 2、冲果珍的时候用热水还是冷水 观察与思考 对实验信息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作出猜想 分组讨论后学生代表交流 自主选择“超市”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合作完成实验 各小组汇报实验选择的药品和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与分享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出探究的问题。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根据证据猜想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变量的思想,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学生对仪器、药品的选择,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以及分工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规范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同伴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提升学生基于证据的逻辑推理的化学素养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板块整体设计是基于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提升科学探究(控制变量)、证据推理等化学学科素养。
板块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2】取一个杯倒出已泡枸杞的水,再取另一个杯子加等量的水 【问题1】这两个杯中的液体对枸杞中胡萝卜素的溶解能力有何不同?你会选择哪个杯子? 【归纳整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问题2】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为何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问题3】为何说“饱和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演示3】 1、在长时间泡枸杞的杯子里加糖、加蜂蜜 2、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高锰酸钾固体 【问题4】如何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归纳整理】思维基点: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 【问题解决3】判断下列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图见PPT) 【问题5】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能否相互转化?怎样实现转化? 【归纳整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 观察与思考 独立思考后学生代表回到问题2、3 分组讨论后独立完成【问题解决3】,在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后学生代表归纳 再次利用枸杞为线索,一是自然过渡,二是引发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通过对概念的辨析,实验现象的推理,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核心要素的理解 通过讨论,归纳并掌握判断的思维基点,同时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从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因素的角度学会分析,建立物质转化的基本思想。
(
模型认知
溶质
溶质1
溶质2
溶质
n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剂
温度
一定量
溶剂
一定
温度
能否继续溶解
该溶质
不饱和溶液
能
饱和
溶液
否
控制变量
证据推理
学科知识
学科素养
转化
科学探究
)环节三:巩固提升 【知识模型】详见PPT 【问题解决4】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如何食用枸杞? 【归纳整理】化学知识——学科素养 回顾与思考 实现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提升科学探究(控制变量)、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