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学生卷+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学生卷+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8 11: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学生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匿名”“诘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等词语。(重点)
2、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素养)
【预习素材】
1、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包括: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2、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4)《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不仅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5)《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挟( ) 樱花( ) 绯红( ) 宛如( ) 掌故( ) 畸形( )
不逊( )匿名( ) 诘责( ) 呜呼( ) 凄然( ) 教诲( )
油光可鉴( ) 杳无消息( ) 抑扬顿挫( ) 深恶痛疾( )
形近字:
绯红( ) 诽谤 ( ) 徘徊( )
畸形( ) 绮丽( ) 崎岖( )
油光可鉴( ) 签名( )
诘问( ) 拮据( )
梗概( ) 哽咽( ) 如鲠在喉( )
教诲( ) 阴晦( ) 后悔( )
2 .解释下列词语。
(1)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杳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分别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听课文朗读,采用跳读法,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的顺序和线索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绯( )红 驿( )站 解剖( ) 挟( )着 扒( )手 畸( )形 喝( )彩 深恶( )痛疾 不xùn( ) nì( )名 jié( )责 yǎo( )无消息 piē( )见 抑扬顿cuò(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杳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物以希为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与现代汉语写法不同的词语并改正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应该为 。
⑵兼以满房烟尘斗乱。 应该为 。
⑶冬天冷得利害。 应该为 。
⑷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应该为 。
⑸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应该为 。
⑹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应该为 。
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应该为 。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⑴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⑵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____________
⑶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⑷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⑸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⑵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⑶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似的喝采……
⑷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A.她年近三十岁,头发梳得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让许多亲人长期分离,从此杳无信息。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找出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匿名”“诘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等词语。(重点)
2、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素养)
【预习素材】
1、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包括: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2、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6)《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不仅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7)《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挟( ) 樱花( ) 绯红( ) 宛如( ) 掌故( ) 畸形( )
不逊( )匿名( ) 诘责( ) 呜呼( ) 凄然( ) 教诲( )
油光可鉴( ) 杳无消息( ) 抑扬顿挫( ) 深恶痛疾( )
形近字:
绯红( ) 诽谤 ( ) 徘徊( )
畸形( ) 绮丽( ) 崎岖( )
油光可鉴( ) 签名( )
诘问( ) 拮据( )
梗概( ) 哽咽( ) 如鲠在喉( )
教诲( ) 阴晦( ) 后悔( )
【答案】挟xié 樱yīng 绯fēi宛wǎn 掌zhǎng 畸jī逊xùn 匿nì 诘jié呜wū 凄qī
诲huì 鉴jiàn 杳yǎo挫cuó 恶wù
形近字:
绯红fēi hóng 诽谤 fěi bàng 徘徊pái huái
畸形jī xíng 绮丽qǐ lì 崎岖qí qū
油光可鉴jiàn 签名qiān
诘问jié wèn 拮据jié jū
梗概gěng gài 哽咽gěng yè 如鲠在喉rú gěng zài hóu
教诲jiào huì 阴晦yīn huì 后悔hòu huǐ
2 .解释下列词语。
(2)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杳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好像 (2)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3)不具名或隐藏真名。(4)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5)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又指考试不及格。古代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泛指考试、测试不成功或比不过别人。(6)没有音信。(7)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8)厌恶、痛恨到极点。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 山海经 ) 》 《朝花夕拾》按照作品的写作先后顺序来看 , 应依次是《阿长与 ( 山海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 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合作探究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分别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明地点转换的的语句及地点:
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东京
⑵“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在仙台,
⑶“我离开仙台之后”——离仙台后。
2. 听课文朗读,采用跳读法,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的顺序和线索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⑵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⑶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答案】①离开东京之缘由(或“东京见闻”)。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离别先生。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拓展延伸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绯( )红 驿( )站 解剖( ) 挟( )着 扒( )手 畸( )形 喝( )彩 深恶( )痛疾 不xùn( ) nì( )名 jié( )责 yǎo( )无消息 piē( )见 抑扬顿cuò(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杳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物以希为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与现代汉语写法不同的词语并改正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应该为 。
⑵兼以满房烟尘斗乱。 应该为 。
⑶冬天冷得利害。 应该为 。
⑷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应该为 。
⑸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应该为 。
⑹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应该为 。
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应该为 。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⑴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⑵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____________
⑶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⑷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⑸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⑵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⑶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似的喝采……
⑷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A.她年近三十岁,头发梳得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让许多亲人长期分离,从此杳无信息。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找出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答案】1.fēi yì pōu xié pá jī hè wù 逊 匿 诘 杳 瞥 挫
2.⑴责问⑵傲慢无礼。逊,谦逊⑶(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⑷(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⑸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⑹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3.⑴熳→漫⑵斗→抖⑶利→厉⑷希→稀⑸胡→糊⑹带→戴⑺采→彩
4.C(迭——叠)
5.⑴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⑵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⑶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⑷这里是动词,放映。⑸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6.⑴油光可鉴 标致 ⑵物以希为贵 ⑶酒醉 ⑷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时间先后
7.C(抑扬顿挫,用来形容声音,改为“跌宕起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