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课件(共44张PPT)+素材+导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课件(共44张PPT)+素材+导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8 11:4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线索,理解内容,把握主旨。2.揣摩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体会语言的感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4.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内容与主旨。2.揣摩词句,领会语言的感彩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 ,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自第一篇小说《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 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 年10 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 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 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 )  发髻( ) 畸形( ) 不逊( )匿名( ) 诘责( )喝采( ) 瞥见(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绯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畸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又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课文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学习第5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概”可否用“因为”替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8.学习第24~31段,思考:(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学习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内在线索,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表现、正面记叙与反面衬托,深情地赞颂了藤野先生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为学术”“为中国”的伟大精神,以及他对作者自己的深刻影响。
(一)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藤野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那么本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揣摩语句含义
1.“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偏有中国人……一群中国人。”“此后回到中国来……呜呼,无法可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当夜间……忽又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 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5.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定正。
B.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祥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C.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D.他们的话大慨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3.下面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2分)
A.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B.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C.实在标致极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2分)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2)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
5.对“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7.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1分)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2分)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一民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③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柳,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哥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读第①段画线句,根据上下文,请用藤野先生的口吻补充他想说的活,并分析为何他“竟没有说”。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会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 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15分)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3.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2分)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14.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3分)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3分)
1 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__
2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4分)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fēi) 发髻(j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喝采(hè) 杳无消息(yǎo) 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绯红:鲜红。
宛如:好像。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具名 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责问。
托辞:找借口。
适值:正好遇到。
杳:这里指音讯或形影消失。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常写作“深恶痛绝”。
3.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4.在东京 与藤野先生见面前
在仙台 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
在北京 怀念藤野先生
5.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6.(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 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白,缺乏了讽刺意味。
7.(1) “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吻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8.(1)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 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日本人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下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受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以及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9.最后一句中“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第二阶段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2.(1)衣着简朴 (2)为作者精心添改讲义 (3)当面订正解剖图 (4)为作者勇于解剖尸体而高兴 (5)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6)与作者惜别
3.
事 例 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二)揣摩语句含义
1.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这是日本“爱国青年”带有民族偏见的逻辑,表达日本军国主义歧视弱国弱民的傲慢思想,这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3.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正是发现中国民众精神麻木,使鲁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这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
4.瞥见了藤野先生的照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了触动;决心把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5.略
第三阶段
一、1.D【解析】提示:“畸”应音“jī”。
2.C【解析】A项中的定应为订;B项中的祥应为详;D项中的慨应为概.
3.B【解析】ACD三项都用的是反语。
4.(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心理描写(4)神态描写
【解析】此题可根据内容和重点词语分析,(1)项肤色、肌肉、胡须、眼镜判断。(2)项是直接引用所说的语言。(3)项“心里却想道”可判断。(4)项“脸色”可判断。
5.D【解析】认为中国是弱国的不是作者,而是日本人,而作者使用日本人的口吻来说这一认识。
6.D【解析】《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
7.(1)D
(2)③
【解析】(1)注意: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显然脱离了“走近鲁迅”这个主题。(2)注意: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而③这一则材料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所以不符合“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要求。
二、(一)
9.示例: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
10.从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着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1.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12.“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解析】
9.示例:他想说:“实在舍不得你走啊,再说,放弃医学也太可惜了。”“竟没有说”不说是因为他尊重鲁迅自己的选择。
10.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从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着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1.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12.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13.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1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②使用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15.①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②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16.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17.示例1: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示例2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解析】
13.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第一个空可分析“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说明他讲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第二个空可分析“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说明他此时是奉命疏导,语言语重心长。
14.欣赏文句。“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答作用要答出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的情况。“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也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15.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文章的后一部分,把握内容,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可提取第9段“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一句作为答案。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可提取第9段的“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一句作为答案。
16.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等语重心长的语言即可概括出他的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的普通老师。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7.情景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注意补写的语句在结尾,首先要读懂原文,读懂上文。可从语文对生活的意义的角度作答。语言要生动流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辞(cí) 宛如(wǎn)   樱花(yīnɡ) 绯红(fěi) 油光可鉴(jiàn)
B.诘责(jié) 芦荟(huì) 和蔼(ǎi) 发髻(jì) 抑扬顿挫(cuō)
C.系住(jì) 畸形(jī) 不逊(xùn) 瞥见(piē) 杳无消息(yǎo)
D.捕获(bǔ) 匿名(nì) 教诲(huǐ) 解剖(pōu) 深恶痛疾(w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签,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B.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杏无消息了。
C.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
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3.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C.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发表了新年贺词。
B.餐厅的菜油放得多,菜放在餐桌上油光可鉴。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在当天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B.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C.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D.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这家公司推出相关服务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老年事业的人士搭建创业之桥。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7.对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肖像描写)
B.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语言描写)
C.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神态描写)
D.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动作描写)
8.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赞扬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B.本文以作者在日本求学的地点变化作为叙事线索,其中重点讲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C.本文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还用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D.作者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的理解是“物以希为贵”,这种非同寻常的理解饱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9.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________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⑨……
⑩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并从选文中的具体事件概括藤野先生性格特征。
11.阅读选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1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种不安和感激。”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13.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分析这段心理描写的内容和作用。
14.课文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所有的高中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给我们讲作文。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只看这些字。你前面的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有改动)
15. 本文叙述了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概括。这些事情体现了老师怎样形象特点?
16. 文中第④段、第⑧段均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试分析这两处作者情感的不同。
1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标题“我的语文老师”,而第①段却写到了板书特别棒的数学老师,其目的是反衬语文老师的特别,也借此表明语文老师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
B. 第⑦段语文老师的话“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意思是说“我”因为作文一直受到表扬,于是变得张扬、浮躁,并且盲目炫耀才华,从而迷失了自己。
C. 第⑧段“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这句话是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怒气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与轻松,也说明自己已认同了老师的评价。
D. 作者认为,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培养、对学校建设的奠基作用,也盛赞了语文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引领。
E.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方式回忆了自己与语文老师的相处,揭示了“尊师重教”的文章主旨,也在温情的回忆中,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18. 阅读全文,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关于写作的哪些启示。作者一直是写作优等生,却被初来乍到的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文章不好,这曾让作者气愤不已,也由此让作者感念一生。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应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
【链接材料】
孩子,陪你去报名,看着你背着大大的书包,满脸欣喜地跑进崭新的校园,想到此后十多年间,你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校园中度过,作为家长,妈妈感到欣慰与期待,亦夹杂忐忑与不安。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
(摘自《人民日报》)
三、写作
19.片段练笔
鲁迅先生善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写藤野先生,从外貌、语言等方面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一个人物形象。(100字左右)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辞(cí) 宛如(wǎn)   樱花(yīnɡ) 绯红(fěi) 油光可鉴(jiàn)
B.诘责(jié) 芦荟(huì) 和蔼(ǎi) 发髻(jì) 抑扬顿挫(cuō)
C.系住(jì) 畸形(jī) 不逊(xùn) 瞥见(piē) 杳无消息(yǎo)
D.捕获(bǔ) 匿名(nì) 教诲(huǐ) 解剖(pōu) 深恶痛疾(wù)
【答案】C
【解析】A.“绯”应读作“fēi”;B.“挫”应读作“cuò”;D.“诲”应读作“h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签,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B.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杏无消息了。
C.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
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答案】D
【解析】A项“签”应改为“鉴”;B项“杏”应改为“杳”;C项“急”应改为“疾”。故选D。
3.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C.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反语的理解和把握。“标致”“爱国青年”“正人君子”这几个词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具有讽刺意味。
4.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发表了新年贺词。
B.餐厅的菜油放得多,菜放在餐桌上油光可鉴。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答案】B
【解析】B项“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不能形容菜。故选B。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在当天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B.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C.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D.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这家公司推出相关服务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老年事业的人士搭建创业之桥。
【答案】D
【解析】A.缺宾语,在“自我保护”后边加上“的意识”;B.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在“一个人”后边加上“是否”;C.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故选D。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答案】C
【解析】C项应是“反语”,不是“引用”。故选C。
7.对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肖像描写)
B.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语言描写)
C.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神态描写)
D.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动作描写)
【答案】B
【解析】B.有误。应该是心理描写,而不是语言描写。故选B。
8.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赞扬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B.本文以作者在日本求学的地点变化作为叙事线索,其中重点讲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C.本文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还用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D.作者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的理解是“物以希为贵”,这种非同寻常的理解饱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答案】B
【解析】B项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故选B。
9.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________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答案】(1)D(2)③
【解析】(1)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鲁迅与韩寒二人个性之比较”显然脱离了“走近鲁迅”这个主题。(2)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而③这一则材料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所以不符合“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主题要求。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⑨……
⑩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并从选文中的具体事件概括藤野先生性格特征。
【答案】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了解女人裹脚。
添改讲义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纠正解剖图,表现先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的治学态度;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先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诚恳的态度;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解析】考查事件的概括。结合第⑤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概括出第一件事为:添改讲义。结合第⑦段“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概括出第二件事为:纠正解剖图。结合第⑩段“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可概括出第三件事为:了解女人裹脚。
11.阅读选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答案】A句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品质。B句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荷)的科学态度。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A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这句话是藤野先生问“我”的。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藤野先生是“我”的老师,他询问“我”讲义是否能抄下来是关心“我”的学习。结合第⑤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藤野先生询问“我”的讲义是否能抄下来后还帮“我”认真地添加了讲义,由此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B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是藤野先生在纠正“我”的解剖图。从“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可看出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做事情一丝不苟。
1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种不安和感激。”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案】“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藤野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
【解析】考查词语的理解。“吃了一惊”的意思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感到惊讶。结合“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我”吃惊的原因是藤野先生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结合原文可知“我”是中国留学生,藤野先生的日本人,在日本爱国青年的严重,“中国人”是弱国的子民,“我”没有想到藤野先生居然帮一个弱国的留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心理。结合“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我”的讲义有许多脱漏的地方以及文法的错误,藤野先生需要帮“我”把这些内容一一订正,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经历,因此“我“感到不安。“感激”指感谢。结合“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我”感激藤野先生帮“我”添加讲义,“我”是一个中国留学生,藤野先生是日本教师,一个日本教师能如此关心、帮助中国留学生,体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因此“我”十分感谢藤野先生。
13.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分析这段心理描写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当时对藤野先生的帮助不是很理解的心,照应了上文”可惜我那时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解析】分析心理描写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其作用主要从前后文照应上考虑。
14.课文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解析】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需从文章找到体现藤野先生伟大的内容进行分析。从文章从与“我”交往发生的“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四件事来看,可以看出滕野先生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对学生热情诚恳和严谨求实精神的人;以及对“我”这样一个外国学生,丝毫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从这些内容来看,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伟大”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所有的高中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给我们讲作文。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只看这些字。你前面的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有改动)
15. 本文叙述了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概括。这些事情体现了老师怎样形象特点?
16. 文中第④段、第⑧段均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试分析这两处作者情感的不同。
1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标题“我的语文老师”,而第①段却写到了板书特别棒的数学老师,其目的是反衬语文老师的特别,也借此表明语文老师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
B. 第⑦段语文老师的话“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意思是说“我”因为作文一直受到表扬,于是变得张扬、浮躁,并且盲目炫耀才华,从而迷失了自己。
C. 第⑧段“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这句话是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怒气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与轻松,也说明自己已认同了老师的评价。
D. 作者认为,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培养、对学校建设的奠基作用,也盛赞了语文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引领。
E.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方式回忆了自己与语文老师的相处,揭示了“尊师重教”的文章主旨,也在温情的回忆中,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18. 阅读全文,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关于写作的哪些启示。作者一直是写作优等生,却被初来乍到的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文章不好,这曾让作者气愤不已,也由此让作者感念一生。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应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
【链接材料】
孩子,陪你去报名,看着你背着大大的书包,满脸欣喜地跑进崭新的校园,想到此后十多年间,你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校园中度过,作为家长,妈妈感到欣慰与期待,亦夹杂忐忑与不安。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
(摘自《人民日报》)
【答案】
15. 语文老师告诉“我们”雨有各种不同的样子(语文老师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语文老师批评“我”作文写得不好,并为“我”分析不足之处。
关爱学生、真诚直率,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对“语文”有独到理解,懂得因材施教。(两点即可)
16. 第一处是“我”感受到了语文老师的非凡见识,沉浸在她引导的氛围中,为她的特别而钦佩自豪。
第二处则是她耐心地为“我”分析了作文的不足,让“我”迷途知返,“我”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17. AE
18. 启示:书写工整、言之有物、不堆砌华丽的辞藻、写真实的感受。(任写两点)
老师的批评本质上是关心,是爱,是对自己更高的期待,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其次,我们还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既而改正,成为更优秀的人。
【解析】
15.①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解答时,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文章一共提及了两件事,可以根据时间定位到文中,首先第一个时间是语文老师第一次上讲台给“我们”上课,定位到文中的③④段,通过第③段中“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然后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第④段“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的内容,可知讲述的是:老师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
第二个时间是一次作文课上,定位到文中的⑤-⑧自然段,通过第⑤段中“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育文轩’”,第⑥段和第⑦段中老师找到“我”六本作文本,以每本里都有的写春天的作文为例。分析“我”作文的变化和缺点的事,可知讲述的是:语文老师当众指出“我”的作文差,事后又帮“我”指出“我”的不足之处。
②考查对人物形象概括归纳。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我对语文老师评价的语句,即可归纳出答案。
从文中描述的内容来看,语文老师给我的印象有:虽然相貌平平,但是“我心中最高责、最美丽的人”,她学识渊博,空手上课却能将“语文”解释两节课,空手走上两台,告诉我们什么是“语文”;
教学有法,能利用天气来即兴上课;
严格要求,耐心宽容,教育有方,关心学生成长,懂得因材施教,“我”的作文在历任老师眼中都是最好的,她却提出批评,并指出“我”的失误。据此作答即可。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在作答时分析文本,抓住关键词,同时联系前后文内容,综合分析语句含义及表达情感。文章第④段和第⑧段都出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这句话,其出现的语境不同。第④段,语文课期间正好在下雨,作者的语文老师告诉大家不同时间的雨和落在不同地方的雨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种教学方法带领大家亲自感受,这句话在第四自然段出现,抒发作者对语文老师独特而生动的教学方式的赞叹。第⑧段,语文老师在作文课狠狠批评了“我”,在课后“我”去找她时耐心教导“我”,让“我”明白自己的错误,让作者成长,抒发了作者对语文教师给耐心教诲表达无限的感激之情。
17.A.开篇没直接写语文老师而是极言赞美数学老师,是为下文刻画语文老师做铺垫,引起读者的兴趣,是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并不是反衬语文老师的特别;
E.中提及的“先抑后扬”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作者并没有在一开篇贬低或者否定语文老师,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
故选AE。
18.考查阅读感悟。主观性试题,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此题一共有两小问,第一小问由文章所获得的启示,作者在文中叙述“我”与语文老师之间由于老师当众指出“我”的问题,最后“我”得到老师的指导的故事。再结合“你前面的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可得到如下启示:要书写工整、言之有物,不能随意堆砌词语;不能因为自己获得一点成就或者得到一点成果就骄傲自满,引以为傲而忽视了不断进步与成长,始终抱有一个谦虚的态度进取。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回答如何面对老师的评价,此种题型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态度,进而解释,例如:面对老师的评价要抱有一个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足与问题时,会以一个严厉的态度指出来,尽管在听取的时候或许会像文中的作者一样难以接受,但是要认真地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全然盲目包容的老师只会助长学生的骄傲自满,发觉不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写作
19.片段练笔
鲁迅先生善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如写藤野先生,从外貌、语言等方面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一个人物形象。(100字左右)
【答案】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的早晨,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远远望去山村萧索,只有几缕白烟随风飘散。 来到村口,远远就望见张二伯踽踽而行,一身破败的装束,凌乱的稀疏白发被风吹的东倒西歪,乱糟糟的;蹒跚的步子比以前更加的缓慢,让人心生同情,不忍再看上一眼,这个孤寡老人以后的日子该咋办啊?
【解析】
写作时要注意:1.抓住人物特征,用几句话,几个动作,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2.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学生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匿名”“诘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等词语。(重点)
2、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素养)
【自主突破】
1.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
1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
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作者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0.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驿站(yì) 改悔(huǐ) 过秤(chèn) 瞥(piě)见
B. 畸(qī)形 绯红(fēi) 陌(mò)生 订正(dìnɡ)
C. 匿名(nì) 喝(hē)彩 发髻(jì) 教诲(huì)
D. 托辞(c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诘责(jié)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 实在标致极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B.良好的心态是天宫二号发射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6. 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D.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7.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了“鲁迅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照上联拟写下联。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则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②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完成下列练习。
8.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前后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了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匿名”“诘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等词语。(重点)
2、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素养)
【自主突破】
4.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初步印象: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此处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5.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
3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
3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合作探究】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5.“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6.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7.“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8.“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按照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
9.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作者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出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拓展延伸】
10.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藤野先生:
您好!
阔别20年,或许您已不记得我,但我却不能把你从记忆中抹去.伴着着冷冷的夜,我便提笔给您写信。
您的身体可好?我已经很累了。分别之后,我从事了文学创作。或许你无法理解,但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分别后,因为状况无聊,说起来无非是你失望,便脸信也怕敢写了。经过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所一直拖到现在。你或许认为我消失了吧。
你的照相现在就挂在我的墙上,至于那些被我收藏的讲义,也在7年前迁居时弄丢了。没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在灯光中瞥见你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能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就写到这吧,愿您还如以前般硬朗。
周树人
1926年10月20日
【课堂检测】
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驿站(yì) 改悔(huǐ) 过秤(chèn) 瞥(piě)见
B. 畸(qī)形 绯红(fēi) 陌(mò)生 订正(dìnɡ)
C. 匿名(nì) 喝(hē)彩 发髻(jì) 教诲(huì)
D. 托辞(c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诘责(jié)
【答案】D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 实在标致极了。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答案】B【解析】:B项“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和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情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B.良好的心态是天宫二号发射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答案】D【解析】:A项语序不当,“弘扬”和“传承”应对调位置;B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C项否定不当,删掉“防止”或“不要”。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答案】C
6. 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D.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答案】A
7.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了“鲁迅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照上联拟写下联。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则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①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②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
(3)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阅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完成下列练习。
8.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弃医从文。
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影片中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影片中围观的看客;讲堂中的“我”。
10.“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前后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前半句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但后半句是荒谬的,中国人并非因国家衰弱而低能,鲁迅的成绩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这么说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为下文写自己思想的转变作有力的铺垫。
11.“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了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拯救民族迫在眉睫;作者觉得刺耳是因为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鲁迅
第二单元
第6课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到作者到仙台的原因。那么藤野先生具体有哪些高贵品质能让鲁迅先生终生难忘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匿名”“诘责”“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等词语。(重点)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素养)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1、“我”为什么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不仅让“我”联想到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而且还有“日暮途穷”之意,表达了“我”的思乡爱国之情;“水户”是反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表现了“我”的爱国情怀。
合作探究
2、回读第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进行了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刻画了一群“丑而不觉其丑,滑稽而不觉其滑稽”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现了“我”对清国留学生奇特怪诞的装扮与以丑为美而不自知的行为感到羞耻、愤恨,表明“我”是一个厌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追寻民主觉醒之路的先行者。
“我”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
合作探究
2、回读第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说明“我”对书本感兴趣,渴求学到新知识。
“我”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
“我”看到清国留学生整天不学无术,觉得非常失望,于是准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我”是一个专心求学、不盲目追求娱乐和享受的人。
合作探究
2、回读第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我”记住了日本的“日暮里”驿站,也许是因为“我”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名句;其次也只记得“水户”的地名了,因为那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我”是一个爱国的人。
合作探究
2、回读第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我”在仙台受到部分友好人士的优待时,认为是“物以希为贵”的缘故。
“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3、读第5段回答,如何理解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归结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
“大概”表推测、估计,与句末的语气“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我”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以“物以希为贵”为喻,表现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4、文章是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
动作:
声音:
语言:
衣着: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白描
严于治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有点马虎的学者形象。
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
初识藤野先生
合作探究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白描
作用:使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研读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与先生的交往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5、仔细阅读第11-23段。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考点
概括典型事例
答题思路
筛选信息
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规范表述
按“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的模式表述
注意:有字数限制时,可省略次要信息,保留“何人”“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与先生的交往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添改讲义(11—15段)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中的“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
“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5、仔细阅读第11-23段。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与先生的交往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5、仔细阅读第11-23段。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纠正解剖图(16—19段)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严格耐心、尊重科学
与先生的交往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5、仔细阅读第11-23段。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关心解剖实习(20—22段)
原文:“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试比较下面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修改:“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修改:“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热情诚恳、充满尊重
与先生的交往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5、仔细阅读第11-23段。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23段)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认真求实、严谨治学、没有民族偏见
与先生的交往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6、自读课文第 24~31 段,思考探究:
(1)用简洁语言概括这部分记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带给鲁迅怎样的影响?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2)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6、自读课文第 24~31 段,思考探究:
(1)用简洁语言概括这部分记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带给鲁迅怎样的影响?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弃医从文
爱国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6、自读课文第 24~31 段,思考探究:
(2)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二者之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突出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愤慨和不平。
“也无怪他们疑惑”运用反语,突出了作者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多难的祖国与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6、自读课文第 24~31 段,思考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合作探究
7、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作者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出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研读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8、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2—35段,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
研读第二部分
“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三部分
9、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中的“伟大”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伟大”指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三部分
10、怎样理解第37自然段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中的 “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
“为中国”范围小,因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小而言之”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格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所以对中国学生能一视同仁,耐心教育。
“为学术”范围大,因为学术是全人类的。 “大而言之”表明藤野先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医学交流与发展不受国界的限制,希望新的医学能广泛传播。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三部分
11、精读第38自然段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又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良心发现”指:
“增加勇气”指:
“正人君子”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三部分
12、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哪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的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
13、第38段结尾句“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自然收束全文。
内容上: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用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我”把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合作探究
14、同学们是否发现,这篇课文除了按照“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这条明线行文,还有一条暗线,我们来捋一捋。
在东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国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 国
在仙台
看电影事件: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挫伤,他认识到中国国民不觉悟,是造成民族衰弱的主要原因。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歧视,从而激发了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
爱 国
弃医从文的原因
合作探究
离开仙台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和勇气
爱国
双线结构
明线:
暗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合作探究
15、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动静前往仙台的缘由,由此得以与藤野先生结识。写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联系。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拓展延伸
课本之外的藤野先生
拓展延伸
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课堂检测
1.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彩相同的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 ,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B
反语
反语
课堂检测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⑴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⑵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⑶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⑷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课堂检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一文的体裁是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藤野先生》一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为明线,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
C.《藤野先生》一文的主题: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作者在文章开头生动地描述了“清国留学生”留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做文章,是因为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况且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会给中国人丢脸。
D
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
没有表现作者的“彷徨”心理
课堂检测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其中“看电影”事件对作者的影响极大,是作者选择“弃医从文”的救国救民道路的直接原因。
B.本文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对藤野先生第--次出场时的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几笔就勾勒出一位相貌平平的学者形象。
C.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本文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影响——使作者“良 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同时也着重表现了作者的“彷徨”心理。
D
课堂检测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并且要求 A 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
中国是弱国 ,……也无怪 B 他们 疑惑。……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 C 他们 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D 他们 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请加以概括。
(2)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
日本“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
D
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课堂检测
(3)“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 。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D
课堂检测
(4)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 试加以分析。
深深的自责精神 , 作者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省精神。
(5)从选文来看 , 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 _____与 ______ _____这两件事。( 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 6 个字 )
匿名信事件
幻灯片事件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相识前(在东京):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相识中
(在仙台)
别后怀念
(离仙台)
深切怀念(明)爱国之情(暗)
离别
相识:黑瘦,八须胡,戴眼镜,声调顿挫,衣着“模胡”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
多写文章
相处
弃医从文
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足
匿名信事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看电影事件(暗线)
“我”——说谎话安慰他
他——赠照片,题字,叮嘱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部编版)
第6课《藤野先生》导览学习流程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无非”是“只不过,不外乎”的意思,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中国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第一句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2.“实在标志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合作交流】“标致极了”是反语,就是说反话,意为丑陋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无情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不愿与他们为伍的情感。
3.第1段中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盘”“油光可鉴”“扭几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精心摆弄辫子,不以为丑,反以为美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缺乏民族自尊,不思进取的清国留学生辛辣的讽刺。
4.前往仙台途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提到“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合作交流】“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看似闲笔,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这正反应了鲁迅的思想情感。“日暮里”取“日暮途穷”之意,有忧国忧民思想的鲁迅,自然对这样的汉字十分敏感。而水户则是爱国者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至死不为清王朝效力,不愿意回到被异族侵占的故乡,鲁迅对他的这种精神十分敬仰。记得这两个地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这也是鲁迅先生刻苦学习的动力源泉。
5.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交流点拨】“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6.“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 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7.“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中对学生会干事的“小动作”和日本学生欢呼“万岁”的描写,是不是偏离了“藤野先生”这个题目?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
【合作交流】没有偏离。学生会干事的行为和日本学生欢呼“万岁”,让鲁迅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也反衬出藤野先生的博大胸襟,所以并未偏离。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一是时间上有先后,二是两件事情对鲁迅的刺激程度由浅到深,且“看电影(幻灯片)事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触发点,所以不能调换。
8.“我”离开藤野先生,是撒了谎,怎么理解这个“谎话”?
【合作交流】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使鲁迅对自己的“弃医”感到难以启齿,因为不愿意伤害藤野先生,所以只好说谎,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尊敬。
9.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
【合作交流】作为独在异国的学子,鲁迅从藤野先生那里得到关怀、爱护,得到尊重理解,得到学识,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鲁迅的热心期望,让鲁迅感受到一个真正教师的风范,因而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和感激。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10.如何理解第37段中“他的对于我的……中国去”这句话的含义?
【合作交流】这是对藤野先生高尚品格的概括性评价。这里“小”与“大”的区别,是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的。“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比较“小”,当然意义并不小,表明他毫无民族偏见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造福人类,这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比较“大”,表明他对新的医学的热爱。段解:此段从“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优秀品格。
11.鲁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力量的?
【合作交流】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三是用自己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12.《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的清国留学生?
【合作交流】首先,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来勾勒他们的形象。留辫子是服从清朝统治的标志之一,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了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进行了无情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还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显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也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
13.当初“我”到日本学医是为了救国,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合作交流】鲁迅用“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感慨,来说明中国人的愚昧和落后,他听到日本学生欢呼“万岁”,“特别听得刺耳”,因此觉得学医不是首要任务,而改变民众的精神,是“第一要著”。所以他弃医,另寻救国的道路。“那时”即指在仙台看电影(幻灯片)事件发生的时候。“看电影(幻灯片)”受刺激是他改变主意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中国革命潮流对他也有影响。他放下解剖刀,拿起解剖灵魂的笔,走上了思想革命的战场。写“匿名信”及“看电影(幻灯片)”这两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第一件侧重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要使祖国富强起来;第二件事,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民族衰落原因之一),说明改变民众精神的迫切性。这两件事是作者弃医从文,告别藤野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