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饮
酒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几度出仕,终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归隐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宁静清远,语言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著有《陶渊明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注释】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写诗人弃官归田后的生活状况,“人境”点明归隐之所,“车马喧”代表着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荣华富贵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在开头有何作用?
设置悬念,引发人们对诗人身处喧嚣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的思考。
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闲适愉悦的心情。
4.诗人为什么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请简要作答。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表明自己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其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5.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7.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二字的好处?
只要心情闲适、志向高洁,即使身居闹市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回答出“而无车马喧
”的原因,强调了个人生活情趣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心远”一词是思想远离官场,心境高远的意思,表现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画面描写:我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葱葱的南山,就好像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静谧、淡远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为什么?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得和惬意。而“望”是有意而为之,与恬淡闲适的心境不符。
课文解析
1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衬托。以客观的景物“菊”“南山”衬托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东篱”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12、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说明诗人的所见所感不是有意寻求是不期而遇,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与欣喜之情,体现出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1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1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颇具深意,请说说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太阳下山了,外出觅食的鸟儿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表面是写倦鸟也知道傍晚还家,实质是劝告人们不要依恋官场,要返回到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闲情雅致、恬淡自然的生活。
15、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比喻。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1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景物描写)。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含蓄地寄托了诗人归返自然、与山林为伍的意趣。
2.动静结合。两句诗一静一动,写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峰、鸟入山林的景象,借此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17.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哲理性的总结给读者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1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表露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以及安贫乐道、自然神游的高尚品德和审美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与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19.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其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
20.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1.《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饮酒》中,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饮酒》中,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
4.《饮酒》中,描写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中,写景绝妙的诗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6.《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7.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可以用《饮酒》中的“
”得以解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饮酒》中用“ ”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9.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饮酒》中体现这一意境的两句诗是:
10.“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饮酒》诗中, 两句描写傍晚时分,山上暮色中飞鸟结伴而归,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12.《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13.《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14.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适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复归自然。
2.语言朴素,结构严谨。
如开头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谨。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这种结构高明在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就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