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2
思考高温天气为何会引起热射病,热射病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何会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呢?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成员 上午6h 上午9h 中12h 下午3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自己 (男、成年)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1.人体体温的动态变化
家庭成员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数据处理: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坐标曲线图
课堂精讲
成员 上午6h 上午9h 中12h 下午3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自己 (男、成年)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
.
.
.
.
.
.
.
.
.
.
.
.
.
.
.
.
.
体温
时间
36.8
37.0
37.2
37.4
6
9
12
15
18
21
自己
父亲
母亲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思考分析: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年龄相仿,性别不同
性别相同,年龄不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由上述分析可见: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2、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动态平衡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改变
外界环境的改变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调节作用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渗透压、pH值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如 O2、CO2浓度、含水量、酸碱度、葡萄糖、氨基酸、激素、无机盐),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产热
散热
稳态的维持是在多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实现的“来源”与“去路”的平衡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思考:
1、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的含量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2、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对内环境的稳态会造成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03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H2O
碳酸氢钠
碳酸钠
碳酸
CO2
乳酸
乳酸钠
碳酸氢钠
血液pH稳定的机制
可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动态平衡、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法国贝尔纳
美国坎农
现代观点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的活动呢?稳态如何实现?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目的:探究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体内,生物体的pH变化
实验对象:生物组织材料
(动物血浆、肝匀浆、蛋清等)
自变量:
酸性、碱性物质
HCl/NaOH 溶液(0.1mol/L)
因变量:
生物体pH的变化
pH试纸、pH计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空白对照
已知具有缓冲能力的溶液,阳性对照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材料 (25mL) 0.1mol/L的HCl滴数 0.1mol/L的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HCO3-/H2CO3、HPO42-/H2PO4-等,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维持pH稳定。
HCO3-/H2CO3 缓冲对:
HPO42-/H2PO4- 缓冲对:
溶液中酸性物质增加时:
溶液中碱性物质增加时:
HPO42- + H+ → H2PO4-
H2PO4- + OH- →HPO42- +H2O
乳酸+ NaHCO3→乳酸钠 + H2CO3
CO2 + H2O
OH- + H2CO3→HCO3- + H2O
资料分析
2021年5月22日(实况气温为9.1—24度)中午1点左右,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150多位参赛者有21名遇难。有赛事亲历者表示,不少选手出现失温症状,抽搐、口吐白沫,身着短裤短袖倒在海拔2000多米的赛道线路旁。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的?
资料分析
高血糖
高血脂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
稳态失衡的实例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在高温(气温34℃以上)或强辐射(特别是湿度大、无风)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即中暑(热射病)。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糖浓度、血液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保证细胞正常能量供应;
温度、pH保持在正常范围: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渗透压正常: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课堂总结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
×
×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