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 了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3.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
1. 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赤潮形成的原因。
2. 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学习过程】
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
思考: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
(一)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污染的来源:
阅读:《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一文及插图、图表《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思考:海洋污染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否都是人为因素?
(二)海洋生态破坏
1.产生原因:
2.赤潮:
(1)综合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
(3)赤潮的危害:
(三)海平面上升
1.海平面上升原因:
2.带来的危害:
(四)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海湾的原油多达65万至70万桶。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发出汩汩声。波斯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海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专家们认为,墨西哥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
①沿海水域 ②海上航道沿线 ③海上石油产区 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 )
①破坏海滨娱乐场 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 ③造成生态破坏 ④使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海洋的污染源主要来自( )
A.海洋运输 B.石油开采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5.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6.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有( )
①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8.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二、综合题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氮、磷等营养盐是水生植物的营养物,营养物增加使各种藻类大量繁殖,会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将此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往往出现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现象,称为“赤潮”。
材料2:下图是某近海海域中浮游生物与鱼类的发展过程(t1→t2→t3)示意图(阴影区代表浮游生物,黑点代表鱼类)。
(1)图示表明该海域海水有________现象,水中________等营养物质显著增加,其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图中鱼类从t1到t3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4)赤潮是(多选)( )
A.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C.在封闭的海域更易产生赤潮
D.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的后果之一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鸟的厄运
大量石油泄漏入海,生灵惨遭涂炭,海岛首当其冲。1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万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大量石油涌入海洋,造成海水中严重缺氧,致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潜水鸟在海水中潜游上浮时,海面的油污就像油质外套一样披在它们身上,使其再次落入水中,这样不断上浮下沉,使它们在惊恐中死去。对于飞翔能力较强的海鸥来说,只要偶然接触到漂浮在海面上的油膜,石油就会渗入并粘住它们的羽毛,使其游不动也飞不起。油污还会使羽毛失去保暖性能,使海鸟冻死。受轻度污染的海鸟,能侥幸游到海滩免于一死,但海滩的沙石上也沾满油污,它们用嘴梳理羽毛时,往往会把石油吞入肚内,从而严重刺激消化道,造成厌食。
(1)造成海洋中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鸟惨遭厄运原因有三,一是大量石油入海,________________,鸟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二是油污使海鸟丧失________性能而死亡;三是海鸟食入石油,造成厌食而死亡。(3)若一艘油轮在非洲好望角以南发生大面积石油泄漏,那么哪些地区的生物可能受到污染?洋流对石油污染有何影响?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D 7.A 8.D
9. (1)赤潮 无机营养盐(或氮、磷),各种有机物 城市工业和农业废水,生活排放的废水(或海水养殖过程产生的废物等)
(2)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和聚集,导致自身大量死亡,死亡的赤潮生物腐烂分解,可使大面积海域缺氧甚至无氧,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出大量的藻毒素,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D (4)ACD
10.(1)沿海石油工业 海上运输 海上采油 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2)消耗水中溶解氧,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保温和飞行
(3)整个南半球西风漂流海域全遭到石油污染,还可能通过秘鲁寒流等向北蔓延。洋流对石油污染有扩散和稀释作用,减轻了当地的污染程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6.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2. 分析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预防措施。
3.了解科学防灾措施,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重点难点】
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学习过程】
高手笔记
1.风暴潮
风暴潮的形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风暴潮的类型:(1)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
(2)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2.海啸
(1)海啸的形成: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环绕着太平洋周边地区,这里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
(2)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多些。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
名师解惑
1.风暴潮灾害
剖析: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盐渍化。
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要严重些。
易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地区:
(1)孟加拉国。孟加拉湾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2)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这里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激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 000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3)美国地处中纬,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风暴潮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记录。
(4)荷兰是一个低洼泽国,极易受风暴潮灾的影响。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温带气旋袭击荷兰,海水内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2.5亿美元。这次强风暴潮过程还侵袭了英国,使300多人丧生,北海沿岸的一些西欧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灾害。
2.海啸成灾的原因
剖析: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与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样的,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上的水层引起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在大洋中海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1—2米,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万千米,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造成灾害,以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形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还会诱发海湾内海水的固有振动引发假潮,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
3.我国会发生地震海啸吗?
剖析:据历史记载,2 000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我国近海海域虽不具备地震海啸的海洋条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的潮水涌上岸的情况还是发生过的。若发生7.5级以上强震,渤海和北黄海不会有地震海啸影响,但台湾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灾害。
讲练互动
【例题】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能形成海洋大潮的是( )
解析: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
答案:CD
绿色通道: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当形成海洋大潮时,日、月、地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变式训练
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答案:A
问题探究
【问题】据英国《太阳报》和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去年(2004年)12月26日海啸袭击泰国普吉岛海岸当天,来自英国萨里郡奥克斯肖特市的10岁小女孩蒂莉·史密斯也正和自己的母亲在泰国海滩上游玩。圣诞节前两周,蒂莉正好在学校中上过一堂地理课,课上老师讲的也正好是有关海啸的知识,因此当第一波很小的海啸波浪抵达泰国海岸的时候,蒂莉立即意识到更大的海啸波浪将在后面,会将海滩和低地上的建筑彻底淹没。于是她立即跑到母亲跟前,告诉母亲她们即将面临的危险。母亲听了后,立即向海滩上的100多名游客发出了警告,那些游客听了蒂莉母女的警告后,都纷纷离开海滩,撤退到了高地上。
当他们刚刚抵达高地时,只见惊天海啸奔涌而来,一瞬间就淹没了他们刚才呆过的地方,将那些逃生的游客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纷纷向蒂莉表示了自己的感谢,认为是她救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面对别人的感谢,小蒂莉谦虚地说道:“我并不是英雄,我只是正好活用了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救了自己和大家而已。”(摘自《上海译报》2005年1月6日第13版)
那么,海啸来临前可能会有哪些前兆?
导思:本活动的目的是要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正常情况下,涨退潮之间会相隔6小时12分钟,但海啸发生时这一规律会突然改变。
探究:海水突然退去和里面产生气泡就是海啸的前兆,其后的5—10分钟非常关键,人们应该立即远离岸边,尽量向高处逃跑。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 )
①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
②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水入侵、巨浪、溢油灾害
③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干旱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
④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冰灾害、巨浪、溢油灾害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台风、热带气旋、飓风可能引起的海洋灾害有( )
A.海啸、浮冰 B.风暴潮、巨浪
C.巨浪、地震 D.暴雨、洪涝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科学家说,每次大的自然灾害常诱发一系列滑坡、疫病、海啸等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要做好应对其他灾害的准备。据此回答3~4题。
3.海啸常伴地震而发生,出现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地处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 )
①我国海区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 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 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
A.打电话 B.拍电报
C.通过信息高速公路 D.利用航空快递
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
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
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
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
6.对闽、浙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火山 B.洪涝和泥石流
C.干旱、低温 D.台风和强热带风暴
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010年第5号的强热带风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数万人死亡。同年13号,强台风“鲇鱼”登陆中国福建,致使上千万人受灾。据此完成7~8题。
7.与热带风暴的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温带反气旋
8.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强台风“鲇鱼”的是(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已建立了风暴潮信息系统 ②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③荷兰防潮闸工程有效保障了鹿特丹地区100多万居民免受风暴潮的侵袭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②③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8月4日,“莫拉克”台风在太平洋上形成,随后向西北移动。8月8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及时发布消息,这次台风对我国台湾、福建、浙江等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为什么在北半球太平洋西部形成的台风多沿东南—西北方向移动?
(2)台风属于什么天气系统,所经之地会产生什么天气?
(3)“莫拉克”到达时,沿海潮高大增。这不仅与“莫拉克”的强度有关,也与它到达时正是天文大潮有关,你能绘图说明吗?
11.(2009年高考海南卷)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C 6.D 7.C 8.C 9.D
10. (1)西太平洋台风在热带海区形成后,在东北信风的作用下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南部边沿移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方向不断改变,当其到达亚洲东海岸时受到大陆低压的吸引,向大陆移动,形成东南—西北方向的移动。(2)台风是一种强度大的热带气旋,中心为低压,周围气流向中心移动并旋转上升,这样使台风所经之地出现强风和暴雨天气。
(3)“莫拉克”台风登陆台湾时,为8月7、8日,此时引潮力大,正是天文大潮期。 绘图略。
11.(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答出三项即可)
负面影响及对策: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答出任何一项负面影响及对策即可)6.3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 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 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 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1.读图填图
1)将陆地领土、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填入图中相应位置并标出相应数据。
2)一国所主张的海洋权益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解释说明相关名词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
4)总结相关概念
相关区域 基本概念 享有海洋权益
5)领海基线三种划分方式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我国采用_______________。
6)区别内海和领海
7)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2.读图6.22,探究
1)我国国情相关数据:我国大陆海岸线_______________,岛屿_______________,岛岸线_______________,领海面积_______________,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
2)我国海洋污染状况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的海洋存在划界问题吗?如果存在,应该如何解决?
4)_______________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
3.读图6.23及材料,探究
1)明确钓鱼岛、冲绳海槽,台湾岛,琉球群岛的相对位置
2)利用资料阐述钓鱼岛乃我方领土
3)联系海洋权益相关知识点
4.海洋的地位和价值归纳
1)海洋是地球环境的_______________,对全球环境及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2)海洋是生命_______________,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本源。目前,海洋仍然是_______________,人类_______________;
3)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海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舞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争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军事斗争。
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颁发时间_______________
2)产生背景
3)主要内容及意义
4)我国是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你认为怎样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做出应有的贡献?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示一个沿海国家毗连区范围的是( )
A.a B.b
C.a+b D.a+b+c
2.对于沿海国在a+b+c区域内享有的权益说法正确的是( )
A.享有与领陆、内水一样的主权
B.行使管制权
C.只行使管辖权
D.享有部分主权权利及其他管辖权
如下图,中间多边形表示一岛国。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数字所示区域为该国的( )
A.领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内海
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范围小于领海
B.该区域范围应从领海基线起算
C.其他国家不得在其上空自由飞越
D.所属国对该区域享有领海所包括的所有主权
2011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8届“航海日”。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据此回答5~7题。
5.我国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根据________计算出来的(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6.有关钓鱼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与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③不是无主岛 ④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 )
①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②尊重历史的原则 ③自然延伸的原则 ④公平合理原则 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下列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B.它提出了人类公平分享海洋权益的新原则
C.该公约能够保证国际海洋新秩序,而不会出现海洋权益争端
D.该公约有利于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协调发展
二、综合题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4月1日,美一架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当中方飞机在距离海南岛东南104 km处正常飞行时,美机突然大幅度转向,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坠海失踪。事发后,美机未经中方允许,擅自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美方的行为遭到我国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1)海南岛是我国第________大岛,________的经济特区,北部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________海。
(2)事发区域位于我国的________区上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区域上空的国际飞行必须尊重当地国的权利,并只能限于和平目的,美方的行径完全违背了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上述撞机事件发生在我国东海专属经济区
B.现阶段我国人均海军和人均海洋科学家人数指标均比较落后
C.某些日本人在我国东海钓鱼岛擅自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也是对我国海洋主权的严重挑战
D.我国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基本上没有国际争议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华社北京2010年12月2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姜喻8日晚表示,中国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钓鱼岛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材料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现实:①大陆架是陆地国土的自然延伸部分,其外延按物质来源划分;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材料3:
(1)说出姜喻发言的科学依据。
(2)对于海洋划界问题,我国的一贯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我国应怎样做?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B 6.B 7.C 8.C
9. :(1)二 最大 内 (2)专属经济 (3)BC
10.(1)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以西、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因此钓鱼岛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而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2)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3)基于我国的海洋国情,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海洋国际事务。
领海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