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9-14 16:02:02

文档简介

1.1 现代旅游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旅游的六要素。
2. 理解旅游发展的各阶段的特点,尤其是现代旅游的特点。
3.掌握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在旅游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理解现代旅游六要素与旅游活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5.初步形成正确的旅游观念,正确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重点难点】
1.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2.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 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的发展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主要特点:旅游主体的⑧____________、旅游形式的⑨____________、旅游空间的⑩____________、旅游目的的 ____________。
(2)突出特点:现代旅游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知识点二 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1.现代旅游的六个基本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旅游六要素中, ________________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____”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 ________”和“ ________”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3.旅游六要素之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学习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的发展
根据旅游需求和产业特征,可大致将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列表比较如下:
历史阶段 古代旅游 近代旅游 现代旅游
旅游需求 特点 个体需求 群体需求 大众需求
含义 局限于一定阶层内的少数人 消费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 旅游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产业特征 特征 前产业化阶段 初级产业化阶段 高度产业化阶段
含义 未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 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目的 事务性的出游占绝大多数 娱乐性、消遣性旅游增多 娱乐性、消遣性旅游占绝对优势
旅游空间 出游距离较短 出游距离延长 旅游空间扩大化
2.现代旅游的特点
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内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居民出游率高,旅游业收入增长快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除观光、度假、商务、文化旅游外,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一批特种旅游项目大量产生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科技进步和交通工具发展,加上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增长,旅游活动空间日益扩大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消遣性,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典例剖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五一”是新放假办法实施之后的第二个“五一”小长假,黄山景区自驾车旅游板块强劲增长,4月30日至5月2日3天约有1.5万辆自驾车进入黄山区,有力支撑接待总量攀升。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退休”,人们出游的方式和观念随之打破。远的地方去不了,短线景点又玩过,怎么办?到家门口的山上爬山、采花,到区县的新景点看看,到附近山间感受原生态的大自然风光。不用门票,不浪费时间,人也轻松。而这种随意性的“家门口游”、“周边区县游”和“无景点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旅游活动自古就有,但近代旅游仅出现了100多年时间,其标志是________的出现,最早形成于________。
(2)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外某媒体团队要展开中国之行,体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风采。下列旅游项目与他们的旅游体会的正确搭配是(多选)(  )
A.游故宫、登长城——中国文化的博大
B.串胡同、逛庙会——中国民俗的多彩
C.游丽江、观石林——自然风光的秀美
D.中关村、南京路——中国经济的腾飞
(4)目前发达国家居民出游率为300%~400%,而我国居民出游率仅为8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试分析限制我国居民出游的原因。
【答案】(1)旅行社 英国
(2)现代旅游的特点有: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黄山市“五一”三天假期接待的大量游客中自驾车游客推动接待总量攀升,客源构成多样;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有自驾游、家门口游、周边区县游等;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活动不再只发生在景区内,“无景点”的地区也能进行旅游活动;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爬山、采花、感受原生态,目的是放松。
(3)ABCD
(4)①经济收入较低,难以承担较高的旅游费用;②闲暇时间较少,无法满足出行需要;③交通发展仍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思路剖析】本题以“五一”假期调整对人们旅游活动的影响为背景,考查现代旅游的特点及变化。第(1)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题,材料中涉及到旅游者的构成、旅游形式、活动空间及旅游目的等方面,现代旅游的四个特点都有体现。第(3)题,根据各旅游项目的侧重点进行判断。第(4)题,居民出游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时间、交通、旅游业发展情况等,根据我国发展情况进行回答。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现代旅游由六要素构成,如下表:
基本要素 各要素的关系
食、宿 旅游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休息、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多功能场所,除客房、餐厅外,一般还附有会议室、商务中心、商场,以及娱乐、消遣等设施
行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们外出旅行,首先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即旅行。除近距离的游览或少数具有特殊意义的徒步旅游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者都必须借助交通工具
游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旅游餐饮业、商业和娱乐业兴旺的基础
购、娱 “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除旅游饭店外,旅游地的商业街、游憩区也是大规模“购”和“娱”的活动场所
【典例剖析2】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四川旅游指南
■游记攻略:    更多·四川游记攻略:最新九寨沟攻略·四川黑竹沟:神秘失踪的死亡地带·四姑娘山·措普沟:令人神往的天堂·四川游记攻略:千里独行九寨沟 ■导游地图:  更多·成都市交通地图·四川旅游景点路线地图·成都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地图·四川省交通地图·九寨、黄龙旅游景点导游地图
■住宿指南:    更多·成都天府宾馆优惠·成都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资阳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雅安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宜宾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交通指南:  更多·成都交通介绍·成都到四川各景点汽车站·成都周边游出行攻略·乐山交通介绍·攀枝花旅游交通概况
■民风民俗:    更多·彝族火把节的传说·乐山大佛的来历·彝族插花节·泼水迎亲和摔跤婚礼——彝族婚俗 ■美食指南:  更多·九寨沟的美食·成都的串串香·四川小吃——担担面·别具风格的“三合泥”·峨眉山“好吃街”美食数不胜数
(1)现代旅游由六大基本要素构成,题干材料中未直接展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基本要素。
(2)旅游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场所,不仅能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宿”和“食”的要求,还可以使人们享受到______和________的乐趣。
(3)以下对旅游中“食”和“宿”的建议,科学正确的是(多选)(  )
A.外出旅游尽量不要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
B.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忌暴饮暴食
C.如有条件,出游前可委托信誉好的旅行社代订房间
D.旅游中以“游”为主,应尽量节省住宿开支,旅店能睡就行
(4)山东省某中学的学生李明计划在2012年高中毕业后独自到四川九寨沟游玩,他想尽可能地欣赏旅游途中的美丽景色,请为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
A.飞机 B.公共汽车
C.磁悬浮列车 D.轮船
【答案】(1)购 娱 (2)购 娱 (3)ABC (4)B
【思路剖析】本题侧重于对现代旅游六要素的考查,结合四川旅游指南考查学生对旅游要素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2)“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旅游饭店是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场所;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基础达标】
1.从历史发展看,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旅游目的 B.旅游形式和内容
C.旅游需求 D.旅行社的诞生
2.现代旅游,就目的性来说,占绝对优势的是(  )
A.科学研究 B.探亲访友
C.猎奇探险 D.娱乐消遣
3.下列活动最能体现旅游空间扩大化特征的是(  )
A.游桂林山水,看龙门石窟
B.观北京故宫,看泰山日出
C.到北极考察,去南极探险
D.从天涯海角到夏威夷群岛
4.下列关于现代旅游六要素及其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游”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B.“食”和“宿”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唯一途径
C.“购”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D.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娱”和“购”兴旺的基础
5.第二十六届香港国际旅游展及第七商务及会奖旅游展会于2012年6月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能成为“旅游热土”的条件有(  )
①购物天堂 ②优越的交通区位 ③兴旺的餐饮业、娱乐业 ④熙熙攘攘的游客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填表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产业特征的三个阶段,将代表下列内容的字母填入表格中。
A.古代旅游 B.大众需求
C.现代旅游 D.个体需求
E.近代旅游 F.群体需求
旅游需要
产业特征 前产业化阶段 初级产业化阶段 高度产业化阶段
历史阶段
(2)现代旅游出现于________世纪________年代。
(3)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是:旅游主体的________化,旅游空间的________化,旅游目的的________化,旅游形式的________化。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英国维珍银河航天公司的“太空船2号”载人飞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完成了“处女航”,计划于2012年启动商业太空旅游,从而拉开太空旅游规模化的序幕。据此回答1~2题。
1.太空旅游的兴起,表明(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太空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瑞典北部边陲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天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当地人用一块块冰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曰“冰砌旅馆”,吸引大量年轻人投宿。据此回答3~4题。
3.年轻人到“冰砌旅馆”旅游的目的是(  )
A.增长知识 B.科学研究
C.探险寻古 D.娱乐消遣
4.洛布尔小镇是通过下列哪一要素吸引游客的(  )
A.民俗活动 B.名胜古迹
C.旅游纪念品 D.住宿
5.现代旅游活动包括的内容有(  )
①旅游观光 ②娱乐 ③游牧活动 ④购物 ⑤食宿 ⑥交通 ⑦通讯 ⑧疗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⑧
6.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近年来,农村旅游市场发展较快,农民旅游人数逐年剧增。“农民旅游”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有(  )
①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 ②交通的不断发展
③农民休闲时间不断增多 ④旅游费用低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日常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8.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空间可能具有的变化是(  )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 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 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二、综合题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暑假期间,长春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李明计划和几名同班同学一起去旅游。李明提出参观故宫和龙门石窟,王军和赵小伟说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和九寨沟,张方想去峨眉山和长江三峡,孙革则主张游览泰山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经过商量,最后他们决定这些景点都去看看。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他们找到一家知名的旅行社,旅行社给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1)这次旅游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介体是____________。
(2)这次旅游活动从游览的区域看属于__________旅游,从旅游目的看属于__________旅游。
(3)根据实际情况,他们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旅游活动属于(  )
A.古代旅游        B.近代旅游
C.现代旅游 D.未来旅游
(2)图中所反映出旅游的主要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3)图中的国际旅游人数有呈__________的变化特点,原因是:
①科技革命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局势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使世界各地距离“缩短”。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一定社会阶层 ②事务性 ③英国 ④旅行社 ⑤数量 ⑥商业 ⑦科技革命 ⑧大众化 ⑨多样化 ⑩扩大化  娱乐化  娱乐、消遣  食、宿、行、游、购、娱 旅游交通  游  购  娱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基础达标]
1、D 2、D 3、C 4、D 5、C
6、(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D、F、B、A、E、C
(2)20 50 (3)大众 扩大 娱乐 多样
[拓展提升]
1.B 2.D 3.D 4.D 5. D 6. A 7.B 8.A
9. (1)李明和他的同学 参观的旅游资源 旅行社 (2)国内 观光 (3)铁路 水路
10. (1)C (2)A (3)逐年上升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交通条件的改善1.2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
2. 理解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能辩证地看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3.掌握旅游业对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繁荣的关系。
4.掌握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5.通过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的学习,逐步形成一分为二的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念。
【重点难点】
1. 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经济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产生的弊病。
2. 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的有利、不利影响,理解旅游对区域环境保护和破坏的关系。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与探究讨论相结合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 拉动经济发展
1.“朝阳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①________,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②________________之一。
2.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用表现 原因 案例
增加国家③________ 发展④____________,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增加旅游接待国的⑤________ 西班牙、瑞士等国是旅游强国
回笼货币,⑥________ ⑦________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回笼消费资金,减轻⑧______________,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发展 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⑨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之上;旅游业的发展为相关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促进⑩______的发展 旅游业可因地制宜地发展,且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 旅游扶贫
3.旅游业的不稳定性:旅游需求受到 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控制的。 ________________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知识点二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旅游业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作用 表现 原因
促进 ________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能够 ________、陶冶情操 旅游活动是超出人类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的高级消费形式
旅游能增加生活阅历,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提供大量 ________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 __________的产业,且综合性和 ______很强
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增多,消除一些社会、民族偏见 旅游具有涉外性特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具有 ____________
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____
2.旅游业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1)对社会秩序: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 ________________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2)对文化价值: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知识点三 影响区域环境
1.旅游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旅游业的_______,旅游业需要保护______________,这也是对潜在的旅游业进行投资。
2.积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朝阳产业
现代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主要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图示如下:
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具体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作用 表现 原因
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兴旺,并带动电信、饮食服务业、商业、金融保险以及文教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
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 旅游业的发展意味着旅行社、酒店、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以及商业网点的增加,从而为社会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岗位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发展入境旅游,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不管是出境旅游、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可增加国家税收。旅游业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多种商品和旅游服务可以回笼大量货币 旅游业是消费活动
[知识拓展] 旅游业是世界上的重要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1)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瑞士、奥地利、英国、法国、泰国等国家以旅游业为其支柱产业之一。
(2)香港的四大经济支柱:出口加工业、旅游和博彩业、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金融业。
(3)澳门的四大经济支柱:旅游业、博彩业、工业、对外贸易。
(4)新加坡的支柱产业:转口贸易和对外贸易、航运业、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制造、旅游业。
(5)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长绒棉。
(6)安道尔、摩纳哥的经济支柱:旅游业。
(7)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的经济支柱:旅游业、邮票业。
(8)瑞士的三大经济支柱:旅游业、工业(精密机床、精密仪表、钟表)、金融业。
【典例剖析1】阅读下表,完成以下各题。
某旅游区典型年份各月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统计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万天) 30 40 70 170 230 300 440 560 300 140 40 80
居民失业总人数(万人) 2.90 2.81 2.74 2.64 2.50 2.40 2.39 2.39 2.36 2.41 2.51 2.58
(1)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曲线图。
(2)上表反映出的旅游业的作用是(  )
A.发展旅游业能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B.发展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C.发展旅游业能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D.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有消极影响
(3)旅游淡季和旺季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多选)(  )
A.不同的月份
B.人的闲暇时间
C.各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
D.旅游景区的人为规定
(4)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呈______相关,原因是什么?
【答案】(1)
(2)C (3)ABC
(4)负 旅游旺季时,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并带动旅行社、酒店、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的发展以及商业网点的增加,从而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居民失业总人数减少;旅游淡季时,造成大部分设施和人员闲置,居民失业总人数增加。
【思路剖析】本题以游客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统计表为引题材料,重在考查旅游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相互关联性,发展旅游业可增加就业机会。
(2)旅游业有淡季、旺季的差异。
(3)月份的变化、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各地的自然条件等因素会影响旅游区的旅游人数变化。
二、旅游业促进文化繁荣
作用 表现 原因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旅游可以休养生息,弥补消耗,恢复脑力和体力 旅游活动是高级消费形式
旅游可以扩大知识视野,体验和了解异地的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旅游可以增进对旅游地的了解,增加生活阅历,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科技与文化交流、商务往来更加广泛、频繁和深入,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 旅游业具有涉外性特点,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的文化交流作用,也推动了文化保护、艺术创作、文艺表演、文化商品、宗教与民俗、教育和科技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为了发展旅游业,许多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得到发展
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
濒临湮灭的历史建筑重新得到修缮与管理
[巧学速记] 因果联系法记忆旅游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
【典例剖析2】2005年2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
(1)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的革命旅游胜地。请将下列主题形象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位置。
①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②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③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④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红色旅游区名称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主题形象 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2)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请在下表中作简要表述。
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
文化意义
(3)根据纲要,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景点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请你开发上海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试举两个例子。例如:开发纪念章、明信片等红色旅游纪念品。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能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下列要素中必须考虑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项的序号,下同)。
①采用最新材质进行制作 ②与革命题材相呼应 ③邀请专业绘图机构设计造型 ④凸显景点所处地区的自然风光
⑤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
(6)某景点委托一课题组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课题组首先对该景点的革命历史背景进行调研,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
①纪念品生产厂家 ②该景点的文献研究人员 ③各红色旅游景点的参观者 ④相关革命事件的参与者及其亲友
【答案】(1)④、①、③、② (2)使旅游者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 促进各地对革命遗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 (3)中共一大会址(或嘉兴南湖) (4)开发红色旅游路线 开发新的红色旅游景点(或开发红色旅游活动等) (5)②、⑤ (6)②、④
【思路剖析】解答时要抓住红色旅游的特点,并结合景点历史背景回答。
[规律总结] 辩证分析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能够促进文化繁荣,在运用其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同一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如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与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同一意义。同时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要辩证的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既有保护作用,也会产生冲击,如使其失去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正确把握上述问题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基础达标】
1.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旅游一动百业兴”体现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
A.满足人类的需求     B.促进经济的发展
C.扩大交流 D.保护环境
3.2012年五一期间,各旅游景区纷纷以免费或打折形式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休闲。下列关于旅游业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可以增加旅游者的生活阅历,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B.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提高旅游者的身体素质
C.旅游可以饱览祖国河山、感受历史文化,提高旅游者的道德素质
D.旅游会导致超前消费,不利于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养成
4.“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出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其积极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D.促进文化交流
5.下列关于旅游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的发展有害无利,会使环境遭到破坏
B.发展旅游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C.植树造林、开发园艺等活动可使旅游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D.旅游业是利用环境的产业,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6.读“A、B、C、D四国某年有关旅游业的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国际旅游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总人数/万人
A 150 300 1 500 75 1 500
B 120 400 1 000 50 1 000
C 200 1 000 5 000 300 15 000
D 80 320 1 000 95 9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最高的是________国,达________%。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________的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国。反映出发展入境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________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________。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国。
(5)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它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方面。
(6)由此可知,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促进________,并使之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2012年4月14日,朝鲜金刚山景区正式向中国游客开放。据此完成1~2题。
1.金刚山景区的开放,对我国旅游者的重要意义有(  )
①丰富和积累文化知识 ②扩大就业机会
③扩大交流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金刚山景区向我国游客开放,对朝鲜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可以增加外汇收入 ②可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③可以扩大就业 ④可以扩大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3.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业与农业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有(  )
①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②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
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4.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更新,得到开发和恢复
②建设了大量仿古建筑
③使传统的手工艺品重新得到发展
④使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以下四幅图表现的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据此完成5~6题。
5.以下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与其民族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壮族 B.②—藏族
C.③—苗族 D.④—彝族
6.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发展对旅游接待地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不同民族和文化接触增多,增加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
B.在原来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经整合而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吸引力下降
D.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所下降
7.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消极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旅游业的不稳定,完全是由于旅游业对外界的影响相当敏感造成的
B.发展旅游业导致区域经济衰退
C.多数旅游区在旅游淡季时区域经济受到影响
D.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当地居民不产生影响
8.下列关于旅游对人文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建设宾馆,可以缓解旅游者用餐和居住的紧张状况,同时也不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B.如果风景旅游区的建筑特点不能与其自然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会产生对景区旅游价值的破坏
C.无论是海滨风景区还是内地旅游区,其基础设施往往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D.由于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因此它对旅游区居民的健康有利
二、综合题
9.阅读下表,完成以下各题。
某旅游区典型年份各月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统计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万天) 30 40 70 170 230 300 440 560 300 140 40 80
居民失业总人数(万人) 2.90 2.81 2.74 2.64 2.50 2.40 2.39 2.39 2.36 2.41 2.51 2.58
(1)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曲线图”。
(2)上表反映出的旅游业的作用是(  )
A.发展旅游业能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B.发展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C.发展旅游业能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D.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3)旅游淡季和旺季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多选)(  )
A.不同的月份
B.旅游者的闲暇时间
C.各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
D.旅游景区的人为规定
(4)旅游者住宿总天数与居民失业总人数呈__________相关,原因是什么?
10.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1年,井冈山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依托“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的旅游品牌。通过精心举办第二届国际杜鹃花节,强力推进旅游大营销,大力拓展红色旅游培训产业,加强旅游环境整治,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井冈山旅游内涵和档次,吸引了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欣赏优美自然风光。
(1)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旅游业的发展说明第三产业(多选)(  )
A.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C.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D.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结合材料分析井冈山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有何积极意义。
(4)井冈山旅游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应竭力避免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重要 ②经济支柱 ③外汇收入 ④国际旅游业 ⑤国民收入 ⑥稳定市场 ⑦国内旅游 ⑧商品市场的压力 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 ⑩区域经济  各种因素  过分依赖  国民素质  增长见识  就业机会  劳动密集型  关联性  特色和吸引力  融合  公共场所 传统文化 基础 旅游资源 环境保护 推动力
[基础达标]
1. C 2. B 3. D 4. D 5. B
6. (1)B 12 国民经济 (2)A 外汇 (3)D 就业 (4)B (5)酒店 餐饮 交通运输 建筑 商品交易 金融 (6)经济发展
[拓展提升]
1.B 2.D 3. D 4. C 5.A 6.D 7. C 8. B
9. (1)
(2)C (3)ABC
(4)负 旅游旺季时,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并带动旅行社、酒店、娱乐场所等设施的发展以及商业网点的增加,从而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居民失业总人数减少。旅游淡季时,大部分设施和人员闲置,居民失业总人数增加。
10. (1)地形为低山(山地)丘陵;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以红壤为主。(3点即可)
(2)BD
(3)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促进旅游地的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4)井冈山旅游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应竭力避免因环保法规不健全、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滞后、旅游者环保意识淡薄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文物破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