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工业的区位选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区位因素)。
2. 掌握不同指向型工业的特点。
3.理解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原因,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重点难点】
1. 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
2. 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学法指导】
多看图,学会分析和归纳
【知识链接】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1)投入:_______、_______、资金、能源、_____、原料、零部件。
(2)产出:______及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劳动力、动力、运输、_____、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__________
4.工业的区位类型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因:社会的发展,______需求的变化,____________
不断提高。
(2)表现:越来越重视________因素;原料导向型工业对原料、动力的依赖程度降低。
(3)典型案例:鞍钢(靠近燃料和________产地)→宝钢(靠近_______)。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敏感企业:以__________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
字母 特点 区位选择
A 污染_______ 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_____地带或____盛行风向的郊外
B 污染______ 污水排放口远离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污染 远离________和______
3.政策因素
(1)原因:优惠政策有利于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
(2)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内地____________建设,西部纺织工业中心建设;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加大。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学习过程】
一、工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用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近河湖分布
工人 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影响很大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能源供应地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吸引力
市场 工业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
2.工业的主导因素
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土地、水源、政策、环境等。
决策者在选择工厂区位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导向 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等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迁移应用]
1.读下表,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该企业的区位指向是( )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工资(%) 21.3 24.4 23.0 29.0
燃料(%) 10.9 14.6 15.6 8.6
产品运费(%) 35.6 32.5 35.7 37.5
其他(%) 32.2 28.5 25.7 24.9
A.动力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答案】 B
【解析】 分析资料,该企业在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结构中,产品的运费均占最大比重,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接近市场,将降低产品运费作为着眼点。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一个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及其作用发生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鞍钢 宝钢
煤炭来源 早期主要来自抚顺、本溪,目前来自黑龙江、山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铁矿供应 鞍山铁矿 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
消费市场 沈阳、大连、长春等钢铁消费中心 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
交通运输 铁路运输便利 水陆交通便捷
主导因素 原料、燃料 市场和交通(海运便捷)
地位 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学习延伸: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原因 区位特点 举例
早期 煤炭资源 早期煤炭炼铁,冶炼单位钢铁消耗的煤炭较多 靠近煤炭产地 德国鲁尔区
20世纪初期开始 铁矿资源 冶金技术的改进,冶炼钢铁所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 靠近大铁矿 中国的鞍钢、武钢、包钢、攀钢等
二战以后 消费市场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海运成本大幅度降低 靠近沿海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宝钢、日本的福山、意大利的塔兰托
[迁移应用]
2.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据此回答(1)~(3)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 )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2)运费构成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到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答案】 (1)C (2)D (3)B
【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而影响运输费用的因素又有原料和产品的运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第(1)题,制糖厂原料运量大而产品运量小,应该近原料产地;造船厂需要大量钢材,应接近原料产地且应有良好的港湾。瓶装饮料由于产品不便于运输,应接近市场。服装厂应靠近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高级时装厂应接近信息比较畅通和高级设计技术人员密集并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第(2)题,原材料重量轻,则原料运量小,运价低。产品价值高则产品运输费用在生产中对所占成本比重小。因此运费构成对这一类产品区位选择影响小。第(3)题,现代工业布局中,由于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改进,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 空气污染 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厂、炼油厂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 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①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或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②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迁移应用]
3.下图所示的四个工厂中,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区位比较合理的是 ( )
A.电镀厂 B.有色金属冶炼厂
C.纸浆厂 D.皮革厂
【答案】 A
【解析】 电镀厂、纸浆厂、皮革厂有严重的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厂布局在城区,污染严重。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政策因素 在优惠政策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在西部一些非纺织原料产区或消费密集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陆续建立一些纺织工业中心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20世纪末国家为谋求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了在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力度
决策者行为 决策者的乡土情感及个人的理念和心理等因素,也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成为主导因素 眷恋家乡的侨胞纷纷回国、回家乡投资建厂
喜欢大海风光的投资者将企业建在近海海滩处
[迁移应用]
4.汇源集团原料和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吉林、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三峡库区和新疆等地区。2008年9月3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在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B.技术
C.高科技人才 D.市场
(2)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
A.丰富的饮料生产原料
B.庞大的饮料消费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饮料生产技术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汇源果汁集团的生产基地主要接近原料产地布局。第(2)题,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饮料消费市场。
【基础达标】
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很多,读图,完成1~3题。
1.鱼罐头工厂大多设于港口附近,其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
A.a B.b
C.c D.d
2.快餐店麦当劳、肯德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b B.c
C.e D.h
3.我国人口总数量高达13.39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就其发展工业而言,具有的优势是( )
A.ad B.bc
C.de D.eg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4~5题。
4.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
A.原料供应充足 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 D.技术领先
5.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
6.读“珠江三角洲某城镇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镇准备建设一自来水厂,A、B两处中________比较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钢铁厂、化工厂和电子厂有投资意向,你认为该城镇引进________厂比较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镇欲建设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C、D、E三个地区供选择,请列表对比三个地区的主要区位条件的优劣。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据图完成1~2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若我国某大型企业的原料供应地和生产地长期稳定,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相同,下表表示该企业不同年代产品成本构成,读表完成3~4题。
年份 原料 原料运费 能源费用 产品运费 劳动力成本 其他
1995 40% 20% 5% 4% 15% 16%
2010 42% 17% 3% 7% 14% 17%
3.影响该大型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能源
C.市场 D.劳动力
4.与1995年相比,2010年该企业( )
①产品销售范围扩大 ②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③对外交通日趋便利 ④生产工艺明显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依赖程度。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啤酒、制鞋
6.从生产协作的产业联系看,下列工厂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
A.食品厂 B.机械制造厂
C.印染厂 D.饮料厂
2012年伊始,“民工荒”再次来临。《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民工的激烈竞争。根据资料和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民工荒”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多种影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民工荒”将使企业倒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脚步
B.“民工荒”将使东部企业大面积倒闭,进入经济萧条阶段
C.“民工荒”将使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D.“民工荒”将使我国结束严格的生育政策,考虑在局部地区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
8.目前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
四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比重
台湾企业富士康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企业。1988年投资祖国大陆,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商。到2011年底,在中国已拥有80家大陆子公司,分布于四大片区。据此回答9~10题。
9.富士康子公司四大片区建立时间依次为(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10.关于富士康选择在③片区建立子公司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
②该地区劳动力和土地廉价
③该地区现代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④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几类植物油消耗情况统计表”,完成11~12题。
大豆油 棕榈油 菜籽油 花生油 棉籽油
国内消耗总量/万吨 1 057.6 528 454.3 187.5 147.7
国产率/% 6.15 0 83.2 96 100
11.我国国产植物油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居前三位的是( )
A.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 B.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
C.棉籽油、花生油、菜籽油 D.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
12.下列省区中,最适宜布局棉籽油压榨企业的是( )
A.山东、云南 B.浙江、广东
C.山东、新疆 D.广西、黑龙江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________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图中乙处为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14.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土地 劳动力 水源 产品
2、土地 水源 市场 政策
3、最高利润
二、1、市场 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 原料 市场
2、(1)优质环境
(2)空气 下风 垂直 水源 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 居住区 农田
3、大型工业基地 沿海地区
[基础达标]
1.A 2.B 3.B 4.A 5.C
6.(1)B 位于城区河流的上游,污染小
(2)电子 原有工业基础好;有大学,人才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对城区污染小;水陆交通便捷等
(3)
开发区 优势 劣势
C 环境优美,靠近大学 地势起伏较大,需毁林
D 靠近公路、河流,交通便利 同城区有河流隔离,占农田,有噪声污染
E 靠近海洋、河流,交通便利 距大学远,河流下游水质差
[拓展提升]
1.A 2.C 3.C 4.A 5.B 6.B 7.A 8.C 9.A 10.B 11.D 12.C
13. (1)炼铝 动力 (2)B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非耕地,地价低,且靠近优质水源。
14.(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举例略。优势条件略。(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及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
4.了解高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刺激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重点难点】
1. 鲁尔区的形成,衰落及综合整治
2.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特点与美国“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学习法
【知识链接】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区:德国____________、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________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工业基础:丰富的_______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______、______、机械、化工、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
4.特征:以______工业企业为核心。
5.问题:原料和能源_______、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1)概况: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位于德国______,地处欧洲十字路口。
(2)区位优势:矿产丰富(______煤田,靠近法国洛林铁矿)、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3)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_________部门。
②_____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
③_____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
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________、交通拥挤等。
(4)整治措施:调整工业__________、发展_____产业、优化_____等。
二、新工业区
1.兴起时间:20世纪_______之后。
2.特征:________企业为主。
3.分布地区:意大利____________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_______等。
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3)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___________。
5.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____________;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_____;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_____;气候宜人;交通______;全世界的_____高地;______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学习过程】
一、传统工业区
概念 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典例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地位 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兴工业重要支撑点
问题 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迁移应用]
1.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有( )
A.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B.德国慕尼黑工业区
C.意大利中部工业区 D.中国沪宁杭工业区
【答案】 A
【解析】 美国东北部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传统工业。
二、案例探究——德国鲁尔工业区
1.资源与五大工业部门
鲁尔工业区五大工业部门的兴起,是建立在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基础上的。
2.煤炭工业与钢铁工业的衰落
煤炭工业与钢铁工业的衰落是导致鲁尔工业区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3.综合整治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综合整治,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工业布局趋于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地区。
整治方向 具体措施 效果
调整工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工业结构多元化,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结构比例逐渐协调
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工业布局趋于合理,减少运费,降低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优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环境优美,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大增,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迁移应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德国鲁尔区、美国中南部、英国东北部工业区均是传统工业区
C.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之上
D.19世纪70年代,鲁尔区开始衰落
【答案】 C
【解析】 在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以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叫传统工业区。英国中部、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均是传统工业区,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繁荣之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衰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丰富的煤炭资源。
三、新工业区
1.新工业区的分布及特点
2.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内容 作用
区位优势 大批廉价劳动力 新工业区兴起有劳动力保障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节省生产建设投资
交通运输方便 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输出,降低运输成本
国际经济环境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促使厂家生产消耗能源、原材料少的产品
国内经济环境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内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新工业区兴起有资金保障;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工业区形成和发展有政策保障
(2)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工业地域 意大利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骨干
工业结构 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
工业分布 分散 集中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环境污染 轻 重
(3)发展模式
意大利的新工业区,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在意大利,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这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迁移应用]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的是( )
A.分布在国土的东北部和中部
B.以轻工业为主,资本高度集中
C.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D.国家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高度开放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分布及特点,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利用当地及国际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故选项A的观点是正确的;与传统工业相比,意大利的新兴工业生产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工业类型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资本集中程度低,发展模式是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故选项C、D都正确,不符合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的是B。
3.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因素 区位优势
位置 位于美国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气候 属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交通 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
科技 这里是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斯坦福等大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互相促进,使“硅谷”成为“美国高技术的摇篮”
市场 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量
文化 “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迁移应用]
4.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基础达标】
读“某国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 D.铁矿石储量丰富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有(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20世纪50年代,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传统工业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有( )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③该区用地紧张 ④该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技术工业方兴未艾。据此完成4~5题。
4.高技术工业的特点是( )
①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②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
③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④要接近市场,利于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影响高技术工业区位的主要条件是( )
①知识和技术 ②劳动力价格 ③现代化交通 ④能源和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乙两幅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某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我国某乡镇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意大利新工业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乡镇企业应借鉴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2.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工业
以宁波为龙头、以宁海为基地,加上周边的温州、台州、丽水、义乌、桐庐等地,浙江省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具产业圈。这里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物美价廉,是全球文具的采购中心和代工生产基地。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从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文具产业的区位选择最符合下面金字塔图中的( )
4.与浙江文具制造业有较大外贸往来的国家主要有( )
A.美国、俄罗斯、德国
B.利比亚、古巴、南非
C.澳大利亚、越南、摩纳哥
D.哥伦比亚、新加坡、韩国
读“2011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对比表”,回答5~6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
销售产值 1.5 91.7 24.1 5.1 25.6 3.2
投资 1.4 60.0 46.6 26.5 72.3 13.5
5.引起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技术 B.交通
C.政策 D.环境
6.投资增速快的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
A.硬件制造 B.品牌营销
C.信息传输 D.软件设计
读“某产业生产流程图”,回答7~8题。
7.对该产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个企业集聚在一起,容易形成对应的工业地域
B.企业规模大多较小,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极高
C.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空间距离近
D.生产工序复杂,各种部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生产
8.此类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一般不包括( )
A.土地租金低廉 B.政策支持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个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完成9~10题。
9.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有(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 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①资源丰富 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能源充足
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图,完成11~12题。
11.1998~2005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最大年份与最小年份的差值为( )
A.9.8 B.15.2
C.16.3 D.18.9
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变化反映出( )
A.该产业产值的增长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B.该产业产值年增长额最多的一年是2005年
C.城市人口增长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步
D.该市产业发展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二、综合题
13.读“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匹兹堡曾经被称为“钢铁之城”,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其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主要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煤铁资源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 D.水陆运输条件便利
(2)底特律、布法罗、匹兹堡等城市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不包括 ( )
A.水资源丰富 B.铁矿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石油资源丰富
(3)以匹兹堡、底特律为代表的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与其特征相同的工业区是 ( )
A.印度的德干高原东北部工业区
B.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C.日本的九州岛工业区
D.印度的班加罗尔工业区
(4)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钢铁之城”匹兹堡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潮。请简述匹兹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5)有人说“匹兹堡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匹兹堡的经济转型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匹兹堡工业区有相似之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型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世纪末以来,软件产业成为印度的朝阳产业。据统计,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为70%,2006~2007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478亿美元,其中软件及其服务出口额达310亿美元。
材料2: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整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形成交相辉映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1)依据图文资料,概括印度软件企业特点及空间分布的变化。
(2)依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鲁尔工业区 东北部
2、煤、铁 3、煤炭 钢铁
4、大型
5、 消耗大 “德国工业的心脏” 中西部 鲁尔 传统工业 煤炭 钢铁 用地紧张 结构与布局 第三 环境
二、1、50年代
2、中小型
3、东北部和中部 “硅谷”
4、工业小区
5、知识和技能 较高 优美 便捷 人才 市场
[基础达标]
1.D 2.B 3.C 4.C 5.C
6.(1)生产、运输、销售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家企业完成,没有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彼此联系的联合企业 多家企业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生产
(2)发展工业小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各生产企业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的联合企业;建立相互依赖、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和产销关系
[拓展提升]
1.B 2.D 3.C 4.A 5.C 6.A 7.B 8.A 9.A 10.D 11.B 12.D
13.(1)D (2)D (3)A
(4)①单一的生产结构;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工人工资成本上升;⑥环境污染严重。
(5)①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使用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③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④加大企业规模和人才整合,形成现代装备制造(如钻井平台等)品牌基地;⑤调整工业布局,发展工业旅游;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14.(1)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增长快;创造产值高;出口比重大。软件企业由原有工业中心(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迁移)。
(2)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2. 理解工业的分散与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分散是为了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重点难点】
1. 工业集聚和分散
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法指导】
“工业的联系”以读图法进行学习,“工业的积聚和分散”,“工业地域”以对比法和读图法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______。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工业区的_________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____________。
2.工业集聚
(1)形成:具有_________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2)作用: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_________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___________,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_____效益;还可以共同利用__________,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概念:_________而形成的地域。
(2)分类
①按形成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________上的工业联 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共用______________
②按性质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比较_____工业地域面积__,协作企业多,
生产 规模__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工业联系____,规模___,工厂少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原因:发挥不同地方的_________。
(2)表现
①________、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_____________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______________生产厂家分布在许多地方。
(3)结果:引发工业的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条件:现代化的_________方式,现代化的_______和手段。
(2)意义:促进地域之间____、物质和______等的流动。
【学习过程】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 表现 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工业集聚
[迁移应用]
1.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 )
①汽车厂 ②食品厂 ③化纤厂 ④造船厂 ⑤机床厂 ⑥电视机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钢铁厂生产出钢铁产品,是许多工厂的工业原料,特别是钢铁产品需要量大的汽车厂、造船厂、机床厂等工厂需要接近钢铁厂布局,以就近获得原材料(钢铁产品)供应,以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化纤厂与化学工业有密切联系,可布局在一起。食品厂和电视机厂都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不宜布局在污染较严重的钢铁厂附近。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其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形成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地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 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而形成的工业地域 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 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发展潜力 多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 经济、环境效益较高 经济、环境效益较高
举例 传统工业区一般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上海金山卫石化工业区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2)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比较见下表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 育程 度低 的工 业地 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的潜力较小
发 育程 度高 的工 业地 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迁移应用]
2.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
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④钢铁工业区、石化工业区是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业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形成工业地域。钢铁和石化工业区,生产过程复杂,设备大,管线长、潜力大,常扩展为工业城市,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表现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优势 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结果 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支持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迁移应用]
3.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答案】 A
【解析】 东南亚经济相对较落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硅谷”设分厂是受廉价劳动力的驱动;在新疆建纺织厂主要是因为原料丰富;鲁尔区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主要是为节省运输费用;瑞士技术水平高,所以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基础达标】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2.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存在上下游产业关系的是( )
A.水泥厂与供热厂 B.石膏板材厂与水泥厂
C.发电厂与H厂 D.污水处理厂与H厂
我国的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因此我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过去几年,外企开始纷纷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印尼政府主管经贸的官员曾透露,仅仅在制鞋业这一个领域,就有不少企业从我国转移到印尼,在过去4年为印尼带来1.8亿美元的投资。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
A.机械化 B.精致农业
C.休闲农业 D.集体农场
4.外企纷纷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原因是( )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土地价格便宜
③科技发达 ④政策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东南亚各国尽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其在吸引外资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A.资金 B.技术
C.劳动力 D.交通运输
6.美国的钢铁企业在发展初期是利用当地煤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小厂。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以后,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读“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企业,以及加工它的副产品(包括下脚料和“三废”)的企业,都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
(1)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该地区工业集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联系?
(3)钢铁厂的工业集聚具有哪些优势?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1~2题。
单位 鑫达制衣 宝娜斯袜业 美欧电子股份公司 奥光玩具
工种 缝纫工 各类工种 操作工 操作工
名额 300人 800人 1 000人 250人
条件 初中18~40岁 初中18岁以上 女 初中16~26岁 初中18~45岁 女
月薪 800~1 200元 约1 000元 900~1 400元 800~1 100元
1.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
A.劳动力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2.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
B.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
C.政府的行政规划
D.降低生产成本
2011年10月5日,“创新乔布斯”——苹果前行政总裁因病去世。生前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 iPod 颠覆了音乐,用 iPhone 颠覆了手机,用 iMac 颠覆了电脑,又用 Pixar 颠覆了电影。读“iPod 产业链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显示了 iPod 生产的( )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
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
4.iPod 产品在我国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 )
A.iPod 产品市场广大
B.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C.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
D.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明代学者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记载:“北土广树(指棉花)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即形成“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工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石家庄市共有县以上棉纺织企业22个。2007年底该市最大的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见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
A生产技术 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
6.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无关的是( )
A.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
C.政府的产业政策 D.城市规划
读“某产业链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 )
A.钢铁 B.汽车制造
C.汽车销售 D.机械
8.目前,该产业许多世界著名企业进军我国,最主要的是因为我国的( )
A.劳动力廉价 B.设计、研发力量雄厚
C.市场前景广阔 D.原材料成本低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9~10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9.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10.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1~12题。
1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1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2: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1)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①基地与②基地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
(3)阐述中国石化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14.(2012·全国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原料 基础设施 廉价的劳动力
2、工业联系 信息交流 生产成本 规模 基础设施
3、工业集聚 生产工序 空间和信息 复杂 大 大 简单 小
二、1、区位优势 体积小 电子产品组装 各种零部件
2、交通运输 通信技术 人员 信息
[基础达标]
1.A 2.C 3.A 4.A 5.D
6.(1)早期(19世纪初)钢铁工业趋向于煤产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向铁矿区,20世纪50年代后,在临海港口(消费区)布局。
(2)以工序联系为基础的工业联系。
(3)有助于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技术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相关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拓展提升]
1.A 2.B 3.D 4.D 5.A 6.B 7.B 8.C 9.C 10.D 11.D 12.B
13.(1)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东部)地区较稠密,内陆(中西部)地区较稀疏;北部地区较稠密,南部地区较稀疏。
(2)①基地石油资源丰富,石化产业基础雄厚,消费市场广阔。②基地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
(3)①石化工业专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②加强各企业的信息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产品,实现生产一体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14.(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