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5-69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2、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形式。
2、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 →用适当的 →
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 。
二、种群增长曲线
两曲线的比较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图
形成条件 理想状态:1、 和 充裕2、气候适宜3、没有 等 现实状态:1、 和 有限2、种群密度 3、天敌数量增加等
形成原因 无种内斗争和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
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 增长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增长率增长率曲线图 不变 0~1/2K,增长率逐渐增大;1/2K~K,增长率逐渐减小
K值 无K值 有K值
适用范围 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 自然种群
共同点 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食物、 、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 甚至 。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 有害动物;
注意: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不应在K/2时才采取措施,应在数量还未明显增多时就采取措
(2)保护和利用 ;
(3)拯救和恢复 。
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五、基础检测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4.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 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C. 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 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5.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四、当堂训练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2.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3.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4.右图中的a和s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表示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④
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后,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6.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斗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
D.种群接近载荷能力
7.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8.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在以下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9.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种群增长曲线,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A.图中0~a段是种内斗争限制了种群增长
B.图中a~b段,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
C.从b点开始种间竞争成为制约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
D.如果该物种是海洋经济鱼类,适当捕捞应使种群数量降至a点
10.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右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1表示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
B.曲线2表示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表示出生率,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D.曲线2表示出生率,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
11.右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__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________。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成绩
时间
K
种群大小第四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71-8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群落演替有哪些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1.群落是一个_________系统,它是不断_____
1.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生演替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 ____进行。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四、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一旦形成,是稳定不变的
B.人类活动对群落没有任何影响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D.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上,不可能有群落的演替
2.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3.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将其排序
①森林阶段 ②草本植物阶段 ③地衣阶段 ④灌木阶段 ⑤裸岩阶段 ⑥苔藓阶段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①⑤ C.⑤⑥③④②① D.⑤③⑥②④①
5.下列哪种演替属于初级演替
A.弃耕农田上开始的演替 B.发生过火灾的林地上
C.过量砍伐后的林地上 D.在从来没生长过任何植被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6.下列演替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沙丘上的演替 B.火山上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D.冰川泥上的演替
7.下列关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8.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
A.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B.开荒造田、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9.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初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0.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逐渐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11.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C(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绘成如图曲线,据图回答:
(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______,使之反而适应了后一种群的需求。
(4)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___________,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__________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
分数 成绩
学习随笔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0-63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估算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 叫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 _____。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 和______ 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 。
(4)、对于 、 、 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5)、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_______ ____________;
死亡率是_______ _________ ____。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____ ___,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分为三种类型 、 、
性别比例是指
5、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 种群的空间特征分为 、 、
四、当堂训练
1、下列不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 D.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2、下面是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②④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6、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
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
8、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9、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 N= 39×34÷15
10、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
11、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分数 成绩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71-76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 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3、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1.群落的概念:同一 内聚集在 中 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 组成及优势种群;
(2)群落内各个 之间的关系;
(3)群落的演替情况;
(4)群落的 结构;
(5)各种群占据的 ;
(6)群落的 和 。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
(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
越靠近 ____ 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_______ 。
4.种间关系:包括 、 、 、 。
5.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对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由于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3).影响草地植物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__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________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________的不同、以及________与动物的影响等.
四、当堂训练
1.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逊河流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2.适当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用生态学观
点进行的正确解释是
A.过度密植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B.过度密植造成通风不良
C.过度密植造成种内斗争激烈 D.过度密植造成杂草生长旺盛
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
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是
A.共生关系 B.寄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食物关系
5.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7.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8.在某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间有直接可间接的营养关系
9.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10.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的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11.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4)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 。
分数 成绩
概念辨析:
群落与种群:一个群落是由许多个生物种群构成的,群落不是种群的简单加和;群落有自己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