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新课导入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背景链接
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
1936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促成斯诺与马海德前往陕北,安排接头和护送的就是“红星”中提到的“王牧师”(真名董健吾)。于是,后来读者们能够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开篇中读到,(宋庆龄)用隐形墨水准备了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以及得到北平朋友的帮助等。
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主旨归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在本书中,作者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段经历,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开始就提出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在去西安的慢车上与老人和青年探讨红军相关话题,在到达西安之后拜访了国民党的重要人物,交代了西安的局势,作者见到了鼎鼎大名的邓发,终于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重点写了在去保安路上的见闻,通过普通农民的谈话写出“红匪”和“白匪”的区别,记叙了第一次遇见周恩来并与其交谈的经历,了解到周恩来一些生平经历,从李长林口中得知贺龙二三事,了解陕北当时的一些风貌。
第三篇 在保安:
记叙见到毛泽东与其夫人的场景,对毛泽东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就“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与毛泽东以及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进行了十几次的谈话。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介绍了毛泽东的童年生活、在长沙的经历、在北京以及游历全国参加共产党的经历,介绍了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和早期不同路线之间的斗争,以及国民革命及苏维埃运动时期毛泽东的经历,最后介绍了红军的成长过程和红军的相关政策。
第五篇 长征:
从毛泽东口中知道了长征的艰难及细节,首先介绍了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然后重点介绍了长征的几个关键细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大草地等,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乐观、勇敢、自信的一面。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开头重点介绍了刘志丹的革命生涯及其开创陕西西区的经历,接着介绍了持续三年的西北大灾荒以及救灾的情况,然后重点介绍了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文化、货币政策,最后介绍了徐特立的经历和共产党的教育政策。
......
阅读指导
纪实作品: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阅读这本书,首先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其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勇气,再次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如历史课本及其他记录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历史的纪实作品),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思考。
中考真题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纪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断言,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答案:B
2.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相关内容,说说毛泽东是怎样看到劳工运动的力量的。
【示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在国内和国外的其他地方也建立了许多类似的组织。“到了一九二二年五月,湖南支部已经在矿工、铁路工人、公务人员、印刷工人及造币厂工人中组织了二十个以上的工会,当时我是支部的书记。”(《红星照耀中国》第65页)当时统治湖南的军阀是赵恒惕。
赵恒惕下令杀害了两名工人的领袖,引起了工人的反抗,毛泽东领导了这次“反赵运动”。在这期间,毛泽东竭力推动工会的运动,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和工会的被承认,大多数的罢工是成功的,毛泽东看到了劳工运动的空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