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13: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一、教材分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
2.领略西湖春景的美好,学习词人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领会词人的恬淡心境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略颍州西湖美景,领会词人对自然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词人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3.写作背景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ji)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四十三岁时,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bo)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1071年,修六十有五,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4.诗词朗读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5.诗词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6.诗词赏析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7.文本探究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赏读课文,请用“我最喜欢 句,因为 。”格式说话。
示例:我最喜欢“轻舟短棹西湖好”。“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愉快感觉。
我最喜欢第二句,“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春草碧色,春水绿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
我喜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在短棹轻纵的过程中,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
我喜欢“无风水面琉璃滑”一句,因为春天的西湖,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用琉璃来比拟它的滑溜和澄澈,再也贴切不过。
我喜欢“不觉船移”一句,正因为春波之滑,所以不待风吹,而船儿自在地漾去。联系上片的“笙歌处处随”来看,船是不断地前移,歌声也就不住地在后随,词人是感觉到的,偏说是不觉,就有力地显示了水面琉璃之滑。
我喜欢“微动涟漪”,因为船移不可能不触动水波,于是,下文就递到“微动涟漪”,词人的观察力和艺术构思可算细入毫芒。
我喜欢“惊起沙禽掠岸飞”,因为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七、本课总结
这首小词一开篇就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西湖好”,奠定感情基调。将读者置身于游船之上,跟随作者的视线游览西湖的美景——春水碧波、琉璃水镜、沙鸟掠飞,环境的幽静、内心的宁静、心境的恬淡都在景色和词句的动静之中。
八、布置作业
1.《采桑子》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号“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 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短棹 ②逶迤 ③长堤 ④笙歌 ⑤涟漪
【答案】①zhào ②wēi yí ③dī ④shēng ⑤lián yī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短棹:
(2)逶迤:
(3)涟漪:
(4)沙禽:
【答案】
(1)划船用的桨。
(2)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3)水的波纹。
(4)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4.记忆型默写:
(1)、轻舟短棹西湖好, 。芳草长堤, 。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 。
【答案】
(1)绿水逶迤 隐隐笙歌处处随
(2)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5.理解型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2)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3)无风水面琉璃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