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唐诗五首同步练习试题(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王维—唐代 B.《黄鹤楼》—崔颢—唐代
C.《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对杜甫《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这首诗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诗人即景设喻,用“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巧用“燕然”的典故,写到了边塞听到探马说都护率军杀敌已深入前线,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盖/竹柏影也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实/是欲界之仙都
5.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胸臆,言事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清幽秀丽的江南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蕴含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达观。
二、综合性学习
6.请你根据所给语境写出《黄鹤楼》中的一联诗,将语段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国庆节到了,小明和同学们到南方去探访一座名楼,他们一行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睛日里的原野一望千里,似乎都能看见遥远的家乡。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江面上升腾起一层迷蒙的烟雾,家乡也好像为幕需所隔,望不见了。此景触动乡愁,小明不禁有点想家,他望着远处叹了一口气,说:“哎!现在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三、诗歌鉴赏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这是一首描写西湖胜景的诗歌。诗歌首联点题,描摹了春水_____的景象;中间两联细致描写莺、燕、花、草四种景物,展现了西湖的明媚春光;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_____之情。
8.同学们在复习春天主题的诗歌时发现,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浅草才能没马蹄”都传神地写出了早春小草的特点。你觉得是这样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9.赏析“山山唯落晖”中“唯”字运用的妙处。
10.尾联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非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诗词大会”的报道阅读
[新闻报道]
最近,杭州与诗词的缘分不浅。一周前,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而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之一的方笑一,带着他的新书《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来到杭州,与读者分享如何成为一名诗词达人。
昨天的现场很是热闹,互动环节甚至一座出现抢话筒的场面,讲座结束时,方笑一被妈妈们团团围住,询问如何教小朋友背诗。
《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第二季中的武亦姝,第三季中的雷海为,都是大热的选手。
[记者采访]
方笑一是第二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海选面试的评审,他告诉记者,大多数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水平每况愈下,可报名《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水平却一届比一届高,一些选手水平高到令专家都震惊。
比如第三季决赛“诗词接龙”环节中,12岁的上海小朋友钱子昂用五代蜀后主王衍的《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破解了第三季亚军彭敏的“必杀技”“后不见来者”,赢得专家们一片掌声。
据方笑一的了解,熟记诗词并不是所有选手的“童子功”。不少人是看了节目之后,才被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能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诗词之所以能在当下形成热潮,主要原因是,这种短小精练的文本,相较于其他的文学样式,更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方笑一举了刚刚拿下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雷海为的例子,他认为,这位外卖小哥1000多首的诗词储备。正是充分利用了工作间隙中大量的碎片时间。
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会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方笑一告诉记者:“其实,古诗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它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你的心,你的人生,你的世界,息息相通。”
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出题方向,就是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他举了一道自己挺喜欢的题目:宋代朱敦儒《朝中措》词中“汤饼如丝”中的“汤饼”,是今天哪种面食的前身?A.汤面;B.汤包;C.汤圆。
方笑一说,这道题的思考方式有很多,有知识储备的人可能会知道,汤饼类似于今天的汤面,还会想到魏明帝请何晏吃热汤饼的典故。假如不知道的话,从后面“如丝”的形容里可以推断出所描述的食物形状是细长的,就能得出汤面的答案。
“我们总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饮食医药,而诗词正是打开中华文化这座宝库的钥匙。”方笑一说。
[专家支招]
想要成为“诗词达人”,你要学会下面几招。
第一招:图。
相比文字、图像更有助于加深记忆。明朝时,就出过《唐诗画谱》。在读到一些描写景致的诗句时,可以去网上搜搜图片,就算不能还原诗句中的意境,但能在脑海里形成场景,帮助你记忆。
第二招:唱。
很多人都有课文记不住,但歌词却忘不掉的体验,这就是音乐旋律的功劳。诗词本身就有格律,诵读时朗朗上口,如果配上旋律,更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第三招:用。
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我们也不妨在合适的情境下,在朋友圈甩一两句古诗表达时下的感受。比如天冷下雪想喝酒,可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情有趣,心有灵犀的朋友自会来点个赞。
教孩子背诗,可以将诗带入到现实情境中。 比如出去玩看见色彩缤纷的小鸟,就可以背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愉悦感。
第四招:脑补。
如果说前三招是加深记忆的辅助之法,那么最后这招是成为诗词达人的根本,那就是读。读是有技巧的,可以大开脑洞,展开想象——比如跟随王维去“行到水穷处,空看云起时”,看他看过的风景,走他走过的路,眼前是山涧涓涓细流,坐下抬头看到远处的云蒸霞蔚。这些只属于你想象的画面,会成为诵读诗词时最好的伴侣。
11.下列对材料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丰富的人生阅历,会加深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能熟练掌握。
B.《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可以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C.古诗词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读者的心,读者的人生,读者的世界,息息相通。
D.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结合情境的观察,可以加深记忆。
12.结合【专家支招】部分内容说说下面古诗适合哪种方法记忆,并阐述理由。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3.《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方笑一,喜欢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如“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这首出自苏辙笔下的诗歌,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水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7. 初涨 对西湖春日美景的热爱
8.是的。韩愈笔下的春草刚刚萌芽,远看有极淡的青青之色,近看却看不出了。白居易描绘了春草才生,尚未长高的样态,体现其欣欣向荣的趋势。
9.唯,“只,只有”的意思,突出了作者所望见的群山都染上暮光的萧瑟,衬托出作者的怅惘、孤寂之情。
10.①辞官后却又心念仕途的苦闷、怅惘之情,②没有相知相识朋友相伴的孤寂愁郁之情,③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走向山林隐居的追随之情,④渴望仕途显达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之情。(答出3点即可)
11.B
12.甲诗适合画图法,甲诗中描写的是塞外自然风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感强,能给人留下深刻回忆;
乙诗适合吟唱,乙诗中的诗句句子短小,富有音乐韵律,诵读朗朗上口,吟唱便于记忆。
13.荔枝。结合诗中的“蜜汁”、“琼肤”、“红尘”可看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