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07: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孟子三章同步练习试题(全国通用)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 D.富贵不能淫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畎亩(quǎn) 缥缈(piāo) 剖析(pōu) 流水溅溅(jiàn)
B.拂士(bì) 载体(zài) 友谊(yì) 莘莘学子(xān)
C.诸侯(liú) 隔河(gé) 刹那(shà) 少不更事(gēng)
D.筋骨(jīn) 广袤(mào) 提着(tí) 卓有成效(zhuó)
3.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吾妻之美我者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C.夫君子之行 夫战,勇气也
D.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白杨礼赞》作者茅盾用象征手法,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民,及其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龟虽寿》告诉我们:寿命长短,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yǎn)、张仪岂(qǐ)不诚大丈夫哉?
B.一怒而诸(zhū)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
C.往之女(nǚ)家,必敬必戒(jiè),无违夫子!
D.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准则,标准)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委屈)
7.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二、综合性学习
8.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甲文】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B.委而去之 委托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阻
D.亲戚畔之 背叛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1.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D
7.(1)轲 战国 亚圣 孔孟
(2)将“了”改为“的”
8.A
9.B
10.(1)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2)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
11.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