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07:46: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试题(全国通用)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2.从题材上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孟浩然《过故人庄》 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C.陶渊明《饮酒(其五)》 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大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大战之前紧张的氛围。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两句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
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苦。
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
6.下列划线诗句都含有典故,请为各诗句选择合适的选项。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③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A.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希望自己能被朝廷委以重任。
C.既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
D.含蓄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二、综合性学习
7.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三、诗歌鉴赏
阅读《雁门太守行》和《渔家傲·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甲】【乙】两首诗词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诗句,都写出了将士们_______的决心;【乙】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又抒发出夜不能眠的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9.【甲】【乙】两首诗词都借助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请从【甲】【乙】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
10.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联历来被诗评家赞为“语奇”,其中“黑云压城”的“压”字写出敌军_______的境况,“金鳞开”的“开”则展现出守军_______的情景,渲染出紧张的气氛。
(2)用典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往往表达诗人的情感。结合典故的内容赏析尾联表达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比较阅读三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丙】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甲为诗歌,重在借景抒情;乙为散文,意在叙事写人抒情;丙为说明文,重在状物,言语中也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诗文作者的感情。
12.乙选文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有人认为应该把“许多大事”详细地叙写出来,便于突出父亲的美好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见解。
13.甲诗陶渊明“采菊”“见山”,由衷感慨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选文朱自清“父亲买橘”的“真意”与丙选文“假山和池沼”的“真意”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提炼。
14.甲诗主要以简笔勾勒的手法,营造了一幅悠然宁静、超然无我的意境;乙选文划线句子则以工笔细描的手法,刻画了父亲买橘子这一经典形象,请赏析其手法之妙。
15.乙选文以时间为顺序,描叙了父亲的“背影”,行文流畅,结构明晰;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谈谈丙选段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C
6. C A D B
7.(1)(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
8. 为国效忠、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报效朝廷)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9.答案示例【甲】“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之大,鼓角齐鸣,杀声干云,战争是残酷的,而“秋色”又是美丽的,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氛围。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乙】四面的风声、羌笛声、马鸣声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崇山峻岭之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诗人将所闻所见的景物连缀起来,展现出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处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10.(1) A.人多势众、来势凶猛 B.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2)尾联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决心和情怀。
11.甲:表达了诗人忘情自然、超凡脱俗、恬静闲适之情。乙: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感动感恩而又羞愧自责的复杂之情。丙: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天然和谐艺术的赞叹之情。
12.不同意。文章的写作意图,是通过回忆“父亲买橘”的背影,抒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表达自己当年不理解父亲的愧疚之情;而不是为了褒扬赞叹父亲“光辉的一生”,所以不应该把“许多大事”写出来,如果写出来就会削弱文章的主题。(能够从正反两方面组织答案,意思到即可)
13.“父亲买橘”的真意:为了孩子全力以赴、倾情付出、无怨无悔的真挚之情。“假山和池沼”的真意:处处透漏着“艺术”性,符合“自然”之道,和谐协调,有生机活力。(意思到即可)
14.⑴突出父亲衣着“黑”“深青”颜色的细节特点,渲染了父亲居丧的背景氛围,突出其“买橘”的辛苦、心酸与深情。⑵“蹒跚”“慢慢”“微”等修饰词,写出了父亲动作的情形、幅度,突出其年纪老迈、行动不便;“探”“穿”“爬”“攀”“缩”等动词,写出父亲买橘路途之远之艰,一位生动感人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能从外貌、动作两个方面,结合具体词句,赏析合理即可。)
15.首先是“总—分”结构:总说“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说“假山”和“池沼”;总分清晰,条理明确。“分说”部分又先说“假山”,再说“池沼”,先后顺序与“总说”部分对应一致。这样,整个段落,说明井然有序,逻辑性强,富有层次,结构浑然一体。(意思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