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着惊海天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一着惊海天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3 07: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试题(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家京剧院排练《强项令》期间,三位老艺术家不辞辛苦,为演员们亲身示范、精细加工,一丝不苟地针对排演做指导,提建议。
B.贝聿铭殚精竭虑设计出来的这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交错切割的几何立方体造型建筑。
C.他依靠父亲赞助的大笔资金,白手起家,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工厂。
D.在上海解放纪念馆,数百件文物无声讲述着70年前惊心动魄的一幕幕……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惊心动魄 振耳欲聋 白手起家 无怨无悔
B.一丝不苟 屏息敛声 摧枯拉朽 殚经竭虑
C.如梦初醒 沉静自若 英勇善战 从容不迫
D.眼花瞭乱 空空荡荡 锐不可当 万众瞩目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B.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初夏时节,安顺旧州山里江南百花争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二、综合性学习
6.从古到今,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回忆以往学过或读过的古诗,默写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再写一条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语。
(1)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精读
7.说说本篇通讯标题的特点。
8.说说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9.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0.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2)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11.说说作者为何将“着”的过程写得那么详细。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埃·姆·罗森塔尔
本报波兰布热津卡讯——在布热津卡,不知怎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这里,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真像是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津卡,本来不该有太阳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但是,每天都有许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津卡,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有的是想看一看这里的情况是否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有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悲剧,有的是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意。布热津卡同南面更加著名的城市奥斯威辛只相隔几公里。奥斯威辛大约有12000居民,距华沙约17l公里,坐落在莫拉维亚关卡东端的一片沼泽地上。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构成了一座周密组织起来的大型杀人工厂的一部分,被纳粹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从最后一批战俘脱光了衣服在狗和卫兵的驱赶下走进毒气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在集中营呆过的一些人曾写过许多回忆录,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是一般正常的人难以想象的。集中营总监鲁道夫·弗朗茨·弗迪南德·豪斯在被处死前曾写下一部回忆录,叙述了大规模杀人以及在活人身上作试验的情况。据波兰人说,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这样,奥斯威辛就没有什么新闻好报道了。但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你提起笔来。
这种压力来自无法抑制的某种感情。专程到奥斯威辛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写,这对于这儿的受难者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友好、十分令人痛心的行为。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如今已是十分宁静的地方,再也听不到刺耳的尖叫声。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牢房、毒气室、地牢和刑房时,脚步就逐渐放慢,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导游也不必多费唇舌,因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
对于每个参观者来说,都有某些他认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恐怖之处。有的人在奥斯威辛感受最深的是重新修复的毒气室,据说这还是“小的”。而对另一些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布热津卡,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
许多参观者目瞪口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当他们看到玻璃窗后堆积得像小山似的头发,看到一堆堆婴孩的小鞋,看到一排排堆放着被窒息而死的人的尸体的砖房时,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一位参观者突然张开大口,差不多叫出声来。他看到好多木箱,一排排地放在女牢房里。每只木箱都有三层,宽6英尺,高3英尺。每只箱子晚上都要塞进5至10名女囚,她们就在里面过夜。导游很快地穿过牢房。那里没有别的东西。
有一座用砖砌成的建筑物,在这里,德国人曾在女囚身上作绝育试验。导游推了推门,门上锁了。记者实在感激,不必入内了,但马上臊红了脸。
一条长廊,一排排面孔从墙上死盯着你。成千上万张照片,囚徒的照片。他们都离开人世了。这些曾经站在照相机前的男人和女人都清楚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目光呆滞。但是,中间一排有一张照片却使记者回顾良久,思绪万千。一个年轻姑娘,大约只有22岁,丰满可爱,满头金发。她温柔地微笑着,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念头在这个姑娘的脑海中闪过呢 她的形象在奥斯威辛挂满死难者照片的墙上留下的纪念又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被带进地下窒息室呆了一会儿,喉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又有一个参观者走了进来,她踉跄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划十字。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参观者恳求似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讲道:“够了。”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2.为什么文章开头“本报讯”中把“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些常人看来很愉快的事说成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13.“导游也不必多费唇舌,因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14.为什么“废墟”上长满雏菊给一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5.文章的最后一节是何含义
16.为什么作者说“布热津卡”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17.你如何理解“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18.中国也曾遭受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你知道在历史上它被称为什么吗
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D
6.(1)(示例)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
(2)(示例)①同战争分手,与和平结缘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世纪梦想变为现实
7.主标题中“着”的动作与“惊海天”的大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突出了这“一着”的威力之大,也简要地概括了新闻的核心事件。副标题除了补充说明新闻的主要事件外,“我国”“首次”用词准确,也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8.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继续关注和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9.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10.(1)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的情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2)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读者带来非常强烈的成功体验。
11.既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感,使读者如临现场,又将重点内容详细叙述出来,做到了主次分明,强调了这一着舰的意义非凡。
12.因为就在这些嬉笑、打闹的儿童下面,却埋葬着累累白骨,缕缕阴魂,看着看着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幕幕的可怕的幻景,怎不叫人毛骨悚然  
13.因为导游的所指之处,皆留下了纳粹的暴行,游者一想象,便可感受到恐怖的气息,又何须导游多说呢  
14.这是生命的象征,不管曾经有多少苦难,生命永远不会停息。
15.用美丽的现实反衬大屠杀的恐怖,从而表达出对过去历史的反思与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热爱。
16.因为布热津卡大屠杀的场所,数百万的尸骨就在你的身旁,怎不叫人产生可怕之意  
17.因为在奥斯威辛到处都是冤死的灵魂,连上帝似乎都已无处容身。此句突出了奥斯威辛灾难深重。 
18.南京大屠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