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
核心素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重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2.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段落,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眼睛”这一特征来刻画托尔斯泰的。
二、内容解析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明确:犀利;蕴情丰富;眼睛有威力;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钢刀, 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明确: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突出了他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明确: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三、小结第二部分(PPT)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并不矛盾。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却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五、主题思想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六、写法探究
1.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哪几个方面?
明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本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重点的?
明确: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那与普通人毫无两样的一面。但联系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的,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的。第一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相与衬托,欲扬先抑,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本文有着怎样的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明确:文章中词汇丰富,语言极具修饰之美,而且描写充满情趣,例如“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4.对比分析《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但在布局上有何不同?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明确:《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彰显人物形象的,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张“肖像画”,作者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
《藤野先生》对于人物的刻画主要是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除用具体的实例外,作者还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写生活琐事用朴实的语言倒叙的手法,写出母亲的伟大品格,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主要是给主人公一张画像,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了主人公深邃的精神世界。
七、本课小结
托尔斯泰一生都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到晚年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财产和贵族身份,甘愿做一个农民,最后病死在一个小站上。
他逝世后,被埋葬在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中,这个土堆无人守护,也没有十字架、
墓碑、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却被茨威格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是一位及普通又不平凡的人,是一个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八、教师寄语
我们不论是认识一个人,还是认识一种事物,不能仅凭外在,而要通过内在去判断其美丑。外在美是暂时的,经不起岁月的考验;而内在美却是永恒的,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九、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两段,回答问题。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十、作业布置
仿照本文,描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传记。
要求: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②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 )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应。③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 )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④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探寻 探视),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2)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抵挡不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击中要害 B.入木三分 C.犀利目光 D.藏污纳垢
(4)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④句的横线上。(1分)
2.下列词语中不含贬义的一项是( )(2分)
A.藏污纳垢 矮小敦实 引人注目 意趣盎然 B.粗制滥造 无可置疑 麻木不仁 名门望族
C.鹤立鸡群 文坛泰斗 颔首低眉 正襟危坐 D.诚惶诚恐 天才灵魂 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时间。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危害。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4.下列语段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B)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C)但我觉得,人们在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D)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5.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②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③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④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8.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9.学完《列夫 托尔斯泰》一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不朽的丰碑”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6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2分)
(2)根据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这副用来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对联。(2分)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
下联:
(3)下面是一段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材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在19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甲】他的目光足以抚慰并吸引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乙】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但是一个受人爱护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把“ ”与“ ”调换位置。(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把“ ”改为“ ”。(2分)
(4)请你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5分)
人 物 列夫·托尔斯泰
国 籍
代表作品
人物介绍
(5)下面几则名言都出自列夫 托尔斯泰的著作,请你从中选择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3分)
A.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B.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了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地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上带着一栏长长的、对这一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人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铁床,煤油灯黯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那样。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大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1.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离家出走→ → →在火车站病倒
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离家的原因。(4分)
3.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出走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2分)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5.你怎样看托尔斯泰的“出走”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老友蔡澜
金庸
①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再加上“一笑”,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②他教我怎样喝最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③除了我妻子林乐怡,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许多次日本,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④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⑤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也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⑦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⑧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认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吸的香烟余味,聊以过烟瘾。
⑨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第④段插入“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的事,有何作用 (2分)
2.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与令狐冲和段誉做朋友。(2分)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4.结合文章,说说在“我”心中,蔡澜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举例说明。(4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1)xī zèng (2)反应—反映 (3)解析:B项的“入木三分”和“抵挡不住”都是补充短语。A项,动宾短语;C项,偏正短语;D项,并列短语。 (4)探寻
2.C
3.D 解析:“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
4.C 解析:语序不当,应该将“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和“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对调。
5.A解析:A.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写出人物鼻子的特点。B.把长满胡须的脸比喻成黑貂皮面具,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须发多的特点。C.把脸膛比喻成树皮,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脸膛的褶皱多、粗糙的特点。D.把热带森林喻成须发,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须发茂密。故选:A。
6.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选用的能力。根据横线前的“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可知,后面应该先写木房子的构造,故排除B、D两项;然后由近及远,由木房子写到四周的树丛和远山。观察前后句子的特点,皆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A项的句式与前后文不符,故答案为C项。
7.B 解析: 语段主要是谈读托尔斯泰,第②句是总领句;第④句中的“宗教”,衔接第②句末尾的“宗教”一词;而第①句是对第④句的评价,所以紧跟第④句;第③句是进一步阐释第⑤句。综上所述,正确排序为②④①⑤③。
8.D 解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能看清真相的人常是最痛苦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之痛,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他的痛苦就是加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故选:D。
9.(1)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结合活动的主题,扣住文学巨匠对人类精神的影响来拟写即可。如: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
(2)无私心底天地高
(3)①抚慰 吸引
②爱护 爱戴
(4)俄国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5)示例:我选A,理由: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座右铭的选择与理由阐述。解答此题答案不唯一,理解句子含义,指出它对我们人生的指引作用即可。如A句,可从句子突出了劳动创作幸福生活的角度来阐述理由。
二、
(一)
1.被行人发现 被众人包围
2.①托尔斯泰和妻子的感情出现了问题;②托尔斯泰想逃离世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本题可以从第①②段的内容中概括。从第①段中的“当妻子夜里暗地里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可知,托尔斯泰同妻子发生了争吵,逃离家庭。从第②段中托尔斯泰改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可以看出,他想摆脱“钱、房子和荣誉”等世俗生活,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据此分别概括即可。
因为他不仅拥有财产、荣誉、地位等,而且年事已高,身患疾病。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根据第②段中“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第③段中“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托尔斯泰属于自己”,第④段中“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等内容分析,托尔斯泰这次离家出走,主要是想摆脱金钱、名誉、地位的羁绊,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在外人看来,他拥有的一切都是令人羡慕的,他的出走行为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除了这些,从第④段中“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可以看出,他的年纪较大,而且他正经历发烧的折磨。这些因素对他的出走极其不利,因此他的出走行为也令人不解。概括作答即可。
4.“人类的人”指的是托尔斯泰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是人类的榜样和典范。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第⑥段中“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分析,托尔斯泰和普通人一样,是人类的一员。这是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大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分析,托尔斯泰是人类中出类拔萃的,他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能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所以他是人类的典范和榜样。综合概括即可。
5.示例:远离世俗与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出走”这件事衬托出托尔斯泰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他的精神和理想追求。
(二)
1.与蔡澜形成对比,从侧面烘托出蔡澜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真正潇洒的君子。
2.因为令狐冲和段誉性格上更加潇洒自若,与蔡澜好友更相像一些。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朗朗上口,语势强烈,写出了蔡澜的率真潇洒。
4.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见识广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的人。
5.①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②本文通过叙述蔡澜与“我”结伴同游、相处交往等事件来表现他的高贵品格,而《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他平庸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8*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重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素养)
核心素养
李永强
02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段落,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眼睛”这一特征来刻画托尔斯泰的。
新课导入
犀利
蕴情丰富
眼睛有威力
赞美目光犀利,
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内容解析
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钢刀, 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突出了他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方法指导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课文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运用了连珠的妙喻和神奇的夸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李永强
李永强
李永强
小结第二部分
犀利深邃
神
⑥犀利的目光
⑦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⑧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合作探究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并不矛盾。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却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主题思想
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却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联系全文可以发现,写他外表的平庸甚至丑陋,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意外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反衬和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如“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写出了他眉毛的特点。
文章中词汇丰富,语言极具修饰之美,而且描写充满情趣,例如“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③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彰显人物形象的,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张“肖像画”,作者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
《藤野先生》对于人物的刻画主要是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除用具体的实例外,作者还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写生活琐事用朴实的语言倒叙的手法,写出母亲的伟大品格,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主要是给主人公一张画像,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了主人公深邃的精神世界。
对比分析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但在布局上有何不同?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托尔斯泰一生都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到晚年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财产和贵族身份,甘愿做一个农民,最后病死在一个小站上。
他逝世后,被埋葬在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中,这个土堆无人守护,也没有十字架、
墓碑、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却被茨威格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是一位及普通又不平凡的人,
是一个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
伟人。
本课小结
我们不论是认识一个人,还是认识一种事物,不能仅凭外在,而要通过内在去判断其美丑。外在美是暂时的,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而内在美却是永恒的
,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教师寄语
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两段,回答问题。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作业布置
在文中,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留下平庸甚至粗鄙的总体印象,令人记忆深刻。请你选取生活中一个熟悉的人,抓住其特点,运用外貌描写为他(她)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李永强
李永强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
须发:浓密
面部:失调 崎岖 平庸 粗鄙
表情:犹豫、消沉、愚钝、压抑
眼睛:犀利 敏锐 威力大
(抑)
(扬)
反 衬
崇敬、赞美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
2.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四字短语与成语名言等出来,反复诵读,品味精彩的句子,从而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细读课文,按照要求进行批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试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用“_____”在文章中画出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请将你认为理解困难的词语用“ ┄┄┄┄”在文章中画出来,并在旁边提出你的问题。用“?”批在该语句的旁边。
3.文章前后内容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阅读时要仔细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明确:
2.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明确: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明确: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明确: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三、主题思想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_______和______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________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______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法探究
1.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哪几个方面?
明确:
2.本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重点的?
明确: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那与普通人毫无两样的一面。但联系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的,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的。第一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相与衬托,欲扬先抑,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本文有着怎样的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明确:文章中词汇丰富,语言极具修饰之美,而且描写充满情趣,例如“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4.对比分析《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但在布局上有何不同?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明确:《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彰显人物形象的,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张“肖像画”,作者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
《藤野先生》对于人物的刻画主要是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除用具体的实例外,作者还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写生活琐事用朴实的语言倒叙的手法,写出母亲的伟大品格,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主要是给主人公一张画像,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了主人公深邃的精神世界。
五、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两段,回答问题。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六、作业布置
仿照本文,描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传记。
要求: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课后导练】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3.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请查阅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
2.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四字短语与成语名言等出来,反复诵读,品味精彩的句子,从而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细读课文,按照要求进行批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试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用“_____”在文章中画出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请将你认为理解困难的词语用“ ┄┄┄┄”在文章中画出来,并在旁边提出你的问题。用“?”批在该语句的旁边。
3.文章前后内容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阅读时要仔细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明确:犀利;蕴情丰富;眼睛有威力;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钢刀, 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明确: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突出了他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明确: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并不矛盾。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却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三、主题思想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四、写法探究
1.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哪几个方面?
明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本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重点的?
明确: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那与普通人毫无两样的一面。但联系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的,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的。第一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相与衬托,欲扬先抑,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本文有着怎样的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明确:文章中词汇丰富,语言极具修饰之美,而且描写充满情趣,例如“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4.对比分析《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但在布局上有何不同?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明确:《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彰显人物形象的,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张“肖像画”,作者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
《藤野先生》对于人物的刻画主要是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除用具体的实例外,作者还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写生活琐事用朴实的语言倒叙的手法,写出母亲的伟大品格,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主要是给主人公一张画像,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了主人公深邃的精神世界。
五、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两段,回答问题。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六、作业布置
仿照本文,描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传记。
要求: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课后导练】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3.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请查阅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犀利”的特点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犀利、敏锐的洞察力。
3.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4.例: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