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16: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3.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新课导入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 助学资讯《清明上河图》相关知识: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纵24.8cm、横528.7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字词积累汴梁(biàn) 漕运(cáo) 绢本(juàn) 跋涉(bá shè) 络绎不绝(luò yì) 沉檀(tán) 舳舻相接(zhú lú) 料峭(qiào)遒劲(qiú) 摩肩接踵(mó zhǒnɡ)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料峭,微寒。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 一、深层探究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写这些,既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3.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长途跋涉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6.在说明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桥”“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三个事物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画面中段的景象。(2)打比方。说明“宏敞的拱桥”时,说它“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3)摹状貌。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7.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1)艺术价值: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2)史学价值: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期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形象资料。二、语言赏析细读课文第3、4段,感受到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1.准确性,文中表限制的一些词语,比如“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一句中“当时”,表时间限制;“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一句中“一直”,这些限制语,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确性。 2.生动性,一些表修饰的形容词的运用,如“插满柳枝的”“长途跋涉的”“高大雄伟的”“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一句,将《清明上河图》三个部分汴京近郊、汴河两岸和汴梁市区的街道不同的繁华景象比作音乐不同的节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三个不同的内容及不同的社会风貌。又如,“宛如飞虹”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汴河上的拱桥形状和气势。 3.用语言简意丰、典雅而富有韵味,大量四字短语的运用,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呼唤叫喊”“握篙盘索”等,不仅概括力强,且典雅而富有韵味。三、探究写法1.抓住特征介绍事物。本文介绍的是一幅画作,作者紧扣《清明上河图》的特征“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写实性很强”进行说明。2.语言准确,说明生动。文中有准确的说明,如“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准确地介绍了画的材质、画的大小。“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生动地描述了画面的内容,让读者似乎看到了画图,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环节四点拨归纳 文章主旨 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想象描摹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风情,揭示了《清明上河图》的寓意,赞美了《清明上河图》不朽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教学板书 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①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  特 ②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梦 征 ③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回   ④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繁 ⑤写实性很强 华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   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作者情感:赞叹、自豪
环节五拓展延伸 1.课后进一步查阅《清明上河图》的有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幅名画。2.学习本文的介绍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一幅名画。
教 学 反 思
在《梦回繁华》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认识文章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再在文中找出说明《清明上河图》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探究文章如何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第四段中能标识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出乎意料的是部分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再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段的说明顺序。再指导学生选段朗诵,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