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ī) 尴尬(gān gà) 炽热(zhì) 两颊(jiá) 正襟危坐(jīn)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轩昂(xuān) 粗制滥造(làn)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诚惶诚恐(huáng)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热泪涟涟(lián)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原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C.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蓬来好不了多少。
D. 它像枪弹穿透了违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B.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D.我们只有学会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至于粗制滥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B.在警察面前,身材矮小又器宇轩昂的小偷不得不将偷窃的财物交了出来。
C.听说离家十多年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
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2年,疫情又一次露出狰狞的面孔,社会各界人士守望相助,相信疫情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止咳袪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 说明很多人不是对它缺乏热情,而是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解说: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正确的。
B.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解说:这两个句子中加点字“跟”词性不同。
C. 晴天霹雳 苏州园林 高尚情操 宝贵意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解说:这句话是指托尔斯泰的眼睛富有感情,运用的是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 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 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8.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是传记和小说,如《三作家》《象棋的故事》等。
B.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白痴》《复活》等。
C.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D.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白夜》《罪与罚》等。
9.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二、综合题
11.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识人物】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试指出所描写的人物。
片段一: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A,今朝难满脱天罗。 (《西游记》)
片段二: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B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水浒传》)
A.________ B.________
(3)【“眼”中表真情】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眼睛。每当我骄傲自满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谦虚。老师的眼睛,是爱抚的眼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那双眼睛会给我巨大的鼓励。老师的眼睛,是_____ ___。每当_____ ___,那双眼晴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列夫·托尔斯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节选《列夫 托尔斯泰》)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那是因为托尔斯泰的眼睛太让人吃惊了。
B.“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具有丰富的思想。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的、准确的洞察力。
D.选段最后一段,表明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就是他最大的痛苦。
13.前三段文字都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但各有侧重,其重点分别是什么?
14.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托尔新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描述,有何作用?
15.从选文中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16.结合全文,请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17. 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结合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奥地利)茨威格
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在树木之间还挂着漆黑的夜,几个人影以奇怪的方式围绕着雅斯纳雅·波良纳的宫殿房子蹑手蹑脚地走。钥匙发出喀嚓声,门被鬼鬼祟祟地打开,在厩草中马车夫相当小心地,但愿没有嘈杂声发出,将马套到车上,在两个房间中有不安的阴影出没,用遮了光的手电筒摸索冬种各样的包裹,打开抽屉的柜子。然后他们悄悄穿过无声地推开的门,耳语着跌跌撞撞地走过花园泥泞的草地。然后一辆车轻轻地,避开房前的路,缓缓向后朝着花园的门驶出去。
那里发生了什么?盗窃犯侵入了宫殿吗?不,没有人闯入盗窃,而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在火车站他还潦草地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通过马车夫把它送回家:“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最后的有生之日。”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只由他的医生陪同,列夫·托尔斯泰,到上帝那里去的逃亡者。
但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托尔斯泰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现在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属于他本身的、省察的意志。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将帽子低低地压在额头上,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火车上所有的人都已知道了,秘密已经泄露,外面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呼啸而过的火车旁的电报机线充斥着消息的营营声,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当火车到达边境的时候,一个公务员将殷勤地脱下帽子欢迎他并拒绝他过境;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来自四面八方,闹得沸反盈天:不,他无法逃脱,利爪紧紧地抓住他。但这时女儿突然注意到,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父亲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外面人们好奇而放肆地推挤着。他再也感觉不到他们。在窗前,由于悔恨感到耻辱,透过模糊的泪眼,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他的妻子,向里张望,她48年来同他紧紧相连,只是为了从远处再次看到他的面庞:他再也认不出她来了。生活的事物对这个所有人中目光最尖锐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血液滚过断裂的血管时越来越黯淡和凝固。在11月4日夜里他还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死去?”非凡的生命还在抗拒非凡的死亡。11月7日死亡才袭击了这个不死的人。苍白的头颅向下垂进枕头中去,比所有人都更明白地看过这个世界的眼睛熄灭了。这个不耐烦的探求者现在才终于明白了一切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自画像》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 茨威格著 袁克秀译 有删节)
18.请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语或短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
(2)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
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
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
21.请选出下列对本文的内容或者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的“小偷”一词并无贬义,它说明了托尔斯泰离家时的小心谨慎的状态。
B.文中的“野兽”是写托尔斯泰以野蛮的方式抗争世俗的思想,追求自己的独特人生。
C.本文不写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是因为出走这一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而且也和文题真实相关,符合人物传记的创作要求。
D.本文第1、2段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接着第3-6段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这6个段落有力烘托了第7段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四、写作
22.本文运用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极言他粗糙而丑陋的形象。但他的眼睛无比精美,犀利、敏锐,透出深邃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来的,请你也写一个人物的外貌,抓住特征,刻画其性格特点。200字左右。
【部编版】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ī) 尴尬(gān gà) 炽热(zhì) 两颊(jiá) 正襟危坐(jīn)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轩昂(xuān) 粗制滥造(làn)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诚惶诚恐(huáng)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热泪涟涟(liá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炽”应读“chì”;B项,“糙”应读“cāo”,“胄”应读“zhòu”;C项,“垠”应读“yín”。据此,答案为D。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原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C.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蓬来好不了多少。
D. 它像枪弹穿透了违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答案】B
【解析】A项原——源,涛涛——滔滔;C项蓬——篷;D违——伪,胃——胄。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B.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D.我们只有学会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至于粗制滥造。
【答案】C
【解析】A.鹤立鸡群:指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和“长相平平”语境不符,故错误。B.黯然失色:意思是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不符语境,应用“相形见绌”,故错误。C.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符合语境,故正确。D.粗制滥造:意思是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行事。不合语境,故错误。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B.在警察面前,身材矮小又器宇轩昂的小偷不得不将偷窃的财物交了出来。
C.听说离家十多年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
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答案】D
【解析】A. 黯然失色:意思是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不符语境,应用“相形见绌”,故错误。
B. 器宇轩昂:指气度不凡,为褒义词,用于贬义语境不适合。
C.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用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与语境相符;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2年,疫情又一次露出狰狞的面孔,社会各界人士守望相助,相信疫情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止咳袪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答案】 A
【解析】【分析】B.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或在“人类”后加“能否”;
C.句式杂糅,应把“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删去其一;
D.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 故答案为:A
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 说明很多人不是对它缺乏热情,而是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解说: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正确的。
B.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解说:这两个句子中加点字“跟”词性不同。
C. 晴天霹雳 苏州园林 高尚情操 宝贵意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解说:这句话是指托尔斯泰的眼睛富有感情,运用的是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 D
【解析】【分析】这句话运用的是扩大夸张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D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 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 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答案】 D
【解析】【分析】D.有误。文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灵魂的伟大。 故答案为:D
8.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是传记和小说,如《三作家》《象棋的故事》等。
B.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白痴》《复活》等。
C.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D.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白夜》《罪与罚》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B项错误,《白痴》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9.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答案】D
【解析】D项对语句理解有误。选项的最后“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句范围太大,于现实无据,理解错误。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答案】D
【解析】D.有误。文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灵魂的伟大。故选D。
二、综合题
11.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识人物】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试指出所描写的人物。
片段一: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A,今朝难满脱天罗。 (《西游记》)
片段二: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B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水浒传》)
A.________ B.________
(3)【“眼”中表真情】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眼睛。每当我骄傲自满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谦虚。老师的眼睛,是爱抚的眼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那双眼睛会给我巨大的鼓励。老师的眼睛,是_____ ___。每当_____ ___,那双眼晴____ ____。
【答案】 (1)D
(2)A.孙大圣;B.李逵
(3)(示例)智慧的眼睛;我迷失方向时;会引领我正确前行
【解析】【分析】(1)A.行书;B.草书;C.篆书;D.隶书;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答题时,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尖嘴缩腮,金睛火眼”“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来辨识所描写的人物,即“孙悟空(齐天大圣)”。“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是李逵。
(3)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答题时,可以根据描写对象“老师”的特征,挖掘其身上的精神品质,仿照例句作答即可。如:老师的眼睛,是十分和善的眼睛。每当我不爱讲话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大胆。
【点评】⑴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①要知道“隶书”的特点,根据隶书的特点进行判断;②要知道秋天所有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风俗;③所写内容要符合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⑵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⑶仿写是综合读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作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分析其句度,分析其格式,分析其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义相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列夫·托尔斯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节选《列夫 托尔斯泰》)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那是因为托尔斯泰的眼睛太让人吃惊了。
B.“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具有丰富的思想。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的、准确的洞察力。
D.选段最后一段,表明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就是他最大的痛苦。
13.前三段文字都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但各有侧重,其重点分别是什么?
14.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托尔新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描述,有何作用?
15.从选文中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16.结合全文,请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17. 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结合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2.B
13.①突出其犀利,有穿透力;②侧重其丰富多样性;③彰显其天赋和看透真相的洞察力。(意思对即可)
14.采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
15.既森严可畏,又和蔼慈善;既多情伤感,又思想深邃。
16.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用甲壳比喻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通通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同时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用来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和灵魂的高贵。(点出眼睛的重要性即可)
17. 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解析】:12.B.该句不是比喻句。故选B。
1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作答时细读文段,捕捉关键词。
结合第①段中“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可以这里重点突出其目光犀利、具有穿透力。
结合第②段中的“穿透心灵的审视”“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满含粲然笑意”“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等句子可以看出他的目光蕴含丰富的感情。
结合第③段中“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等句子表现出这对眼睛彰显其天赋,并且具有看透真相的洞察力。
14.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感染力强。据此理解作答。
1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从第①段“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第③段“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第③段“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等句子中可看出他森严可畏的特点,对事物的本质有深刻的剖析;
从第①段“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第①段“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可以看出他和蔼慈善的特点。
从第②段“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第②段“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第②段“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等句子可以看出他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多情善感。
从第②段“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第③段“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等句子可以看出他思想深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据此理解作答。
16.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第③段中画线句“面部的其他部件一一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用“甲壳”比喻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第③段前一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犀利,有穿透力,能洞察一切。
17. 这是一道拓展题,是从课文内容拓展开去,让学生较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并对人生作出思考,其答案不求统一。
例如: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因为在托尔斯泰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对现实世界不满,在几次改革的尝试失败之后,让托尔斯泰产生自我怀疑。厌弃自己所在的贵族阶层,与妻子产生矛盾。他放弃贵族生活,离家出走,最后在外面病死。救世情怀与现实的矛盾是他不幸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奥地利)茨威格
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在树木之间还挂着漆黑的夜,几个人影以奇怪的方式围绕着雅斯纳雅·波良纳的宫殿房子蹑手蹑脚地走。钥匙发出喀嚓声,门被鬼鬼祟祟地打开,在厩草中马车夫相当小心地,但愿没有嘈杂声发出,将马套到车上,在两个房间中有不安的阴影出没,用遮了光的手电筒摸索冬种各样的包裹,打开抽屉的柜子。然后他们悄悄穿过无声地推开的门,耳语着跌跌撞撞地走过花园泥泞的草地。然后一辆车轻轻地,避开房前的路,缓缓向后朝着花园的门驶出去。
那里发生了什么?盗窃犯侵入了宫殿吗?不,没有人闯入盗窃,而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标志。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在火车站他还潦草地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通过马车夫把它送回家:“我做了我这个年龄的老人通常做的,我离开了这种世俗的生活,为了在孤独和平静中度过我最后的有生之日。”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只由他的医生陪同,列夫·托尔斯泰,到上帝那里去的逃亡者。
但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托尔斯泰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现在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属于他本身的、省察的意志。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将帽子低低地压在额头上,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火车上所有的人都已知道了,秘密已经泄露,外面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呼啸而过的火车旁的电报机线充斥着消息的营营声,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当火车到达边境的时候,一个公务员将殷勤地脱下帽子欢迎他并拒绝他过境;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来自四面八方,闹得沸反盈天:不,他无法逃脱,利爪紧紧地抓住他。但这时女儿突然注意到,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父亲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外面人们好奇而放肆地推挤着。他再也感觉不到他们。在窗前,由于悔恨感到耻辱,透过模糊的泪眼,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他的妻子,向里张望,她48年来同他紧紧相连,只是为了从远处再次看到他的面庞:他再也认不出她来了。生活的事物对这个所有人中目光最尖锐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血液滚过断裂的血管时越来越黯淡和凝固。在11月4日夜里他还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死去?”非凡的生命还在抗拒非凡的死亡。11月7日死亡才袭击了这个不死的人。苍白的头颅向下垂进枕头中去,比所有人都更明白地看过这个世界的眼睛熄灭了。这个不耐烦的探求者现在才终于明白了一切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自画像》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 茨威格著 袁克秀译 有删节)
18.请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语或短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
(2)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
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
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突然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从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
21.请选出下列对本文的内容或者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的“小偷”一词并无贬义,它说明了托尔斯泰离家时的小心谨慎的状态。
B.文中的“野兽”是写托尔斯泰以野蛮的方式抗争世俗的思想,追求自己的独特人生。
C.本文不写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是因为出走这一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而且也和文题真实相关,符合人物传记的创作要求。
D.本文第1、2段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接着第3-6段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这6个段落有力烘托了第7段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答案】18.(1)托尔斯泰把世俗生活,财产、荣誉看成枷锁,这些东西像监狱一样困住他,让他没有办法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2)高尔基认为他是人类的榜样、典范,和平常人一样,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他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19.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被人群,被世俗和荣誉再一次包围,突出世俗和荣誉对他的包围之快,对他的影响之大,以至于他没有办法找到自己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了,体现出托尔斯泰的悲哀。
20.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套”“戴”“穿”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决绝又急切地逃离世俗生活,抛开世俗枷锁,坚定地去追求自己自由平静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作者对于他的高度赞扬和敬佩。
21.B
【解析】
18.这道题考查的是关键词含义题,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答题即可。
(1)“监狱”意思是监禁犯人、执行刑罚的处所,这句话写列夫托尔斯泰像小偷一样从家里逃出去,从禁锢着他的生活中逃离出去,结合全文内容能看出来“监狱”指的是禁锢他的世俗、荣誉、财富等负累。
(2)高尔基称他为“人类的人”,这个词点出了托尔斯泰比大多数人更能清醒地认识世界,承受挫折,他是人类的榜样,表现托尔斯泰既平凡又崇高,既普通又伟大。
1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从“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外界对托尔斯泰的困扰之大,他无法摆脱世俗的枷锁,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心痛与愤怒。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20.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里连续的几个人物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时的仓皇与坚决,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他不想在公众的注视下生活,表现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2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写作方法的理解,需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作答。B项有误,文中的“野兽”是指托尔斯泰放弃正统思想,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其他人构成了威胁,同时也体现出他出走时的坚决态度,并不是以野蛮的方式。
四、写作
22.本文运用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极言他粗糙而丑陋的形象。但他的眼睛无比精美,犀利、敏锐,透出深邃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来的,请你也写一个人物的外貌,抓住特征,刻画其性格特点。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有个聪明而淘气的小侄子。他今年九岁,个子不高,脸蛋儿又瘦又黑,大脑门儿尖下巴,这都是不爱吃饭造成的。他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每天放学后他都要玩到天黑才回家,节假日经常在外面玩大半天,即使是烈日炎炎的暑假,他也天天都要出去玩。他的眉心上有一道三厘米长的伤疤,那是他的顽皮留下的教训。他呀,眼睛虽小,却透亮灵气,眼珠一转就想出个鬼点子来。他那张小嘴能说会道,每次都千方百计地说服父母让他出去玩。
【解析】人物外貌不但指人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指人的神情、姿态、声音等。把人物的这些特点具体地写下来,就是人物外貌描写。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 记叙文 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因为,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身分,了解、熟悉他们的个性。还要留心他们的变化。具体来说:第一,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第二,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的身分,不能张冠李戴。第三,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内世界。第四,描写外貌,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外貌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主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2.品味语言,多角度感知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 》、《 》、《 》等。2.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 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 》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伟大的悲剧》、《看不见的珍藏》、《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2.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在当时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后来,他于1910年11月 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胡髭( ) 黝黑( )一绺( ) 藏污纳垢( )粗糙( ) 禁锢( )酒肆( ) 颔首低眉( )尴尬( ) 犀利( )锃亮( ) 满含粲然(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器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滞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污纳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五名学生每人读1-5段中的一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第8自然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教师指名诵读课文第6~9自然段,请学生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义。(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为什么把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如此平庸、丑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一)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3.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 )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rán( )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 )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quán( )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蜜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2分)
胡髭(_____) 黝黑(_____) 长rán(______) quán(______)发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1分)
(3)文中划线句是____修辞手法。(1分)
2.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下面画上“____”(3分)
(1)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保留 滞留 残留)着愚钝和压抑。
(2)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托尔斯泰)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神角色再(符合 吻合 合适)不过了。
(3)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锐利 锋利 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它们(目光)可以变得冷酷(锐利 锋利 犀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5.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是传记和小说,如《三作家》《象棋的故事》等。
B.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白痴》《复活》等。
C.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D.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白夜》《罪与罚》等。
6.仿写句子。(2分)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找到真理;他们 ;他们 。
二、课内精读(15分)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茨威格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①段画横线句子“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高尔基会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15分)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托尔斯泰日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1.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小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到”字,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连用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写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胡髭(zī) 黝黑(yǒu) 一绺(liǔ) 藏污纳垢(gòu)
粗糙(cāo) 禁锢(gù)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尴尬(gān gà) 犀利(xī) 锃亮(zèng) 满含粲然(càn)
2.禁锢:束缚,限制。
滞留:停留不动。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用的是它的本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3.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4.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5.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6.(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5)拜访者失望之情。
7.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8.(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中有句话可以为此做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的托尔斯泰的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得力于他的艺术巨笔准确表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9.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10.写托尔斯泰的平庸甚至丑陋,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1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予以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在《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第二阶段
1.比喻与夸张手法的综合运用,有力地突出了托尔斯泰须发的茂密。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这个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可见其作品的影响力之大,而这都得益于他那双能看透社会丑恶与阴暗的眼睛。
3.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4.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5.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第三阶段
一、1.(1)zī yǒu 髯 鬈 (2)幅改为副;蜜改为密(3)比喻
【解析】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髭”不要读成“cī”。“黝”不能读成四声。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髯”与“鬈”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幅”与“副”,“蜜”与“密”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是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中的明喻。
2.(1)滞留(2)吻合(3)犀利;锐利
【解析】
(1)保留:保存不变。滞留:停留不动。残留:剩余下来;留下。这里形容“愚钝和压抑”在面孔上停留不动。所以选“滞留”。(2)符合:与存在的式样、形式或标准一致。吻合:完全符合。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这里是形容“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神角色”完全符合,所以选用“吻合”。(3)锐利:锋利的,尖而快的;也可形容眼光、言辞等。锋利:指锋刃尖而快;指言论、文笔尖刻有力。犀利: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此题前者强调目光的独到,自然选择“犀利”;后者强调目光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所以选择“锐利”。
3.A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首先比喻句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才能构成比喻,其次,比喻句一定要有喻体。而“A.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写的是同一事物,所以没有“喻体”,故不能构成比喻句。
4.B
【解析】B有语病。此项缺宾语,句子后面加“的队伍”。
5.B
【解析】《白痴》是俄国作家妥斯妥洛夫司基的长篇小说。
6.(1)示例:用自己的双手在别人不以为然的工作中获取经验 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别人尚未涉及的道路上践行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用……”的句式。
二、(一)7.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8.承上启下。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要从结构和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而本题只要求解答结构上的作用。语段在结构上一般有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做铺垫等。本题画线句子的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后半句又引出了下方对托尔斯泰的“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因而,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看问题深刻透彻。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方面赏析句子。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特点。(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10.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为了真正达到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这一目的,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中原文中符合题意的句子是“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三、11.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12.本文共分6个自然段,第①②自然段写他决心从家中逃走,摆脱一切羁绊。第③~⑤自然段写他出走被发现后,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第⑥自然段进行总结,表明远离世俗和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①~⑤自然段是对第⑥自然段的有力烘托。
13.(1)小偷:说明托尔斯泰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被发现,他将无法成行。(2)野兽:①说明他已经放弃正统思想,跟他们在思想上不一样了,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②说明他出走时态度坚决,不顾一切,像一头野兽。
14.“一个人类的人”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典范、模型)。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了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15.运用铺陈排比。连用三个“到”字,体现出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连用四个“从”字,突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之快、之强,影响和侵害之大。
16.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选取出走这一行动方面的事件比写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
【解析】
11.考查概括本文的主旨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情节。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如本文叙述了托尔斯泰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他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及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答此题要考虑如下几点:写的是什么人?写了他的什么事情?从几个方面写了他?怎样写的?反映他的什么思想性格?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12.考查本文的写作思路。通篇阅读,梳理情节,全盘把握,然后分出层次。如第①②自然段写他决心从家中逃走。③~⑤自然段写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第⑥自然段写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的内容。前几个自然段都是对最后一个段落的铺垫,卒章显志。
13.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小偷”在这里是说明托尔斯泰小心谨慎。“野兽”在这里的意思有两点:他的出走在观念上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他出走时态度坚决。答此题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14.分析文章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具体考查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精辟”在何处。“一个人类的人”,这里是用这个词语来赞美托尔斯泰,说他是人类的榜样,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既平凡又崇高,既普通又伟大。
15.考查排比手法的作用。“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的心情。“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也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影响与侵害的程度。
16.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说明托尔斯泰远离荣誉与世俗,要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个情节自然突出了中心,即他一生追求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这是他的个性和理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斯蒂芬·茨威格
第二单元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新课导入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美是大家的”, 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说明美的魅力。也许这里所说的美,是人们眼睛里所能看见的美。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美,是我们不容易发现的,甚至是寓美于丑,或者化丑为美。特别是对一个人外貌的评价,我们更应该好好做一番反思。 同学们,左边的图片是伟大的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张照片,在外人眼里,他的确是个长相很丑的人,但是请你们仔细观察,你是否发现了他的美?他那双放射出灵魂光芒的眼睛里蕴涵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茨威格先生的描绘去认识这位大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知识,积累“滞留”“蒙昧”“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重点词语。(重点)
把握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感知他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重点)
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难点)
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素养)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作家》《三大师》等。他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三位传记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王雪飞译。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到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举世公认的大文豪,被称为 “天才艺术家”、“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传 记
定义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特点 记言记行并重,大节细节并重,优点缺点并重,主观客观并重。
分类 从叙述人称 自传、他传。(“自传”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他传”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
从创作方法 历史性传记、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 一般的传记以叙事为主。有一种传记,一面记叙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价,被称为“评传”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胡髭( ) 长髯( ) 两颊( )
黝黑( ) 脸膛( ) 一绺( )
鬈发( ) 粗劣( ) 酒肆( )
穹顶( ) 禁锢( ) 蒙昧( )
貂皮( ) 尴尬( ) 锃亮( )
粲然( ) 藏污纳垢( ) 广袤( )
甲胄( ) 崎岖( ) 滞留( )
zī
rán
jiá
yǒu
tánɡ
liǔ
quán
liè
sì
qiónɡ
ɡù
mèi
diāo
ɡān ɡà
zènɡ
càn
ɡòu
mào
zhòu
qí qū
zhì
预习检查
粗糙( ) 平庸( ) 愚钝( ) 胆怯( )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 诚惶诚恐( ) 入木三分( ) 可憎( )
伯爵( ) 敦实( ) 侏儒( ) 犀利( ) 赤裸裸( )
直戳( ) 粗制滥造( ) 刀剑入鞘( ) 热泪涟涟( ) 黯然失色( ) 神秘莫测( )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cāo
yōnɡ
dùn
hè
jīn
huánɡ
fēn
qiè
zēnɡ
jué
dūn
zhū
luǒ
chuō
làn
qiào
lián
àn
cè
xī
预习检查
( )笼罩
( )灯笼
笼
lǒnɡ
( )禁锢
( )忍俊不禁
禁
jìn
( )浅薄
( )薄饼
( )薄荷
薄
bó
báo
lónɡ
jīn
( )包扎
( )驻扎
( )挣扎
扎
zā
zhā
zhá
bò
( )甲壳
( )蛋壳
壳
qiào
ké
多音字
肖
( )肖像、惟妙惟肖
( )姓肖(姓氏)
xiào
xiāo
预习检查
形近字
胄( )甲胄
胃( )胃口
肓( )病入膏肓
障( )障碍
嶂( )重峦叠嶂
肆( )酒肆
肄( )肄业
髭( )胡髭
髯( )长髯
戳( )戳穿
截( )拦截
chuō
zī
jié
rán
侏( )侏儒
诛( )诛杀
株( )植株
zhū
zhū
zhòu
huānɡ
zhū
wèi
sì
zhànɡ
yì
zhànɡ
预习检查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气概,风度。
束缚,限制。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神色,态度)不自然。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预习检查
入木三分: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诚惶诚恐:
郁郁寡欢:
文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文中形容目光犀利。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里苦闷,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文章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外表的哪些部分?
2、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我放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外表的哪些部分?
须发
面部
表情
外貌 平庸丑陋
由表及里
由形到神
眼睛 不同寻常
犀利的目光
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整体感知
2、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刻画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貌——外表。
第二部分(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精神。
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
1、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多毛、胡须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长相平平、普通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来访者失望之情)
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
形
合作探究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研读第一部分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的胡子比作“卷起的滔滔白浪”,再次生动形象地凸显托尔斯泰胡须长白、浓密的特点。富有画面感。
合作探究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研读第一部分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脸孔比作“粗制滥造”的“小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长相的粗劣。语言诙谐幽默,逼真传神。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比喻、夸张:从局部分别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幽默诙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3、阅读6—9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犀利深邃
神
⑥写犀利的目光
⑦写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⑧写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精读6—9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精读6—9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
4、学生速读6-9段,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动情朗读。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
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
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
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
这对眼睛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
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眼睛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精读6—9段,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
5、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眼睛敏锐
目光犀利
情感丰富
威力无比
赞美
崇敬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6、语言品析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眼睛敏锐、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比喻、夸张: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具有很强的剖析能力。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珠宝”,把文学创作比作“频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以及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引用、夸张:引用高尔基的话,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同时这句话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6、语言品析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5)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有魔力、有磁性的珠宝,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写出了作为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作品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他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揭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6、语言品析
合作探究
(6)“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明确】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研读第二部分
6、语言品析
合作探究
7、文章第一部分描绘了托尔斯泰粗鄙、丑陋、普通的外貌,第二部分写了其富有洞察力的眼睛,二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进行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仰慕、崇敬、赞美之情。
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个读者强烈的震撼。
天才灵魂、目光犀利、看透本质、最富感情
外貌:平庸、丑陋、甚至粗鄙
似贬
实褒
合作探究
8、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不矛盾。作者认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是其犀利眼光,是对托尔斯泰准确而深刻的观察能力的肯定。正是因为托尔斯泰有这种能力,所以他才会超越自我,看到社会和人间的苦难,而这是一般人不具备的才能;也正是这种敏锐的洞察力,让托尔斯泰处在痛苦中,所以他又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
示例二:矛盾。因为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是其犀利眼光,正是这种眼光,他才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但无力改变,所以他并不是幸福的。晚年托尔斯泰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也说明他不幸福。
文章主旨
这篇人物小传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他的仰慕、崇敬之情。
1.欲扬先抑,相互衬托。
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特征,意在反衬他眼睛的犀利和敏锐,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更好地表现托尔斯泰犀利、敏锐的眼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2.巧用比喻和夸张。
作者在刻画托尔斯泰的肖像时,运用了大量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运用巧妙的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更有力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有敏锐的洞察力。比喻和夸张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使读者回味无穷。
写作特色
拓展延伸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5 .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6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课堂检测
1.下列加色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ī) 尴尬(gān g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锃亮(zèng) 长髯(rán)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劣”应读“liè”;B项,“糙”应读“cāo”,“胄”应读“zhòu”;C项,“垠”应读“yín”。据此,答案为D。
D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平庸 粗制滥造 平淡无奇 引人注目
B.粗鄙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诚惶诚恐
C.笼罩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广袤无垠
D.禁锢 颔首低眉 麻木不人 黯然失色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D项,“麻木不人”应为“麻木不仁”。据此,答案为D。
D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加色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解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D项,“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故答案为D。
D
课堂检测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解析】:B有语病。此项缺宾语,句子后面加“的队伍”。
B
课堂检测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中“在额头上”作补语。
B.“树根”是名词,“灰白”是形容词。
C.“不管”是连词,“留下”是动词。
D.“朝上倒竖”是主谓短语,“滔滔白浪”是偏正短语。
【解析】D. “朝上倒竖”是偏正短语,“滔滔白浪”是偏正短语。
D
课堂检测
6.请根据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评价一下列夫·托尔斯泰。
(1)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一声怒吼斥沙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私心底天地宽
百年巨人文笔赫
满腔热血唤和平
满腔热血伸正义
列夫·托尔斯泰
刻画外貌
描写眼睛
崇敬、赞美
须发: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威力巨大
目光犀利、敏锐、深刻
蕴含丰富感情
反衬
抑
扬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