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
D.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胶鬲(gé)
D.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所以/动心忍性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这小题。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①,浪莽②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③步荒墟。
徘徊丘垄④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枵⑤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⑥无复余。
一世⑦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⑨,终当归空无。
【注释】①游:游宦。②浪莽:放荡、放旷。③榛(zhēn):丛生的草木。④丘垄(lǒng):坟墓。⑤枵(wū):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⑥没(mò):死。一作“殁”。⑦一世:三十年为一世。⑧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⑨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为( )
A.甲诗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描写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B.乙诗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华丽,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
C.甲诗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乙诗的后四句作者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的自然法则。
D.甲诗融情入景,语言特点质朴自然,颇为精练;乙诗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颇有悲愤慷慨之音。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衷(zhōng) 畎亩 殚精竭虑 (dān) 杳无消息
B.镌刻(xié) 折戟 正襟危坐(jīn) 藏污纳后
C.一厝(chuò) 殷勤 夷为平地(yí) 抑扬顿坐
D.拂士(bì) 于腐 同仇敌忾(qì) 不能自已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境界,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概,一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一种______________的美丽。站起来,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就是愚公移山不畏惧困难的气概,就是周亚夫严格治军的精神。如果生命是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而是那若隐若见的芬芳。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五彩斑斓,而是那和风丽日中的深情舒放。如果生命是月亮,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那在静夜里缓缓流下来的纤尘不染的月光。
7.下列各项中都有一处错误,有的是拼音错误,有的是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A.若隐若见ruò yǐn ruò xiàn( ) B.和风丽日hē fēng lì rì( )
C.五彩班斓wǔ cǎi bān lán( ) D.纤尘不染qiān chén bù rǎn( )
8.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
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
9.这段文字是对生命的感悟,请你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特点,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新“愚公移山”》。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开出相应的“药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
B.委而去之 委:委托
C.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D.亲戚畔之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2.下面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米粟非不多也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亲戚畔之 D.失道者寡助
1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作者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运用对比论证论证本文第二个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 ”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葬。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凌空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钱一万 _________________
③知其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之织女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16.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C
6.A
7.ABCD
8.B
9.(示例)如果生命是古琴,我们爱的不是那精雕细琢的琴身,而是那音符和节拍谱成的乐曲。
10.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2)示例: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减少资源浪费。
11.B
12.C
13.C
14. 离开 给 代词,他,代指董永 的
15.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16.①知恩图报;②好人有好报;③恪守承诺;④孝敬长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