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 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滞留 管束 掌握
B.停滞 约束 支配
C.滞留 管束 支配
D.停滞 约束 支取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之情。
C.《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妇的女儿所著的《居里夫人传》。本文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科学忘我献身、执着追求的精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辞(cí) 教诲(hu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发髻(jì) 陌生(muò) 抑扬顿挫(cuò)
C.绯红(fēi) 解剖(pāo) 芦荟(huì)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油光可鉴(jiàn)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辩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 ) 油光可(jiàn)( )
(2)文中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是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
(3)语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
(4)“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赵竹青) 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公布了此次获奖的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研究员2人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黄旭华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庆存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7.阅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8.阅读材料二后,李明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达对两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者的赞美之情。请你根据上联拟写出下联。
上联:潜艇入海铸就国家利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批注: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逝;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 ”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批注:“蚂蚁搬家”“一点一点”
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函,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批注:“慢慢地”“一步一步”
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查过大窝函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
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句句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批注: “断断续续”却字字千钧,病中的南仁东难以忘怀的是FAST建设者和贵州人民的深情。
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
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9.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A.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因。
B.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10.选文多处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世纪末,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
B.外国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怀疑激起了南仁东痛彻的反思。
C.中国人独立建成大射电望远镜这一壮举,让外国人敬佩。
D.没参与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这让外国人深感遗憾。
11.选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12.作者为何不用“南仁东传”作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3.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14.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1) fēi 鉴
(2) 成群接队 成群结队
(3)夸张或比喻
(4) 漂亮 反语 对清国留学生只知玩乐、不学无术的丑态极端厌恶、鄙视
7.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黄旭华、曾庆存获最高奖。
8.(示例)卫星上天遥感世界风云
9.C
10.D
11.参考示例:“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设备之巨、力量之微可见运输之难,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的奇迹让人赞叹。“慢慢地”“一步一步”,不仅是因病而行走缓慢,更蕴含了南仁东以无比庄重的姿态见证FAST建成的满怀深情。
12.“南仁东传”这个标题侧重表现南仁东的个人生平和个人精神品质。“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这个标题突出中国天眼对南仁东个人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同时突出这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南仁东、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核心力量。
13.写法一:双线结构。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爱国主义”主题得以深化。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写法二(侧重人物塑造):外貌描写(白描);衬托(正衬、反衬);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14.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也是他后来弃医从文的思想起点。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心不学医学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