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名称 用SSS和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课堂要点 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
知识汇总 1.全等三角形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 2.三角形的稳定性: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的一般格式:(1)准备条件:把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相等条件证明出来,一般由线段的中点、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量代换获得;(2)确定范围:在哪两个三角形中;(3)摆齐条件:把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所需的三组条件按顺序摆好,并用大括号括在一起,注意对应元素放在对应位置上,依据写在每一步后面的括号内(如下图);(4)得出结论:得出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如图,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4.方法技巧:(1)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可以通过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实现; (2)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如公共边、边的中点等; (3)要抓住图形特征,有时需要运用等式的性质找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缺少的相等的条件,从而实现两个三角形全等; (4)巧妙作出辅助线,沟通图形的关系,为证明打开通道. 5.全等三角形判定2: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6.注意书写格式:边角边中的角是指两对应边的夹角,在证明过程中角一定要放在两组对应边的中间. 如图,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8.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9.全等变换的应用: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例题讲解 例1:如图,若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F=EC,AC=DF,∠B=62°, ∠DFE=31°,求∠A的度数. (
例题
1
图
) 例2:如图所示,BC=ED,BD=EC,求证:BC∥DE. 请你给下面的每一步填上依据. (
例题
2
图
) 例3: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D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长方形的对称性 C.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D.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4:如图AB=AD,∠1=∠2,AC=AE,试说明BC=DE. 例5:如图,在△ABC中,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C的周长为7cm,BC比AC大3 cm,若AB为奇数,求AB的长. 例6:如图所示,在△ABC中,BC=9,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例7:如图所示,线段AB⊥CD,垂足为O,CO=D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AB垂直平分CD;(2)CD的垂直平分线是AB ;(3)CD垂直平分AB;(4)AB的垂直平分线是CD所在的直线;(5)CD的垂直平分线是AB所在的直线. A. 1个 B. 2个 C.3个 D. 4个
综合练习 1.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B.三角形房架 C.照相机的三角架 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 2.如图,点E是BD的中点,AB=AD,BC=DC,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4对 B.3对 C.2对 D.1对 3.如图,点E,D分别在AB,AC上,若AB=AC,BE=CD,BD=EC,∠B=32°,∠A=41°, 则∠BOC度数是( ) A.135° B.125° C.115° D.105° 4.在△ABC中,已知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C是( )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D.不能确定 5.如图,木工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ABCD,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木工师傅至少要再钉上木条( ) A.4根 B.3根 C.2根 D.1根 6.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的依据是_. 7.若确定,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 , , B. , , C. , , D. , , 8.如图①AB=CB,AD=CD时,则图中有一对全等三角形; (1)如图②在BD上取一个点E时,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2)如图③在线段BD上取两个点E,F时,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3)若在线段BD上取n个点时(不包括端点B、D),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即可) (
图①
图②
图③
) 9.在△ABC中,点E在边AC上, D是边AB的中点,若BE=AE, CE=DE,AD=BC, 求∠C的度数. 10.如图,AF垂直平分BC,AD=CE,DB=AE,求证:∠D=∠E. 11.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C=AF,过点F作EF∥CB ,交CD于点E,连接AE并延长交CB于M,CE=FE.求证:AM是∠CAB的平分线. 12.如图,点E、F在直线BD上,AD∥CB,DE=BF,AD=CB,求证:∠BAD=∠DCB. (
第
13
题图
) 13.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5,AD=3,则AC的取值范围是( ) A.1<AC<5 B. 2<AC<5 C. 2<AC<8 D. 1<AC<11
答案 例1:∵BF=EC(已知),∴BC=BF+FC,EF=EC+CF(等式的性质), 即BC=EF.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CB=∠DFE=3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62°(已知), ∴∠A=180°-(∠B+∠ACB)=180°-(62°+31°)=8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例2:连接CD,在△BCD和△EDC中, ∴△BCD≌△EDC(SSS). ∴∠BCD=∠E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3:D 例4:∵∠2=∠1(已知),∴∠BAE+∠2 =∠1+∠BAE(等式的性质). 即∠BAC=∠DAE.在△ABC和△ADE中, ∴△ABC≌△ADE(SAS). ∴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例5:∵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已知), ∴AD=BD(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 ∵△ADC的周长为7cm(已知), ∴△ADC的周长=AC+CD+AD=AC+CD+BD=AC+BC=7 cm. 又∵BC比AC大3 cm(已知), ∴BC-AC=3 cm(由题意得到等式). ∵BC-AC<AB<BC+AC(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3<AB<7.(等量代换) ∵AB为奇数,∴AB=5 cm. 例6: 例7:B 综合练习 C B D A D SSS B ∵D是边AB的中点(已知),∴BD=AD(中点定义). 在△BED和△AED中, ∴△BED≌△AED(SSS).∴∠BDE=∠AD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DE+∠ADE=180°(平角定义),∴∠BDE=∠ADE=90°. ∵BD=AD(已证),AD=BC(已知)∴BD=BC(等量代换) 在△BED和△BEC中, ∴△BED≌△BEC(SSS).∴∠C=∠BDE =90°(等量代换) 10.证明:连接AB、AC, ∵ AF垂直平分BC(已知),∴ AB=AC(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在△ADB和△CEA中, ∴△ADB≌△CEA(SSS∴∠D=∠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1.证明:∵CD⊥AB(已知),∴∠CDB=90°(垂直定义),∴∠3+∠B=90°(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 ∵∠ACB=90°(已知),∴∠1+∠3=90°(直角定义).∴∠1=∠B(等式的性质). ∵EF∥CB (已知),∴∠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等量代换). 在△ACE和△AFE中, ∴△ACE≌△AFE(SAS).∴∠CAE=∠FA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M是∠CAB的平分线(角平分线定义). 12.证明:∵AD∥C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DE=180°-∠1,∠CBF=180°-∠2(邻补角定义). ∴∠ADE=∠CBF(等量代换) 在△ADE和△CBF中, ∴△ADE≌△CBF(SAS). ∴∠E=∠F,∠DAE=∠B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E=BF(已知)∴DE+BD=BF+DB(线段的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即:EB=FD 在△ABE和△CDF中, ∴△ABE≌△CDF(SAS). ∴∠BAE=∠D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AE-∠DAE=∠DCF-∠BCF(角的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即:∠BAD=∠DCB. 13.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则AE=2AD=6. ∵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 ∴BD=CD(中点定义), 在△ABD和△ECD中, ∴△ABD≌△ECD(SAS), ∴AB=EC=5(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BC中, AE-EC<AC<AE+EC(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即6-5<AC<6+5. 1<AC<11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