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自主阅读推荐《寂静的春天》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自主阅读推荐《寂静的春天》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14: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八年级上
《寂静的春天》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逊(1907—1964),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美国生物学家、自然文学作家。她于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硕士学位,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主要作品有《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洋的边缘》等。1962年,《寂静的春天》正式出版,此后成为全世界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写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发现农药滴滴涕不仅可以抑制疫病的传染,而且能有效杀死害虫,使农作物丰收,因此将其视为“灵丹妙药”,化学品生产商也开始大量推广杀虫剂。1958年,卡逊收到朋友哈金斯的一封信,哈金斯告诉她,农药滴滴涕造成保护区内的鸟类濒临灭绝,希望她能利用她的威望引起政府官员的重视并去调查杀虫剂的使用问题。卡逊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文字的方式提醒公众,因此她决定要写一本书。
作品概要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
第一章:作者描写了一座宁静的乡村在农民移居这里之后发生可怕的变化,到处蔓延着死亡的气息。
第二章:讲述人类对自然改造的步伐超过了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致使地球的生命和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指出人们使用杀虫剂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为下文开了个头。
作品概要
第三章:讲述随着人们频繁、大量使用杀虫剂,昆虫会产生抗药性,从而使人们不得不加强杀虫剂药效。如此反复,昆虫并没有因此被消灭,反而使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积蓄在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里,危害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
第四章:谈到淡水资源的缺乏,讲述杀虫剂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水中,造成水体污染,而水循环恶化扩散了污染,再通过食物链积累循环,使其危害无所不在。
作品概要
第五章:通过土壤的产生过程、微小生物的腐烂降解作用实现生物圈循环,以及一些生活在土壤里的昆虫的作用等方面,说明土壤与生命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生命创造了土壤,而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也生存于土壤之中”,从而形成一个交织的生命网。但是有毒的杀虫剂则会杀害这些有益共生体,破坏土壤的生物平衡,而且这些化学药剂并不会稀疏或消失,而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并慢慢积累,越来越多,这些杀虫剂会被土壤上的植被吸收,致使我们的食物来源长期受到污染。
作品概要
第六章:列举鼠尾草与幼鸟、鼠尾草与尖角羚羊之间相互平衡的自然系统,由于人们为实现眼前的利益而铲除鼠尾草地,使这个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这里的其他生物也跟着消失,土地变得贫瘠。这指出了因消灭鼠尾草而导致的主要影响。接着,此章又指出了因其采取喷药枪的消灭手法而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喷药枪杀死了鼠尾草的同时还一并杀死了其他的植物,进而影响更多的生态系统,人们因此遭受风景及与风景有关的各种利益的无限损失。接着,作者通过用金盏草消灭线虫这个例子,说明杂草并不都是无益的,我们不该在尚不了解一些植物是否会对土壤起有益作用之前残忍地将其根除。最后,作者提议利用食物链的关系引入相应的昆虫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作品概要
第七至十章:讲了几个关于使用杀虫剂破坏环境的具体案例。它包括美国中西部为消灭日本甲虫进行大喷洒,为治理榆树病而喷药,导致鸟类灭绝,药剂进入水体导致鱼类灭绝,为消灭火蚁导致野生动物灭绝和奶牛体内化学物质富集。
第十一章:继续强调农药的危害,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其危害的广泛存在,还提到美国药物管制的不健全,使得杀虫剂被滥用,试图让所有人重视被掩盖、被忽视的农药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事实。
作品概要
第十二章:讲述杀虫剂的毒素会存储在人类身体的肝脏中,影响肝脏正常功能的发挥,并降低肝脏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此章还指出杀虫剂能直接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患者会出现刺痛、发热、疲劳、四肢疼痛、神经性紧张、痉挛等急性中毒症状,以及健忘、失眠、做噩梦、癫狂、肌肉萎缩等长期的后遗症。
第十三、十四章:用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来论述氯化烃和有机磷酸盐干扰细胞的原理,对线粒体和DNA的破坏和致癌作用,增加了其理论的权威性。
作品概要
第十五章:论述昆虫超强的繁殖能力,指出杀虫剂是消灭不了昆虫的,虫灾被消灭几年后又会再次出现,并且更具破坏性。更糟糕的是,杀虫剂的药效并不是选择性的,它除了杀死害虫以外,还会把害虫的天敌一起消灭。有效的昆虫控制需要由自然界来完成,可是只有2%的科学人员在研究生物控制,而剩下的98%都受聘去研究化学杀虫剂了。
第十六章:讲述大量使用杀虫剂的后果是昆虫出现了抗药性,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随着昆虫抗药性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得不用一种杀虫剂替代另一种杀虫剂,这样无限地继续下去,人类会面临死亡的困境。在回答人是否也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人一个世纪只能演化三代,昆虫十几天就是一代,凭杀虫剂,人不可能是昆虫对手。
作品概要
第十七章:作者最后呼吁,我们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寻求有效的生物控制方法。例如用放射性射线来使昆虫不育;利用昆虫本身的生活特征来制造消灭昆虫的武器,可以用吸引剂来迷惑雄蛾,从而改变它的正常行为,干扰其与雌蛾结成配偶来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虫,利用病毒消灭昆虫,昆虫病菌具有专一性,所引发的疾病只局限在昆虫之中,因此不用担心其负面影响;通过引入昆虫的天敌来控制虫灾。作者举出了几个例子说明其可行性。
作品简评
这是一部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在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
片段选读
到底是谁做出了这种决定,让毒药发挥这种连锁反应,就像一块鹅卵石被扔进平静的池塘,使死亡的涟漪不断向外扩大?谁在天平的一个盘子里放入可能被吃掉的树叶,而在另一个盘子里却放了令人心痛的大量各色的羽毛?这些羽毛是在不加选择的杀虫剂的毒害下牺牲的鸟的身上掉下来的,已经了无生气。
【赏析】“连锁反应”“死亡的涟漪”等词语生动可感地传达给读者大量的信息,告诉人们,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控诉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修复的能力,已然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文字中透出了深深的无奈、悲伤和强烈的谴责,呼吁人们要重视自然规律。
片段选读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片段选读
【赏析】作者呼吁麻木无知的人们要开始进行环境保护,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即使发明了什么厉害的科技,也要以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为首要考虑因素。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们人类想要更加顺利、更加长久地在地球上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谓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切。毕竟有谁喜欢寂静的春天呢?
名家评论
正如书中的一位美国教授所言:“任何一门科学都如河流,它的开端隐约而不引人注目。”从某种意义上讲,蕾切尔·卡逊开辟的也是一条小河,她将对自然的更高尚的,同时更具洞察力的理解引入我们的社会。我相信,越来越多受此书影响的人们,将成为碧波荡漾永不干涸的河流,成为人类的母亲河:将爱护地球的理念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曲格平
在这方面,卡逊女士的《寂静的春天》将是我们向公众普及环境意识的一个最有力的经典读本。
——梁从诫
名家评论
《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逊逝世后,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只是我们的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美]阿尔·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