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比较,深入探究文章的写法及情感。
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知识链接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壹
列举作者信息,发现“不约而同”之一
人物简介
本单元的三位作者好像有一些“不约而同”之处,说说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
郦道元(约470—527),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著有《水经注》。
贰
比较两文课题,发现“不约而同”之二
课题比较
比较两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发现好像有一些“不约而同”之处,说说看!
与 朱元思 书
答 谢中书 书
叁
比较三文句式,发现“不约而同”之三
句式比较
快速浏览三篇文章,我们发现它们的句式大多运用___________。
辨识本课文章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四字短语
肆
图文相配读文,快乐熟读成诵
图文并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图文并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图文并茂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图文并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图文并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图文并茂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图文并茂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图文并茂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图文并茂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图文并茂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伍
比较三文句篇,发现“不约而同”之四
句篇比较
细读比较三篇课文,我们发现三位作者在写作三篇文章时,还有更多的“不约而同”,找出来,说说其妙处。
句篇比较
找出课文中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结构作用相同的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句篇比较
找出课文中与“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类似,表达作者的志趣且具有言外之意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篇比较
课文中与《三峡》“不约而同”将山水分开写,但安排又有所不同。
课文先写水后写山,着眼“从流”二字;《三峡》先写山后写水,着眼“峡”字。
句篇比较
三篇课文“不约而同”都写了山,但写法又有所不同。
《三峡》写山,山高岭连,正侧结合;《答谢中书书》写山,突出山高,正面描绘;课文写山,且高且活,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突出“奇”字。
句篇比较
三篇课文“不约而同”都写了水,但写法又有所不同。
《三峡》写水,四季不同,大笔点染;《答谢中书书》写水,清流见底,一笔带过;课文写水,色、清、深、急,动静结合,夸张比喻,突出“异” 字。
观看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