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
第三单元
第13课 唐诗五首
崔 颢
新课导入
《使至塞上》演唱版片段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诗文。
2、品析诗文内容,体味诗歌的意境与内涵。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语言美。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代表诗作有《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 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知识链接
诗歌派别
一、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知识链接
诗歌派别
二、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
李益:《从军北征》
王之涣:《凉州词》
李颀:《古意》
知识链接
诗歌派别
三、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知识链接
诗歌派别
四、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
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征蓬( ) 汉塞( ) 候( )骑( )
都( )护 燕( )然
dū
yān
péng
sài
hòu jì
整体感知
点它开始朗读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使
到
疏通诗意
我轻车简从去边塞慰问察看,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辆车,表明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典属国简称,
代指使臣。
地名。此处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慰问
首联叙事。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的(慰问边疆的将士)和经过的地方,为下面的写景做铺垫。
疏通诗意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颔联抒情。诗人即景设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疏通诗意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指黄河
颈联写景,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 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本句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疏通诗意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负责侦查、巡逻的骑兵
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 燕然。
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尾联叙事,交代了解到的边塞情况。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同时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
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愁绪。
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合作探究
3、从“直”“圆”二字品读赏析写景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沙漠景象,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合作探究
4、从多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示例1.构图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浑,
示例3.色彩美: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流,一股白色孤烟,直上高空,色彩鲜艳、明丽。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示例2.修辞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合作探究
5、仔细阅读诗歌,说一说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单车、征蓬、归雁”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抑郁之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进入边塞所见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融情于景,诗人流露出豪迈、豁达之情,尾联表现对将士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所以诗人心情由抑郁孤寂到豪迈豁达到赞美敬佩。
写作特色
1.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诗歌形象地描绘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尤为传神,通过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画面感强,概括性极强,造景雄浑。
2.比喻贴切,遣词精妙。
描写“征蓬”“归雁”,既是写景,又是叙事,自然贴切。“蓬草”“大雁”多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从中可见其内心抑郁和激愤的情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一个“圆”字,一个“直”字,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遣词精巧,别具匠心。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描写大漠风光的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马诗》
文章主旨
诗歌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课堂检测
⑴王维《使至塞上》中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维《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理解默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课堂检测
2.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A
课堂检测
3.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B
课堂检测
4.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
课堂检测
5.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
板书设计
雄
浑
壮
观
首联:叙事 出使汉塞
颔联:抒情 内心抑郁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尾联:叙事 战事紧张
使至塞上
慷慨悲壮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