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2019/1/152一、说教学背景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教学效果评价说课流程2019/1/153一、说教学背景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变异》这节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变异的可能性是学习《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的基础。
2019/1/154一、说教学背景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遗传和性状遗传的知识,对于遗传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认可并理解,为变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9/1/155一、说教学背景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019/1/156一、说教学背景4.教学重点难点
变异的概念、原因是重点
变异的原因和生物学意义是难点5.教材处理及重点难点突破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首先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分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运用知识点逐步突破重难点,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2019/1/157二、说教学方法1、 创设情景让学生举例说出自己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并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2、 通过学生的读图分析,明确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除了跟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延伸到由于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3、 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通过身边的事例(肉鸡、蛋鸡、观赏鸡)的例证,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开始,理解有关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2019/1/158三、说学法为适应现代学习要求,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解读课本知识及材料
2、合作探究法。通过自学 后,尝试运用于题目的分析,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合作讨论
3、实践操作法。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返回2019/1/159四、说教学过程导入: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发思考2019/1/1510变异:生物学上把后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2019/1/1511教学过程变异的类型: 2019/1/1512教学过程变异的类型: 2019/1/1513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变异。2019/1/1514变异对生物个体的意义有利变异:对某种生物自身而言,有利于它生存的变异。如:小麦中出现矮秆、抗倒伏的变异。兔子和狼的关系。
不利变异:对某种生物而言,不有利于它生存的变异。如:玉米的白化苗。2019/1/1515教学过程
出示方式:故事再现
引出话题:长颈鹿是怎样进化来的?????2019/1/1516变异对物种的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因为各种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的积累和加强,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是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2019/1/15172019/1/15182019/1/1519学生总结2019/1/1520五、说板书设计 一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
二变异的意义
对生物个体
对生物物种: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有利变异不利变异2019/1/1521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1、 让学生在理解消化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正确的解释身边的遗传变异现象。
2、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 可以更好的利用教学课件的辅助作用,让课堂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