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饲养蜗牛,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本课以蜗牛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 “家”中的生活情况,观察蜗牛吃食物,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产生了饲养蜗牛的想法。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粗浅和零散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正向迁移、集体梳理,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能够较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生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活。
3.能够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获取更多信息。
4.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环境。
活动重难点:
知道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活动资源:
蜗牛图片、玻璃或塑料透明的盒子(方便学生观察)、泥土、水、菜叶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蜗牛的身体外形和运动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蜗牛,谁能说说蜗牛的身体外形有哪些特点?
教师用纸卡写上身体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蜗牛图上相应位置贴好。
提示:此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对应蜗牛图片,将已经写好名称的身体部分贴在蜗牛图片上。这样用时短又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2.我们在上节课还观察了蜗牛的运动。谁能来说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意图】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对蜗牛外形和运动特点的观察认识,为本节课 “家”的建造做铺垫。
3.为了更好地继续观察蜗牛,我们来给蜗牛建个“家”吧!(板书课题: 给动物建个“家”)
(二)明确任务,创建蜗牛的“家”
1.讨论交流:蜗牛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土、有水的地方。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阴暗、潮湿的水边或者土里。
2.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3.讨论交流:我们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 “家”?
预设:找个方便观察的盒子(最好是透明的),放适量的土并喷些水,创造潮湿的环境,放在阴暗背光的地方或者在盒子上方搁一块遮光板。
【教学意图】首先,通过让学生思考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动物的家和人类的家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是个房子、挺温暖的、适合爬行等。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从哪里找到蜗牛,进而加深对“家”的认识。(阴暗、潮湿、有土的地方)在考虑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时,学生把思考如何绘制蜗牛的“家”与实际建造情况联系起来,选取方便易得的材料。
画设计图。
我来画一画蜗牛的家,你会在蜗牛的家里画些什么?
预设1:放一些菜叶或者挖个小坑,不要放在特别冷的地方以免蜗牛不愿意活动等。
预设2:根据其食性可以放菜叶,也可以放一些果皮,不能放坚硬的食物。
4.大家讨论并评价。
全班讨论:蜗牛的“家”除了具备基本的条件,还有什么。(可以丰富学生对蜗牛的“家”的认识)
(三)探索发现,蜗牛的进食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给动物建个“家”
(
蜗牛的“家”(班级记录单)
日期:
能让蜗牛四处爬
有吃的东西
要保持潮湿
防止它爬出来
……
)
教学反思:
经过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和本册“动物”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简图记录的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前复习蜗牛的身体外形,以此导入本课本。课学生活动的内容是“想一想,并画一个蜗牛的“家””和“观察蚂蚁进食并找到它的“家”。用简图画一个蜗牛的“家”的活动,既可以在学生充分讨论、整合想法,完成班级记录表后进行;也可以在讨论之前,先让每个学生回忆自己之前找到的蜗牛、观察过的蜗牛,思考蜗牛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画下来,然后全班讨论,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动手操作参考。具体可根据本班学生简图记录的能力水平而定。拓展活动是对观察蜗牛方法的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