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23课《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背诵课文。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1.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背诵精彩片段。
2.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学习时间】 1课时
【知识链接】
有关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现存“内书”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自主学习】
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1、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捣土用的杵)
1、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1、百里奚举于市(市:市场)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
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1、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1、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1、空乏其身(空乏:使……受到贫困)
1、行拂乱其所为(乱:使……颠倒错乱)
1、所以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起来)
1、人恒过(恒:常常)
1、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1、而后作(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征于色(征:验,显露)
1、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敌:匹敌、相当)
1、重点虚词
1、于:
1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而死于安乐也(在)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1、一词多义
1、发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被任用) ②野芳发而幽香((花)开放)
2 征于色,发于声(表露,表现) ④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1、国
1 国恒亡(国家) ②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1、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1、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古义:用这些办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征于色 【征】 古义:显示; 今义:出征。
1、而后喻 【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古义:在国外; 今义:出去。
1、曾益其所不能【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1、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2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④空乏其身(空乏:使……受到贫困)
⑤行拂乱其所为(乱:使……颠倒错乱)
⑥所以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起来)
【文章主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列举六个出身低微而终担大任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安乐致国灭亡的事理,说明了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
【自主突破】
1.填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 困于心衡于虑 。
(3)曾益其所不能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5)空乏其身 ( ) (6)舜发于畎亩之中( )
(7) 苦其心志( ) (8)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quǎn yuè gé bì
3.(1)“曾”通“增” 增加 (2)“衡”通“横”梗塞,不顺 (3)“拂”通“弼” 辅佐,辅弼。
4.(1)使……坚韧 (2)选拔,任用 (3)在国外 (4)这 (5)使……穷困缺乏
(6)起,指被任用 (7)使……劳累 (8)犯错误、犯过失
【合作探究】
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列举这些人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4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这些人都经历了苦难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
7、从正、反两面,论述生活磨练、忧患意识关乎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
8、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9、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
10、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拓展延伸】
11、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课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国恒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百里奚举于市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相与步于中庭
C.孙叔敖举于海 贤于材人远矣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其一犬坐于前
4.下面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后面的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奚举于市(______)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有所作为
2.B
【解析】A灭亡,没有B所以C这个,判断动词,是D国家,国都
3.C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于”字的理解。A.B.D三项的“于”都是“在”。C项,在/比。
4.C
【解析】从个人说到国家
5.(1)集市 (2)匹敌、相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根据句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即可。(1)百里奚在集市中被选拔。市:集市。(2)外部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敌:匹敌、相当。
6.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衡”通“横”,梗塞,不顺;“作”,振作;“喻”,明白。
7.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注意“入”,在国内;“出”,在国外;“拂”,通假字,通“弼”,辅佐;“恒”,经常.句意为:一个国家,它的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能够忠心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敌对国家和外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8.这些人虽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第一段内容,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中,概括为: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磨难最终有所作为。
9.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②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③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
【解析】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找出本文中孟子的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人才是在磨难中造就的,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等方面来谈感受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