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 之《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38张PPT)+素材+导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 之《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38张PPT)+素材+导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9 11:55: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女家( ) 富贵不能淫(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 (2)安居而天下熄 ( )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4)丈夫之冠也 ( )
(5)父命之( ) (6)往之女家( )
(7)必敬必戒 ( ) (8)此之谓大丈夫( )
(9)与民由之( ) (10)威武不能屈( )
3.名句默写。
(1)作者认为大丈夫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         ,         ,        。
(2) (2) 《富贵不能淫》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3)在文中,作者阐明大丈夫精神的实质的句子是:      ,      ,      。
(4)《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 B.富贵不能淫 C.贫贱不能移 D.威武不能屈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准则,标准)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委屈)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独行其道 行天下之大道
C.以顺为正者 静以修身 D.一怒而诸侯俱 环而攻之而不胜
8.下列对《富贵不能淫》一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孟子《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丈夫之冠 冠:行冠礼 B. 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 与民由之 由:遵循 D. 往之女家 女:女子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 )
A. 一怒而诸侯惧 B.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C.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D. 不得志,独行其道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 结友而别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始一反焉
C. 以顺为正者 无从致书以观
D. 行天下之大道 吾妻之美我者
4.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分析直接严肃,充满讽刺意味。
B.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
C. 本文运用了排比,不仅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为天下而立大志的思想和觉悟,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天下之大道     策之不以其道
B.俄有使使止之     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
C.独行其道       故人不独亲其亲
D.行天下之大道     系之衣带间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 B.富贵/不能淫
C.读/圣贤书 D.见闻者/无不流涕
7.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针对景春的观点,先直接批驳,然后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再通过比喻、举例子两种方法来论证。
B.乙文“见闻者无不流涕”,写出了文天祥的忠贞爱国之举感动了每一位子民,同时体现了子民对他深深的爱戴和惋惜之情。
C.甲文中“焉得”一语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乙文中“意气扬扬自若”体现了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甲文偏重议论,主要运用对话的形式阐述文章的道理,乙文主要通过记叙、描写两种表达形式来写文天祥英勇就义的过程。
8.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甲文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小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往之女家 女:女儿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C. 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D. 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丈夫之冠也 闻之于宋君
B. 以顺为正者 以君为长者
C.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3. 对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A.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取得的事。
B.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地活着。
C.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D.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地活着。
1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短文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三段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C. 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乙文中所说的“贤者”和丙文中所说的“是人”是同类人,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勇往直前。
D. 三段短文都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三、语言运用
15.为弘扬孔孟文化,八年级(1)班开展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认识孔孟思想】请根据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的译文,探究孔子和孟子对于财富的主张的共同之处。
①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该享有。(《论语·里仁》)
②如果不合乎义,如果不合乎道,即使是一点点的小东西也不把它给别人,即使是一点点的小东西也不从别人那里取得。 (《孟子·万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孔孟精神】下面是班上同学为学习孔孟精神而搜集、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从下面备选短语中选取一个恰当的短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备选短语:和为贵 守礼法 择朋友 常自省
上联:居家当思别尊卑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     无愧于心
(3)【阐述观点看法】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女家( ) 富贵不能淫( )
【答案】yǎn ɡuàn rǔ yín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字音的实际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这种体型。注意“女”在这里是通假词通这个“汝”,所以读作“r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 (2)安居而天下熄 ( )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4)丈夫之冠也 ( )
(5)父命之( ) (6)往之女家( )
(7)必敬必戒 ( ) (8)此之谓大丈夫( )
(9)与民由之( ) (10)威武不能屈( )
【答案】
(1)真正,确实 (2)停息 (3)怎么,哪里 (4)行冠礼 (5)教导,训诲
(6)同“汝”,你 (7)谨慎 (8)称为 (9)遵循 (10)使屈服
【解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3.名句默写。
(1)作者认为大丈夫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         ,         ,        。
(2) (2) 《富贵不能淫》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
(3)在文中,作者阐明大丈夫精神的实质的句子是:      ,      ,      。
(4)《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答案】(1)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以及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本题中要注意“淫”等重点字词的书写。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 B.富贵不能淫 C.贫贱不能移 D.威武不能屈
【答案】A
【解析】A项为动词,其他三项都属于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答案】 A
【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准则,标准)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委屈)
【答案】D 
【解析】“屈”是“使……屈服”的意思。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独行其道 行天下之大道
C.以顺为正者 静以修身 D.一怒而诸侯俱 环而攻之而不胜
【答案】B 
【解析】A项,告诫;谨慎。B项,道路。C项,介词,把;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8.下列对《富贵不能淫》一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答案】D 
【解析】D项,“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孟子《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丈夫之冠 冠:行冠礼 B. 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 与民由之 由:遵循 D. 往之女家 女:女子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 )
A. 一怒而诸侯惧 B.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C.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D. 不得志,独行其道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 结友而别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始一反焉
C. 以顺为正者 无从致书以观
D. 行天下之大道 吾妻之美我者
4.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分析直接严肃,充满讽刺意味。
B.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
C. 本文运用了排比,不仅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为天下而立大志的思想和觉悟,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答案】1. D 2. C 3. A 4. A
【解析】
1.D加点词解释有误。“往之女家”的“女”:通“汝”,你。整句翻译:到了你丈夫家里。
2.C项,“女”通“汝”。故选C。
3.A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顺承。B前者“怎么”;后者句尾语气助词,不译。C前者介词“把”;后者目的连词“来”。D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4.A项,“分析直接严肃”错误,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故选A。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天下之大道     策之不以其道
B.俄有使使止之     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
C.独行其道       故人不独亲其亲
D.行天下之大道     系之衣带间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 B.富贵/不能淫
C.读/圣贤书 D.见闻者/无不流涕
7.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针对景春的观点,先直接批驳,然后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再通过比喻、举例子两种方法来论证。
B.乙文“见闻者无不流涕”,写出了文天祥的忠贞爱国之举感动了每一位子民,同时体现了子民对他深深的爱戴和惋惜之情。
C.甲文中“焉得”一语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乙文中“意气扬扬自若”体现了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甲文偏重议论,主要运用对话的形式阐述文章的道理,乙文主要通过记叙、描写两种表达形式来写文天祥英勇就义的过程。
8.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甲文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C
6.A
7.A
8.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
⑵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文天祥)面向南方拜别(故土),然后受刑而死。
9.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10.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解析】
5.A.道路/方法;B.名词,使者/动词,派;C.代词,自己的/代词,自己的;D.结构助词,的/代词,指绝笔自赞;故选C。
6.A.按语法结构划分,谓语和宾语之间应停顿,正确的节奏划分为:居/天下之广居。故选A。
7.A.考查论证思路。甲文中孟子针对景春的观点,先直接批驳,然后通过比喻、列举事例来论证,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故选A。
8.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
⑴往之:到;女:通假字,同“汝”,你,你的;必:一定;敬:恭敬;戒:谨慎。
⑵市人:市场上的人;孰:哪个;孰为南北:何处是南,何处是北;南面:名词作状语,面向南方;再:又一次;就死:受刑而死。
9.甲文第二段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哪里能算是大丈夫呢?以反问句否定了景春的观点,增强了诘问语气,起到了不可辩驳的效果;“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连续运用排比句,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气势更为强烈。
10.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段中,在文天祥的身上,则突出体现了“威武不能屈”。从“过市,意气扬扬自若”“临刑,从容谓吏曰”可知,文天祥面对死亡,毫无惧色,神色自如,态度从容。向南面拜后,从容就义。他的言行真正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
【译文】
【乙】文参考译文:文天祥即将被押出监狱时,写下自白的遗书,绑在衣带上。文词说:“孔子说要成全仁德,孟子说要为正义而牺牲;只有该负的责任都尽了,才达成了仁德。读圣贤经典,所要学习的(不是成仁取义)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已经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集时,气概神色自如,态度从容,围观的人多得像墙壁一样。即将受刑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向行刑的官吏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又向围观的人询问南北方向,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但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当时凡是看见、听见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三)根据学习的文言课文内容,完成小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往之女家 女:女儿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C. 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D. 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丈夫之冠也 闻之于宋君
B. 以顺为正者 以君为长者
C.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3. 对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A.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取得的事。
B.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地活着。
C.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D.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地活着。
1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短文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三段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C. 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乙文中所说的“贤者”和丙文中所说的“是人”是同类人,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勇往直前。
D. 三段短文都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答案】11. A 12. B 13. C 14. D
【解析】
【11题详解】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A. 往之女家(通“汝”,你)。
【12题详解】A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代词;B项的“以”都解释为:把;C项的“则”解释为:就/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D项的“于”解释为:比/表示“给”的意思。
【13题详解】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欲”喜欢;“为”,做;“苟得”,苟且偷生。翻译为: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故选C。
【14题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三篇短文只有乙文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
【译文】
甲: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丙: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三、语言运用
15.为弘扬孔孟文化,八年级(1)班开展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认识孔孟思想】请根据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的译文,探究孔子和孟子对于财富的主张的共同之处。
①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该享有。(《论语·里仁》)
②如果不合乎义,如果不合乎道,即使是一点点的小东西也不把它给别人,即使是一点点的小东西也不从别人那里取得。 (《孟子·万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或:取得财富不能违背道义(原则)](意对即可)
(2)【学习孔孟精神】下面是班上同学为学习孔孟精神而搜集、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从下面备选短语中选取一个恰当的短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备选短语:和为贵 守礼法 择朋友 常自省
上联:居家当思别尊卑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     无愧于心
【答案】守礼法
(3)【阐述观点看法】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况且很多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
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家长买“学区房”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背诵课文。
3.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4.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重点】
1.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背诵精彩片段。
2.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时间】 1课时
【知识链接】
有关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现存“内书”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写作特点】
(1)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妾妇之道”。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3)运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自主学习】
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往之女(rǔ)家 “女”通“汝”,你
(2)古今异义
①安居而天下熄
古义:安静 今义:安静地生活
②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的确,真实 今义:真诚、诚恳、诚实
③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④子未学礼乎
古义:你 今义:儿子
⑤丈夫之冠也
古义: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一词多义
①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帝感其诚(诚心)
②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怎么,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
③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行冠礼)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④命: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指派;发号)
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令,政令)
⑤戒: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⑥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处在,处于)
⑦屈:威武不能屈(屈服)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
⑧之:丈夫之冠也 女子之嫁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母命之(代词,代出嫁的女子)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丈夫之冠也
冠:原意为帽子,文中指行冠礼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
淫:原意为放纵,文中指使……迷惑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贫贱不能移
移:原意为动摇,文中指使……动摇
威武不能屈
屈:原意为屈服,文中指使……屈服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译文: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自主突破】
1.文学常识填空。
《富贵不能淫》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 ”。
2.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丈夫之冠也( ) 往之女家( ) 妾妇之道( ) 富贵不能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 (4)往之女家 __________
(5)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 (6)与民由之____________
(7)独行其道_________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 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 春秋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亚圣
2.guàn rǔ qiè yín
3.(1)惑乱,迷惑 (2)动摇 (3)使屈服 (4)通“汝”你 (5)准则、标准 (6)遵循 (7)道路,方法 (8)这 怎么,哪里
4.(1)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君主)一生气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3)(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
(4)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合作探究】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6.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
9.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0.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富贵不能淫》这篇短文语言幽默含蓄,讽刺深刻尖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由此来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臣服于君权,是在行“妾妇之道”。文中还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如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句子读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后者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11.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拓展延伸】
1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具有“大丈夫”精神的代表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课堂检测】
一、注音或写汉字
丈夫之冠( ) 往之女( )家 焉( )得为大丈夫
公孙yǎn( ) 贫jiàn( ) 不能yín( )
二、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定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或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
, 。
2.描写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的句子是: , , 。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 , 。
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 。
5.《富贵不能淫》的中心论点是 , , , 。
三、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句子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句子是( )
A.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蝉则千转不穷 D.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五、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 )
A.丈夫之冠也 B.居天下之广居
C.富贵不能淫 D.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六、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孟子认为的“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意义。
D.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却是个例外。
七、文言文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无违夫子 ( ) ⑵威武不能屈( )
⑶民信之矣 ( ) ⑷必不得已而去(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孟子和孔子各自强调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guàn rǔ yǎn 衍 贱 淫
二、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D(A.大丈夫, 古义: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今义:成年女子的配偶B.夫子,古义:丈夫;今义: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C.亲戚,古义:族内外亲属;今义:族外亲属)
四、D(A.“女”通“汝”,你B.“畔”同“叛”,背叛C.“转”同“啭”,鸟鸣声)
五、D(A.冠,名词作动词,行冠礼B.居(第二个),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C.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六、D(本文也不例外,如其中提到 的“三从四德,父母之命不可违”都是封建糟粕)
七、1.⑴违背。⑵使屈服。⑶信任,信用。⑷去掉。
2.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⑵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3.孟子从“仁”“礼”“义”的高度,强调“大丈夫”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自己的立场;孔子则着眼于“信”,强调“信”的重要性,即“民无信不立”。
【乙】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掌握名句;
2.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孟子
第六单元
第23课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何谓大丈夫?
古语有云: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大丈夫能屈能伸”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对此做过精辟的阐释,今天我们就走近孟子,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背诵课文。
3.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4.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知识链接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其特点包括:①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
职业: 纵横家
官职及成就: 公孙衍秦国为相,曾佩五国相印;
2.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
职业: 纵横家
官职及成就: 张仪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知识链接
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与连横,是战国时期两种相对的外交策略。联合弱国对抗强国,即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跟随强国制衡其他国家,为连横。
张 仪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衣冠( )
女家 ( )  妾妇之道( ) 轲( )
不能淫( ) 邹人( )
yǎn
guàn

qiè
yín
guān

zōu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听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停顿。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读准停顿及重音,读出情感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平息,太平
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恐惧,害怕
连词,表顺承
安静、安定地生活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疏通文意
怎么,哪里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告诫
谨慎
行冠礼
教导,教诲
这里指丈夫
准则,标准
算作,算是
能,能够

方法,规律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遵循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实现
居住
居所、住宅
疏通文意
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道路,喻指义
道路
(这里“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女:通“汝”,你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与民由之
(古义:对人的尊称,你。 今义:儿子。)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生命。)
[古义:遵循。 今义:由于,缘由,归(某人去做)。]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丈夫之冠也” ( )
“女子之嫁也” ( )
母命之( )
往送之门( )
居天下之广居( )
何陋之有?(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代出嫁的女子
动词,去,到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的。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妾妇之道也
独行其道
(方法,规律)
( 道路 )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动词,告诫)
(形容词,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 能够、可以 )
(动词,实现)
文言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
2.贫贱不能移( )
3.威武不能屈( )
4.丈夫之冠也( )
5.以顺为正者( )
6.居天下之广居(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
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
1、景春为什么称公孙衍、张仪为“大丈夫”?
【明确】景春是从权势、地位的角度来衡量的。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大权在握,举手投足间便可以左右诸侯,可谓威风十足。这样的人物在景春看来自然可以称得上“大丈夫”。
合作探究
2、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合作探究
4、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妾妇之道
纵横家
明确: 类比推理的运用,表达了孟子对公孙衍,张仪等人的否定态度,进而为后文亮出自己的观点作铺垫。
类比
顺(丈夫)
顺(诸侯国)
合作探究
5、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 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处事原则: 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核心、基础
合作探究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6、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合作探究
7、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
妾妇之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以顺为正
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
大丈夫之道
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合作探究
8、文章所论述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合作探究
9、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合作探究
10、简要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
先破后立: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再反驳景春的观点,又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
11、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将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和“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证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
对比论证:作者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讲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与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行为操守进行对比,有力地驳斥了对方错误的观点,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文章主旨
本文中,孟子通过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认识的批驳,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仁人志士要不畏强暴,坚持正义,做真正的大丈夫。
拓展延伸
孟子关于大丈夫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1.不忘初心,富不忘本,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2.贫贱时要耐得住寂寞,在一切困难面前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3.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低头。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拓展延伸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拓展延伸
不同年龄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tiáo):指幼年儿童3-8岁(又叫“总角”)
始龀(chèn):女孩7岁、男孩8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表示已经成年了
舞勺:男子13岁 束发:男子15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表示已经成年了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课堂检测
1、解释一词多义的词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2)得志,与民由之( )
(3)往送之门,戒之曰( )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5)居天下之广居 ( )( )
能,能够
实现
告诫
谨慎
居住
居所、住宅
课堂检测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民由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欣然起行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五色交辉 水中藻、荇交横
C
课堂检测
3、下列标红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以顺为正者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此之谓大丈夫
D、一怒而诸侯惧 而山不加增
B
课堂检测
4、孟子提出关于大丈夫的做法、理想和操守各是什么?
答:(1)大丈夫的做法: 。
(2)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
(3)大丈夫的操守: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树靶子
以妾妇之道类比反驳景春——破
孟子
正面提出“大丈夫”三个方面的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仁礼义
坚守原则
道德操守

大丈夫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