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6.1 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6.1 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01 06: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反比例函数(1)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说教材地位及其价值
1.知识层面
反比例函数,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位,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初中数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反比例函数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数学思想方法层面
类比归纳、抽象概念、数学建模的过程,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用之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能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
2.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验类比归纳的数学方法,渗透函数建模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目标
在学习讨论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及从数学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知识应用中,体现学科互融,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感悟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②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式
2.难点
①由于反比例函数式的表现形式较多,在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以及比例系数k的确定上有一些难度
②由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背景涉及面广,学生在理解部分情境时有一定难度
说学生学情
1、知识水平
学生对反比例关系、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研究函数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学习时间间隔较长,部分学生已对以上知识印象不深。
2、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品质和信息处理能力.
3、个体差异
班上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4、学习习惯
通过长期的教学组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将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才第一次接触函数,对一次函数尽管已经学习了,但对函数这部分内容不是十分熟练。因此,在教这节课时,要注意和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类比。引导学生从函数的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辨明相应的差别,在学生探索过程中,体会到在探索的途径和方法上与一次函数相似。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只有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有很多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故意设置两个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主动思考,相互探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想象与探讨的互动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寻求问题的答案――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在本课时的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能立即反馈给学生,矫正学生的学法和知识错误。
(一)复习引入:
由于学生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概念时间已较长,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对这些知识加以复习,以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回忆师生共同回忆前一阶段所学知识,同时启开新
的课题——反比例函数(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旧知的回顾,为了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热情
用两个最贴近学生生活实例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1、
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的镇外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公共汽车,用的时
间少了。假设两人经过的路程一样,而且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
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探究,时间的变化是由速度的变化所引起,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
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 则有 t=15/v
你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分析变量t与v之间的关系:
① 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
时间增大。
② 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
学校校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
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仿上一问题让学生分析变量关系,然后教师总结:依矩形面积可得
xy=24 即y=24/x
你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指出,问题2中的的关系与问题1中的一样,即:
① 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
大。
② 自变量x﹥0。
设计意图:列举生活中的两个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要是帮助学生
理清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掌握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三)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突出重点,提出问题“在上面我们所得到的关系式有没有共同点”和
“这一共同点能不能用一个统一的表达式表示”引导学生猜想,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由实例,即y=15/x和y=24/x 两个式子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y=k/x的形式,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不为0)的函数叫做反
比例函数。(强调k≠0)
教师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加以说明:
1、正比例函数为y=kx(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可化为xy=k,k是常数,且k≠0。
(提醒学生:要注意常数的位置,并可利用它来判别函数的种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y=k/x=kx –1(k是常数,k≠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
(四)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在这里我给出两道习题让学生练习
1、下列函数关系中,X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的K的
值是多少?
y=0.4/x y=x/2 xy=2 y=5x –1
学生自由组合思考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分析思路: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
y=k/x(k是常数,k≠0)
2、当m为何值时,函数y=4/x 2m--2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本题交给学生,
教师矫正)
教师给出正确的解法: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即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
析式为y=4/x。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上面两道题的观察、讨论、交流后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
的概念。
(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A、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B、反比例函数的判别;
C、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
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
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七)布置作业
教科书P52 习题18.4 第2、4题
(作业的布置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八)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与右边用于教师板书课本例题等,写满后擦去更新。左
边用于板书以下内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现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