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人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总结。这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来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新课导入
1.了解传主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把握其独特的外貌特征。
2.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
学习目标: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其作品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他因从事反战工作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身亡。
本文是作者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文章。
作者简介
传记是一种主要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以记叙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学;另一类是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推断。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知识识记
髭 鬈 黝黑 滞留
锃亮 甲胄 蒙昧
器宇 轩昂 愚钝 酒肆 禁锢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文坛泰斗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zī
quán
yǒu
zhì
zèng
zhòu
mèi
疏解字词
(一)寻章摘句,得其形
部位 特点 总体印象
胡髭
眉毛
鬈发
额头
皮肤
鼻子
耳朵
嘴唇
身材
眼睛
珠宝
长相平平
粗劣普通
新课讲授
招风耳
厚厚的
矮小敦实
滔滔白浪
木柴
村舍外墙
狮子鼻
树根
泡沫
(二)你言我语,探其神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目光的语句,反复诵读。
2. 交流归纳
A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B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C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犀利 敏锐 看透本质
3.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探究:
“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作者用极富气势的语言写出了托尔斯泰怎样的情感世界?你能用文段中的四字词语展现出来吗?
丰富多变:
满足自在 闪闪发光 神秘莫测 意趣盎然
(三)反复朗读,悟其情
作者在对托尔斯泰进行精雕细琢的形神刻画时,不是客观的描绘,而是渗透了强烈的主观情感在里面。纵观全文,找一找饱含作者情感的词句,想一想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天才灵魂”“文坛泰斗”
……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
(三)小结
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丰富多变,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和赞美之情。
1.欲扬先抑
(1)从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赞美托尔斯泰还是贬低他呢?作者的这种写法叫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是赞美托尔斯泰。这种手法叫作欲扬先抑。文章以“突然”为标志,来了个逆转,先抑后扬,写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是为了突出其眼睛的美,这样写让重点更突出,让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能窥见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四)写作手法
2.铺陈蓄势
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想象奇特,使行文生动形象,而且造成一种浓墨重彩、铺陈渲染的效果,为下文蓄势,使文章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气韵。
(五)学刻画,悟角度之美
回顾全文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刻画托尔斯泰的形与神的?
特写——速写——细写
特写:作者文章一开始就对托尔斯泰进行了一个面部特写,拉近观察镜头重点突出了他须发浓密的特点。
速写:接着作者对托尔斯泰进行了外貌速写,从五官到身材和长相,大笔勾勒,强调他普通甚至粗鄙的外貌特点。
细写:即细部刻画,通过对托尔斯泰眼睛的细节描写,完成由形到神的刻画,重在通过眼睛反映托尔斯泰丰富深邃而又犀利敏锐的精神世界。
本文语言庄重典雅中不失诙谐,风格多变;运用丰富修辞为后文铺陈蓄势,欲扬先抑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手法多变;刻画人物,善于从不同角度丰富形象,角度多变。总之,整体呈现出一种变化的美感。
小结
1.课外延伸阅读茨威格的《三作家》。
2.小练笔:
选取一个身边熟悉的人进行多角度的肖像刻画。
3.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