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解现象
(溶液)复习课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明确溶液的组成,会判断溶质、溶剂。(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相互转化的条件。(3)认识溶解度的概念,能读懂溶解度曲线。
试一试: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考点一 、 溶液的形成
1、溶液(1)溶液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
形成的_______、_______ 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特征: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属于_________物。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 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 溶剂一定是水 ③ 水是溶液
④ 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 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溶质的状态可以是 _____________而通常溶剂为_____ 。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
3.乙醇俗称酒精,在生产、生活及实验中用途广泛。请回答:
(1)将少量碘加入酒精中,充分搅拌至碘溶解,酒精在这里称作_____碘被称为 ___(填序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考点二 、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2)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______________。
(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有_________。
4.如图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U型管中液面出现a高b低的是 ( )
A. NaCl固体 B . NH4NO3固体
C. NaOH固体 D. 生石灰
以上如果液面a低b高了呢?则加入的物质是( )
考点三、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 不饱和
相同点
不相同点
小牛试刀!5.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1) 二者转化条件和方法(一般情况)
饱和溶液 { } 不饱和溶液
我可以!6.欲将某温度下的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热 B.降温 C.加硝酸钾固体 D.蒸发溶剂
2、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定义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是什么?
7.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 ℃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g。
8.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___g。
9.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固体物质溶解度应用如右下图:
(一)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三)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大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________;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降低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海南2016】
10. 25℃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2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 (填“甲”或“乙”)
(2)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
(
t
) 11.右图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⑴对于物质A,点a的含义是: 。
⑵点d的含义是: 。
⑶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本节课小结:
课后练习:
1.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无色 混合物 化合物 ④均一 ⑤ 稳定 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2.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g ,这说明在 ℃时 , g硝酸钾溶解在 g水中恰好形成 溶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