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30 16: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野望》
《黄鹤楼》
《渡荆门送别》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每首8句,两句一联,第一句为首联、依次为颔联、颈联、尾联。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重点:
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描绘景象。
难点:
多角度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考点:
古诗文背诵及诗歌的思想感情。
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
2.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志向。
自学指导:
1.识记作者王绩、崔颢、李白的重点信息,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2.亲爱的同学们,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野望》、《黄鹤楼》和《渡荆门送别》,边读边画出诗中写景的句子,并结合课下注释,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出作者所展现的景象,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结合诗特点和课下注释赏析文中的重点句子。注意赏析句子要有角度,(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可以从炼字、意境、情感、画面等角度赏析。)
4.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总结思想感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王绩入朝后担任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
薄,接近
徘徊
落日的余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比喻隐居不仕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地点
时间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首联写傍晚在东皋伫望以及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人“望”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远景 静
近景 动
在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表现出浓浓的秋意的画面,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颔联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
颈联通过四个动词写人事活动,体现出秋日晚景之祥和、恬静。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伯夷、叔齐不食粥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而食。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主题概括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其诗风雄浑奔放,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这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句的意思。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离开 空:只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处漂浮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句的意思。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而样子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乡关:故乡 烟波:烟雾笼罩江面
首联巧用典故,试着体会首联的用典和效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费祎登仙,于此处骑鹤飞去
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并心生岁月不再之感,为乡愁的抒发做铺垫,
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赏析】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岁月易逝、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炼字】
第一个“空”字意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字意为徒然,强调了时间上的邈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画面】晴日里的汉阳原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草木茂盛。
【语言】对仗工整,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空明、悠远的画面
为抒发乡愁做铺垫
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概括诗人情感
【写法】借景抒情,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4)《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芳草萋萋鹦鹉洲
昔人已乘黄鹤去
日暮乡关何处是
此地空余黄鹤楼
(5)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句的意思。
渡:乘舟渡江。 远:远自。 从:往。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句的意思。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怜:喜爱。
诗歌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此行的目的
首联点题,贯穿全诗,交代此行的目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以水中月明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2.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手法,将故乡水赋予人的情感,借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




表达诗人开阔的胸怀,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山水的眷恋。
检测巩固:
基础题:
1.补充完整下面的诗句。
(1)东皋薄暮望,( )
(2)相顾无相识,( )
(3) ( ) ,芳草萋萋鹦鹉洲。
(4)( ) ,烟波江上使人愁。
(5)《野望》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的句子是 :
(6)《黄鹤楼》中表现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拓展题:
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1.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B.后四句虚写,描写想象中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乡愁。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D.尾联中“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链接题:
1.《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