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击破重难点
重点追击练
1.我国于2020年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列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预计未来几十年发达国家人口数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下图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
B.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
C.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
D.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必将大大减轻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蝙蝠是许多病毒的宿主,应大量捕杀环境中的各类野生蝙蝠
B.海洋生物的能源除了太阳能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吸收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引起
D.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5.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毒素残留,鱼类比藻类更严重
D.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不是完全禁止利用
B.保护濒危物种可进行易地保护,或者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帮助其繁育
C.每种生物的基因库不同,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植树造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可通过增加生产者来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
B.果园生态系统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价值
D.人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也是在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8.通过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副中心园林绿化提升、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北京市2020年将新增造林17万亩、改造提升5230亩,让“城市绿毯”愈加浓厚,让“绿色项链”更加精致。下列有关这一规划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城市的自净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提高
B.该规划使生物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
C.该规划使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价值提高
D.该规划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保护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难点突破练
10.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不断扩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B.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口也会出现“S”形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1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容纳量不断地减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12.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确处理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或提议最合理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森林,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土地荒漠化
B.为应对粮食危机,应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为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它们都迁入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繁育中心
13.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及鲤鱼等原产亚洲的鲤科鱼类的通称。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自中国引进亚洲大鲤鱼,目的是控制池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改善水质。亚洲鲤鱼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数目的增多,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引进外来物种就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亚洲鲤鱼在美国天敌稀少才造成灾害,所以引进外来物种时要同时引入它的天敌
C.亚洲鲤鱼跟美国南方池塘的原生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造成本地物种的大量死亡
D.解决外来物种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4.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只是保护海岸原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5.近几年,我国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态、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而且本地物种已经高度适应本地生态环境,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应尽量使用本地树种、草种
B.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应是一个绿色城市首选的生产模式
C.野生生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D.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也叫绿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这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世界范围看,预计未来几十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数远高于发达国家,A错误;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B错误;人口发展过慢,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并不是人口发展越慢越好,C错误;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D正确。
2.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b年间,人口持续增长,而粮食水平增加,原因之一可能是毁林造田,使粮食种植面积增大,A正确;由图可知,随着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粮食水平降低甚至匮乏,自然资源逐渐枯竭,B正确;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会造成人口下降,C错误;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量,D正确。
3.答案:B
解析:科技的进步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口数量的增加仍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正确;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C错误;人口增长并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错误。
4.答案:B
解析: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5.答案:C
解析: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B错误;
C、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C正确;
D、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保护濒危物种可进行易地保护,或者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帮助其繁育;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虽然每种生物的基因库不同,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仍然需要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增加生产者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A错误。在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如“桑基鱼塘”,B正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C正确。人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也是在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D正确。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经过改造后,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城市的自净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也会提高,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D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而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保护了大熊猫这个物种,大熊猫这个物种含有它所特有的基因,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可以保护其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错误。
10.答案:D
解析:环境容纳量虽然会随着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范围的扩大而提高,但还是会受到空间因素等其他条件的制约,无法不断提高,A错误。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存,因此需要持续关注人口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B错误。科学水平的进步虽然能提供更多的环保手段,减缓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但不会大大减轻,C错误。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造成破坏,影响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环境污染,D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A项正确;随着人口过度增长,资源不断被消耗,环境容纳量会降低,B项正确;虽然人类能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要在环境容纳量之内,否则会破坏环境,使环境容纳量下降,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为应对粮食危机,我们可以从改善光能利用率等方面入手,湿地是“地球之肾”,不能大力开垦,B错误;改变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正确;一般就地保护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最好的保护,D错误。
13.答案:C
解析:很多时候引入外来物种是必要的,但在引入以前对其利弊要充分评估,对其带来的生态影响要做好充分的防范,避免盲目引入,A错误;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其适应性强,当地几乎没有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但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要考虑其可能不只捕食引入的物种,而捕食当地的原有物种,带来更大的损失,B错误;外来物种的危害主要就是跟当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空间,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办法,只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不够的,还要考虑间接价值等,D错误。
14.答案:A
解析: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举措,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B错误;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是保护现有的海洋及海岸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15.答案:D
解析:“绿色旅游”即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保护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完整性,使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位一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