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4: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简介
读准字音
轻舟短棹 zhào 绿水逶wēi迤 yí
芳草长堤 dī 隐隐笙shēng歌
水面琉liú璃 lí 微动涟lián漪yī
惊jīng起沙禽qín 掠lüè岸飞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语解释
【棹】桨。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微细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诗词诵读
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片写泛舟湖上所见。这几句描写,词人运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法,并把形象与声音结合,营造出西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5
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6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感受。“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这里”,以静写动,写出了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惊起沙禽掠岸飞”却是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这样以动写静,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其幽静。词作是以景结情,水鸟的飞翔不但增添了词作的情趣,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追求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7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芳香,隐隐传来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阅读理解
1、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4、本词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主题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采 桑 子
欧 阳 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13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4
课下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诗歌里的春天15》(欧阳修如何别样咏春、欧阳修的“醉意”人生、欧阳修的颍州情结 )
2、选背至少两首欧阳修的《采桑子》,
并尝试赏析其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