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峡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三峡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11: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三峡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共4小题)
1.默读课文《列夫 托尔斯泰》,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两颊    ②禁锢    ③酒肆   
④yǒu    黑 ⑤hàn    首低眉 ⑥àng    然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亭午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晴初霜旦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3.结合课文《三峡》填空。
(1)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   的总称。
(2)《三峡》选自《   》一书,作者   ,   (朝代)的   家、   家。
4.根据课文《三峡》内容,按要求填空。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5)写山高的句子是: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二.选择题(共5小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B.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校足球队毫不示弱,以一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比赛。
C.只有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能力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D.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大凡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回清倒影
B.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 哀转久绝 夏水襄陵
C.重岩叠嶂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林寒涧肃
D.空谷传响 积水空明 高猿长啸 良多趣味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
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
8.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紧密的一项是 (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 ,然而, , 。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
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②她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③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
④玛丽身体前倾,   (急切 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恣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1)根据括号中的内容,在②句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2)给③句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3)给④句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④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5)从句子语气的角度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句子类型?
11.语文课上,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建设诚信校园”的号召展开辩论,请你作为正方辩手参与辩论:
正方观点:诚信重于知识。
反方观点:知识重于诚信。
(1)请你列举三个诚信重于知识的理由来反驳反方。
(2)请你列举―个诚信重于知识的例子来反驳反方。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4)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5)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
13.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那么,选文是以    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    。
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    。
(3)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语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
(4)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
五.作文(共1小题)
15.请以《______老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写在横线处,补全作文题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10.三峡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4小题)
1.默读课文《列夫 托尔斯泰》,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两颊 jiá  ②禁锢 gù  ③酒肆 sì 
④yǒu  黝 黑 ⑤hàn  颔 首低眉 ⑥àng  盎 然
【解答】答案:
①jiá ②gù ③sì
④黝 ⑤颔 ⑥盎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亭午 正午。  不见曦月  日光,这里指太阳。  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的船)。 
乘奔御风  奔驰的快马。  素湍绿潭  急流。  飞漱其间  冲荡。 
晴初霜旦 下霜的早晨。  属引凄异  连续不断。  哀转久绝 消失,停止。 
【解答】答案:
亭午:正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溯:逆流而上(的船)。
奔:奔驰的快马。
湍:急流。
漱:冲荡。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绝:消失,停止。
3.结合课文《三峡》填空。
(1)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 瞿塘峡、西陵峡、巫峡 的总称。
(2)《三峡》选自《 水经注 》一书,作者 郦道元 , 北魏 (朝代)的 地理学 家、 散文 家。
【解答】答案:
(1)瞿塘峡、西陵峡、巫峡
(2)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 散文
4.根据课文《三峡》内容,按要求填空。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点字:曦)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早发白帝城 》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解答】(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点字:曦)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点字:御)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点字:阙)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点字:阙)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点字:曦)
(6)早发白帝城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重点字:峻)
(8)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重点字:溯)
二.选择题(共5小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B.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校足球队毫不示弱,以一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比赛。
C.只有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能力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D.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大凡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比喻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是一句励志的话,常用在鼓励别人的话语中。前半句是想强调校足球队“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却仍然毫不示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表达不了这个意思。用来修饰校足球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恰当。
故选:B。
6.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回清倒影
B.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 哀转久绝 夏水襄陵
C.重岩叠嶂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林寒涧肃
D.空谷传响 积水空明 高猿长啸 良多趣味
【解答】A.不同,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B.不同,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相同,都是并列短语;
D.不同,分别是主谓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偏正短语。
故选:C。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
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
【解答】ACD.修改正确;
B.不正确,句中的“领先”与“前列”语意重复,所以应去掉“前列”;
故选:B。
8.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答】ABC.未使用修辞手法;
D.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9.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紧密的一项是 (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 ,然而, , 。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解答】此题解答,可理解语境辨析,“境遇”和“感触”的顺序,应该是先“境遇”后“感触”;
“然而”后的内容,应是先因后果,“是他自己的”是因。
故选:C。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
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②她 小心翼翼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③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 (。!)
④玛丽身体前倾, 热切 (急切 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恣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1)根据括号中的内容,在②句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2)给③句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3)给④句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④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5)从句子语气的角度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句子类型?
【解答】答案:
(1)小心翼翼
(2)!
(3)热切
(4)恣﹣﹣姿
(5)感叹句
11.语文课上,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建设诚信校园”的号召展开辩论,请你作为正方辩手参与辩论:
正方观点:诚信重于知识。
反方观点:知识重于诚信。
(1)请你列举三个诚信重于知识的理由来反驳反方。
(2)请你列举―个诚信重于知识的例子来反驳反方。
【解答】(1)示例:①诚信是为人之本。②诚信是社会秩序之本。③有诚信的环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示例:伊丽莎白 赫尔姆斯从斯坦福退学,年仅19岁便以微量血液检测项目创立公司,成为硅谷创业宠儿,甚至被誉为“女版乔布斯”“全球最年轻的女性亿万富翁”。但事实上,这个血液检测项目并不像她所描述的那样神奇,伊丽莎白聘用的很多专家都说了谎。很多人因为相信这个项目而延误了自身病症治疗的最佳时期,这正是有知识没诚信导致的恶果。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4)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5)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
【解答】(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文意“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可知其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可知其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能力。这里“大”的意思是“多”,“小”的意思是“少”;“叩”就是“问”,“鸣”本来是指“鸟叫”,这里是“说、讲”的意思。这样句子就可以理解为: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有理有据表达自我观点的思辨能力,答“好”与“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题先表明态度,然后阐述理由。
(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利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答题首先概括出人物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如: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5)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答题时注意书写不要出现错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
答案:
(1)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2)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3)这种考试方式好。要出好题,需要更为丰富的知识,要分析清楚为什么要考这道题,答案如何去整理。
(4)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先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从父亲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再分别进行归纳概括。可分别概括为:①女儿小时候,爱听“我“吹笛;②女儿五年级时,当了环卫工。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吹笛;③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④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可从语法、修辞、情感几方面入手。这是文章描写笛声的句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描写。将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清脆悠扬”正面写出笛声的悦耳;“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笛声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3)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点句子蕴含的心理活动的把握,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分析。能较准确地指出产生相关心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是写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愧疚,酸楚。“‘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是写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理解到做父母的爱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本文开头来看,“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文章结尾“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使文章首尾呼应;从文中“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所以“母亲”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通过母亲的言行,也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鲜明。
答案:
(1)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2)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廷”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②侧面(间接)描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3)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意思对即可。) 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
(4)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因,使情节有波潮、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那么,选文是以  享受春雨 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  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
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  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
(3)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语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
(4)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
【解答】(1)本题考查线索。细读文本可知,题目就是本文的线索。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和第四段中的“春雨贵如油““却滋润着乡间万物““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可围绕根据最后一段中的“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和春雨滋润万物,让万物充满生命来表述。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可喜欢任何一句,表述理由时,可先点明修辞,然后根据修辞本身的特点和具体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两句话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都表现了春雨的不同特点。据此表述即可。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用排比的修辞来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所谓排比,就是用一组(至少是三句)句式工整,语义相关的句子来增强气氛或是感情。不设统一答案,运用指定修辞,表达内心感受即可。
答案:
(1)“享受春雨”
(2)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3)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它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4)示例 (1)我更喜欢选文中的句子,它不仅形象地写 出了春雨的轻、柔、细,还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2)我更喜欢《春》中的句子,因为它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轻柔、闪亮、细密”的特点。
(5)示例 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五.作文(共1小题)
15.请以《______老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写在横线处,补全作文题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解答】
父亲老了
父亲老了……
  我仔细看他时,不经意间发现,他真的老了……
  他的双眸变浑浊了,看起来饱经风霜,又好像有什么不知名的液体在眼眶中滚动。唯一不变的,是坚持,就好像旺盛的火苗,飞窜其中,生生不息……
  父亲生性好强,从不甘愿位于人下。他曾经告诉我:“你爸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地里消磨了一辈子。即使种地,我也不想在村中被别人看扁。自家中添了你妹妹,我们家便渐渐有些困难。但我,我是你爸爸,是咱家,你爷爷姥姥家的顶梁柱,我万不能倒下,更不能被人踩在脚下,那我就比别人付出两倍的努力。我不比别人,就同你那富裕的舅舅比。他下地,我也下,他回家,我再多干一会。你是爸妈的心头肉,是全家的希望,你就同全级第一比,记住,没什么槛迈不过去。”
  父亲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却总是昂着头,不肯让眼泪流出来,但终是滴下了眼泪,那泪滴就擦着我的鼻梁滚落,“嗒”的一声,砸得地板很响很响,同样砸得我的心生痛。
  我的父亲啊!
  我记起:他接送我上学,连续四年,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我想起,家里苹果亏了钱,他却独自扛着痛苦,不愿说出;我忆起:他病了,却挣扎着爬起来去接我,而回到家,却虚弱地“咚”一声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我做过一件错事,一件自己都无法原谅的错事。父亲知道后便打了我。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我没躲,任父亲粗糙的手掌“啪”的打在了我的脸上。我第一次看见他真的发怒,他又攥紧了拳头,我闭上眼睛,他挥拳过来,我只觉脸前一阵风刮过,父亲的拳头在我面前顿了顿,终是偏离了方向,“咚”的打在沙发上,“咔嚓”一声将沙发板打裂……原以为,他真的就永远都不原谅我了,但他又一次用父亲的宽大的爱宽容了我……
  父亲老了,我想,他再也经受不住更大的打击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