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选择性2019必修1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2019必修1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2 00:1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
说左手,举右手
说右手,举左手
反口令活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01
反射与反射弧
说左手举右手
芭蕾—天鹅湖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01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
物体在眼睛前突然出现会眨眼
婴儿膀胱里尿多了就会排尿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思考:下列实例属于反射的是
草履虫躲避食盐,游向肉汁
手碰到尖锐物体,迅速缩回
×
×

01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思考·讨论
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 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7
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中枢,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带刺的“玫瑰”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01
反射与反射弧
01
反射与反射弧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①感受器
将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②传入神经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③神经中枢
将兴奋传导到效应器
④传出神经
对刺激做出应答反应
⑤效应器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教材P23)
01
反射与反射弧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刺激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教材p23)
(产生感觉)
大脑皮层
产生反应
01
反射与反射弧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方法便笺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注: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01
反射与反射弧
(教材P22)
问题探讨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问题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问题2:我们知道手指被刺扎后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人来说有何重要意义?
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中枢,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缩手在前可以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01
反射与反射弧
联系实际
教材P25 练习2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人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C

(1)将传出神经从图示部位切断,还能完成反射吗?为什么?
A
不能;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如果将传出神经从图示部位切断,再于A点给予刺激,肌肉同样会有收缩反应,该反应属于反射吗?
不属于
13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以下反射,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出生以后形成的?
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
物体在眼睛前突然出现会眨眼
婴儿膀胱里尿多了就会排尿
膝跳反射
看到酸梅会流口水
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听到喇叭声,快速躲避
生来就有
出生后形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
15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教材P24)条件反射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教材P25)
巴甫洛夫(1849—1936),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俄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教材P24)
学习 训练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消退
条件刺激强化
条件反射维持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教材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