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战争题材的文章,让学生理解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的深挚愿望。这则新闻是第一篇课文,《课标》上要求只需初步了解新闻文体,学会读新闻,体会课文洋溢的胜利激情。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也初步具备了,因此,我想更多的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理解本则新闻的巨大鼓舞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
4、难点,体会这则消息对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
五、说教学法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打算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我也作小记者”,培养学生的写作新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
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片段,创设情境导入,并介绍时代背景。接着自由朗读课文。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二)、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的知识
出示问题:
1、文中哪两句话能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课文1、2两句)
2、有没有一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标题)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讲解以下知识:
a这则新闻的前两句就是新闻的“导语”,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b 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它是新闻的核心部分,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报道。
C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的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新闻还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背景和结语。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对新闻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新闻的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对新闻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三)、重点突破,主体内容探究
引导学生读主体部分,并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的经过。
1、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2、多媒体显示渡江战役的示意图,请复述好的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指出复述中的不当之处。
此举意在使学生对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投影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此作法意图使学生主体参与,精讲多练,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只要仔细阅读,就能成功完成任务。接着,顺水推舟,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4、内容置疑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不料”就如何理解?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此种情况”在文中是指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依“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可以颠倒吗?
此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进一步体会本文主体部分的层次和文章的写作顺序,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更能使学生领悟到文章重点突出的特点。
(四)、难点突破,感悟新闻语言
多媒体显示以下问题: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在新闻中叫电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2、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3、导语部分“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4、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5、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找出两处包含作者强烈感彩的语句,读一读。
此举意在使学生体会新闻文体语言真实、准确的特点。并使学生明白新闻文体虽然要以记叙为主,但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五)模拟播音,再读文本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感知、领悟、内化、积淀。根据文体特征,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你接到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播音比赛。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中路30万
西路35万 横渡长江 胜利豪情
东路35万 鼓舞士气
百万大军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突出
本节课重点学习消息的内容,学习消息的写法。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消息的标题的拟写,导语的概括等方法。
本节课知识性较强。
本节课是消息的学习,主要注重知识性的介绍,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写作手法的分析很具体,清楚,注重了知识点的介绍。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注重知识点的介绍,缺少了趣味性。
本节课紧扣消息的特点,注重知识点的介绍,但缺少了课堂的趣味性。这也许与本课的体裁有关,新闻本身就是实用性很强的文体,缺少趣味性。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较少。
本节课只有导入部分的知识点的提问,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活动的时间少,更缺少具体的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是习惯性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这样又变成了教师是主体,这是不足取的地方,更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控制老师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
这就是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回忆一节课的过程,思考一节课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这就是我的初衷与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