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第6单元
26 诗词五首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上)
第4课时 《赤壁》
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1
点击播放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未销:没有完全锈蚀。销,销蚀。
磨洗:磨光洗净。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深入理解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3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4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
课文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