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6单元
26 诗词五首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上)
第3课时 《雁门太守行》
走进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人称为“诗鬼”,著有《李长吉歌诗》。
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1
点击播放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临:抵达。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君:君王。
深入理解
研读诗句。
1
①修辞角度: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后句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显示不可侵犯的气概。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炼字角度:“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叙事写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用典)。“鼓寒”的声音细节,使悲壮的气氛更浓了。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千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忘身报国的豪情壮志,点明主旨。
请简要说说本诗的写作特色。
2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课文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