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3单元
11 短文二篇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上)
第1课时 答谢中书书
导入新课
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今天我们将伴着陶弘景,一同走进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字音字形
夕日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tuí
lín
yù
理解词义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晓雾将歇】
将:将要;歇:消散
指水中潜游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沉鳞竞跃】
一词多义
实是欲界之仙都 ( )
夕日欲颓 ( )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欲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
名词作动词,辉映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点击播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领悟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
分为三层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
中间写景
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总领全文
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体会情感
1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水相映
情味盎然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
山青水绿
清幽雅静
石壁壁立千仞
五色争辉
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晨昏变化之美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实是欲界之仙都”
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流露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表露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发现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机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拓展延伸
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川的诗句。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总引
写景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