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背影 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背影 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2 21:41:5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4单元
14 背 影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上)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背景链接
《背影》是叙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字音字形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簌簌( )
典质( ) 赋闲( )
颓唐( )  琐屑( )   
踌躇( ) 亏空( )
游逛( ) 拣( )
搀( )  蹒跚( )
jiāo xiè
bēn sāng
láng jí

diǎn zhì
fù xián
tuí táng
suǒ xiè
chóu chú
kuī kōng
ɡuànɡ
jiǎn
chān
pán shān
理解词义
【差使】
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狼藉】
【簌簌】
【踌躇】
【迂】
【蹒跚】
【颓唐】
犹豫。
乱七八糟的样子。
纷纷落下的样子。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
【郁】
【琐屑】
【箸】
【大去】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理感到悲伤。怀,心。
(忧愁、气愤等)积聚。
细小而琐碎的事。
筷子。
委婉语,指死亡。
【祸不单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整体感知
点击播放
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
1
为“我”买橘子
这件让“我”终生难忘
为“我”送行并爬月台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解读背影
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2
外貌描写
“父亲是一个胖子
“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突出了父亲的外貌特征
动作描写
“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似一个慢镜头一般,作者将这个行动的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在月台上,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又将众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影里。
第6段中,作者两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并两次说忍不住落下泪来,这是为什么?请你分析作者在此表达的情感。
3
作者被父亲为自己的付出深深感动,这是一种深切的父子情。
分析第6段可知,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来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2~5段呢?请你简要分析。
4
第2、3段介绍家庭情况,看似与“背影”无关,却是“背影”故事的缘起与节奏;
第4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
第5段写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的准备,因此,这四段虽然未直接写背影,却与背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探究: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5
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从结构上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6
文中写到四次流泪,鲜明地凸显了“我”对父亲的态度。
第一次是“我”回家奔丧,到家后因目睹家境颓败而伤心,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
第二次是在离别的车站,目睹父亲老态的背影,心生感动;
第三次是看着父亲下车离开的背影,饱含着感动和不舍;
第四次是父亲来信,“我”回忆背影,内心充满愧疚以及对父亲的挂念。
从其他内容上看,“我”对父亲的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现出来,且在前文中表现得略有些不耐烦。
比如看到父亲进站时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
而“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探究写法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
1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01
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动静结合


静景
动景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02
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绘色
“素”“绿”
绘形
“湍”“悬”“漱”
绘声
渲染肃杀的气氛

“趣”
“凄”
愉悦之情
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春冬

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03
“长啸”“凄异”“哀转”
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
“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
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先写)夏天江水暴涨
(再写)春冬风平浪静
(后写)秋天水枯谷干
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3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品味语言
1
全文寥寥一百五十余字,然而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却被作者尽收笔底,这与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请你研读课文,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1)本文具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读来朗朗上口。
(2)用语凝练生动,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并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如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用语简练还体现在善用点染之法,如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课堂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上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阔的三峡工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何变化,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拓展延伸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课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板书设计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
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