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背 影
新课导入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背次“背影”。
2.感受父爱的伟大影。
3.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
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重点字词
交卸( ) 奔丧( 狼藉( )
赋闲( ) 迂腐( ) 栅栏( )
琐屑( 游逛( ) 马褂( )
踌躇( 蹒跚( 颓唐( )
举箸( ) 簌簌( ) 拭泪( )
shì
ɡuà
bēn sānɡ
yū
xiè
jí
sù
fù
ɡuànɡ
chóu chú
pán shān
zhà
suǒ xiè
zhù
tuí
词语解释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典:当。
质:抵押。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丢了工作,在家闲住,即失业。
整体感知
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①)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二(②—⑥)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1.(②③)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2.(④⑤)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3.(⑥)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三(⑦)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背影为线索。
整体感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一次“背影”起什么作用?
从结构上来看,采用倒叙的写法开篇点题,提领下文;从内容上看,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1.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头细 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感情反应烘托这个 背影。
2.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将父亲的 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整体感知
课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要写与此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写父亲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物质与精神负担,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课文精读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课文精读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文中是怎样刻画父亲第一次的背影?“我”为什么流泪?
先通过衣着的描写,再通过动作的描写,显示出父亲行动的不便。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吃力的样子。
作者看到父亲为了自己不辞辛苦,联想家中的变故,尤其是自己对父亲的嘲笑,流下眼泪是因情而至,是悔恨之泪。
课文精读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文中是怎样刻画父亲第一次的背影?“我”为什么流泪?“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两个“怕”,各怕什么?
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课文精读
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第三次),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课文写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反应加以烘托。
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得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课文精读
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这个背影的勾勒,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也呼应前文。
语言赏析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
“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
语言赏析
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一共说了几句话?表现父亲怎样的性格?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段末)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第四段末)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第六段)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第六段)
“进去吧,里边没人。”(第六段)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感情,父亲的质朴、含蓄、内敛、深沉的性格。
拓展延伸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课堂小结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结构梳理
课后作业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