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几何问题综合练习(浙教版)
一、单选题
1.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以的速度移动(不与点重合),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以的速度移动(不与点重合).如果、分别从、同时出发,那么经过( )秒,四边形的面积最小.
A.0.5 B.1.5 C.3 D.4
【答案】B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移动时间为x秒,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
由题意得:,,
,
,
,
,
整理得:,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时,取得最小值,
即经过秒,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
故答案为:B.
【分析】设移动时间为秒,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再求出BQ和把AP表示出来,根据列出函数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小值即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若抛物线与线段MN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或 B.或
C.或 D.
【答案】A
【知识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 抛物线与线段MN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这个交点为(-1,3)时,
1+2m+m2-m+2=3
解之:m1=0,m2=-1
∵a=1>,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m的取值范围为-1≤m<0;
当这个交点为(3,3)时,
9-6m+m2-m+2=3
解之:
∴m的取值范围是:
∴m的取值范围是-1≤m<0或.
故答案为:A.
【分析】抛物线与线段MN只有一个公共点,分情况讨论:当这个交点为(-1,3)时,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当这个交点为(3,3)时,将其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综上所述可得到抛物线与线段MN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的m的取值范围.
3.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 , 点 .现将 沿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依次得到 连续翻转 14 次, 则经过 三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探索图形规律;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B2作B2D2⊥x轴于D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 , 点 .
∴OB=3,AB=4,OA= ,
∵三角形有三条边,连线翻转3次是一个循环,14÷3=4...2,
∴ 与△A2B2C2位置相同,一个周期长为3+4+5=12,
∵OA2=OB+B1A1=3+4=7,OC2=OB+B1A1+A2C2=3+4+5=12,
∵△A2B2C2是直角三角形,
∴S△A2B2C2= B2D2·A2C2= A2B2·B2C2,即 ,
∴ ,
∴A2D2= ,OD2= ,
∴A2(7,0),B2( , ),C2(12,0),
∴设过A2(7,0),B2( , ),C2(12,0)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7)(x-12),
把点B2(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
解得 ,
过△A2B2C2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将抛物线向右平移四个循环4×12=48,得抛物线为 .
故答案为:D.
【分析】过B2作B2D2⊥x轴于D2,三角形有三条边,连线翻转3次是一个循环,14÷3=4...2,△A14B14C14与△A2B2C2位置相同,一个周期长为3+4+5=12,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经过点A2B2C2的抛物线,再向右平移四个循环即48个单位长度,可求解.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CE⊥BD,CE= BD.若△ABD的周长为20cm,则△BCD的面积S(cm2)与AB的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 AB=AD,△ABD的周长为20cm,设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含x的表示方法表示出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即可。
5.在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28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m.若在P处有一棵树与墙CD,AD的距离分别是15m和6m,要将这棵树围在花园内(含边界,不考虑树的粗细),则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为( )
A.193 B.194 C.195 D.196
【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AB=m米,
∴BC=(28﹣m)米.
则S=AB BC=m(28﹣m)=﹣m2+28m.
即S=﹣m2+28m(0<m<28).
由题意可知, ,
解得6≤m≤13.
∵在6≤m≤13内,S随m的增大而增大,
∴当m=13时,S最大值=195,
即花园面积的最大值为195m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矩形的面积S=AB BC可得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由矩形的性质可得m的范围,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解.
6.如图,坐标系的原点为O,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y= x2﹣1上的任意一点,PA⊥x轴于点A.则OP﹣PA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P点坐标为(a, a2﹣1),则OA=a,PA= a2﹣1,
∴ ,
∴OP﹣PA= a2+1﹣( a2﹣1)=2.
故答案为:B.
【分析】设P点坐标为(a, a2﹣1),则OA=a,PA= a2﹣1,再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得,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7.如图,一边靠墙(墙有足够长),其它三边用12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ABCD)花园,这个花园的最大面积是( )
A.18m2 B.12 m2 C.16 m2 D.22 m2
【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与墙垂直的矩形的边长为xm,
则这个花园的面积是:S=x(12-2x)= ,
∴当x=3时,S取得最大值,此时S=18,
故答案为:A.
【分析】设与墙垂直的矩形的边长为xm,根据矩形的面积=长×宽列出函数关系式,再利用配方法求解即可。
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 中,点 为对角线 上一动点, 于点 , 于点 ,连接 ,则 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延长EM交AD于G,设ME=x,则MG=2-x.
∵四边形 是正方形
∴AD∥BC,∠MDF=45°,∠MFD=∠FDG=90°
∴∠MGD=∠MFD=∠FDG=90°,且DF=MF
∴四边形MFDG是正方形
∴MF=MG=2-x
根据勾股定理:
整理得: ,其中
∴当 时,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EF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延长EM交AD于G,可设ME=x,则MG=2-x,先证出MFDG是正方形,可得MF=MG=2-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EF2与x的关系式,再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
9.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AC+BD=12,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值是( )
A.12 B.18 C.24 D.36
【答案】B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设AC=x,则BD=12 x,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 AC×BD= ×x×(12 x)= x +6x= (x 6) +18,
∴当x=6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1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AC+BD=12可设AC=x,则BD=12 x,由题意得S四边形ABCD=AC·BD可得关于x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将这个关系式配成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二、填空题
10.如图,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 点, 的半径为2. 为 上一动点, 为 的中点,则 的最小值为 , 的最大值为 .
【答案】3;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
当y=0时 ,
解之:x1=-4,x2=4,
∴点A(-4,0),点B(4,0),
∴OB=OA=4,
当x=0时y=3,
∴点C(0,3)
∴OC=3;
∵圆C的半径为2,
∴CG=2,
∵点P为AG的中点,点O为AB的中点,
∴,
∴当BG最大时OP的值最大,
∴当点B,C,G在同一直线上时,BG最大即OP的值最大,
在Rt△BOC中
∴BG=CG+BC=2+5=7
∴OP的最大值为;
如图,
连接AC交圆C于点G1,则点G与点G1重合,此时AG的长最短,
∵OC垂直平分AB,
∴AC=BC=5,
∴AG的最小值为5-2=3.
故答案为:3,.
【分析】利用函数解析式,由y=0可求出点A,B的坐标,从而可求出OA,OB的长;由x=0求出y的值,可得到点C的坐标,即可得到OC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当BG最大时OP的值最大,当点B,C,G在同一直线上时,BG最大即OP的值最大,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G的长,即可得到OP的最大值;连接AC交圆C于点G1,则点G与点G1重合,此时AG的长最短,可得到AC的长,然后求出AG的最小值.
11.如图,Rt△ABC中,∠ACB=90°,AC=BC=2,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CP,将线段CP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Q,连接PQ,AQ,则△PAQ面积的最大值为 .
【答案】1
【知识点】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将线段CP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Q,
∴∠PCQ=90°,CP=CQ,
∴∠ACP+∠ACQ=90°,
又∵∠ACB=90°,
∴∠BCP+∠ACP=90°,
∴∠BCP=∠ACP,
∵AC=BC,
∴△BPC≌△AQC(SAS),
∴∠B=∠CAQ,BP=AQ,
∵BC=AC=2,
∴∠B=∠CAQ=∠BAC=45°,
∴∠PAQ=∠BAC+∠CAQ=90°,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AB= ,
设BP=AQ=x,则 ,
∴ ,
∵ ,函数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
当 时, .
故答案为:1.
【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PCQ=90°,CP=CQ,利用余角的性质可得到∠BCP=∠ACP,利用SAS证明△BPC≌△AQ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可证得∠B=∠CAQ,BP=AQ;再证明∠PAQ-90°,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设BP=AQ=x,可表示出AP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PAQ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PAQ的最大面积.
12.如图所示的抛物线形构件为某工业园区的新厂房骨架,为了牢固起见,构件需要每隔加设一根不锈钢的支柱,构件的最高点距底部,则该抛物线形构件所需不锈钢支柱的总长度为 m.
【答案】1.6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建立坐标系,得B(0,0.5),C(1,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c,
代入得a=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当x=0.2时,y=0.48,
当x=0.6时,y=0.32.
∴B1C1+B2C2+B3C3+B4C4=2×(0.48+0.32)=1.6m.
故答案为:1.6.
【分析】由题意建立坐标系,得B(0,0.5),C(1,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c,将B、C的坐标代入求出a、c,进而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分别令x=0.2、x=0.6,求出y的值,然后计算出B1C1+B2C2+B3C3+B4C4的值即可.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若四边形EFGH是矩形,且其周长是2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答案】50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AC、BD,交于O点,
∵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
∴2EF=AC,2EH=BD,EF∥AC,EH∥BD,
∵四边形EFGH是矩形,
∴AC⊥BD,
∴四边形ABCD的面积S= AC·BD,
∵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20,
设EH的长为x,则相邻的边EF为(10﹣x),
∴BD=2x,AC=2(10﹣x),
∴S= ×2x·2(10﹣x)=﹣2x2+20x=﹣2(x﹣5)2+50,
∴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是50.
故答案为:50.
【分析】先求出AC⊥BD,再利用矩形的面积计算求解即可。
14.如图,正方形 的边长是 , 是 上一点, 是 延长线上的一点, .四边形 是矩形,矩形 的面积 与 的长 的函数关系是 .
【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 的边长是 ,且
∴矩形 的长 的长为 cm,宽 的长为 cm
∴矩形 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矩形 的长 的长为 cm,宽 的长为 cm,再求解即可。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A 是抛物线 y=2x2+bx 上一点,顶点 B 的横坐标是1,当△AOB 是直角三角形时,点 A 的坐标为 .
【答案】 或 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顶点 B 的横坐标是1,
解之:b=-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4x=-2(x-1)2+2,
∴点B(1,2)
设点A(m,2m2-4m),
∴OA2=m2+(2m2-4m)2,OB2=22+1=5,AB2=(m-1)2+(2m2-4m+2)2
当AB2+OB2=OA2时
∴(m-1)2+(2m2-4m+2)2+5=m2+(2m2-4m)2,
整理得:4m2-9m+5=0
解之:m1=,m2=1(舍去),
∴2m2-4m=
∴点A;
当∠OAB=90°时,过点A作AN⊥x轴于点N,过点B作EM⊥y轴于点E,交NA的延长线于点M,
∴∠ONA=∠AMB=90°,
∴∠BAM+∠ABM=90°,∠NAO+∠BAM=90°,
∴∠ABM=∠NAO,
∴△NAO∽△ABM,
∴
设ON=a,NA=c,
∴AM=2-c,BM=a-1,点A(a,-c)
∴-c=2a2-4a,
∴
∴a2-a=2c-c2,
解之:
∴点A();
当OB2+OA2=AB2时,
5+m2+(2m2-4m)2=(m-1)2+(2m2-4m+2)2,
整理得:4m2-9m=0
解之:m1=,m2=0
当m=时,2m2-4m=
∴点A .
∴点A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分析】利用顶点的横坐标为1,可求出b的值,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B的坐标;设点A(m,2m2-4m),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表示出AB2、OB2、OA2,利用勾股定理分情况讨论:当AB2+OB2=OA2时;当OB2+OA2=AB2时;分别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符合题意的m的值,即可得到点A的坐标;当∠OAB=90°时,过点A作AN⊥x轴于点N,过点B作EM⊥y轴于点E,交NA的延长线于点M,易证△NAO∽△ABM,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对应边成比例,设ON=a,NA=c,可表示出AM,BM的长,同时可得到点A的坐标,将点A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a,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c的值,可得点A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A的坐标.
三、综合题
16.如图,用一段长3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靠墙(墙足够长),设AB边的长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
(1)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答案】(1)解:∵AB边的长为x米,
∴BC边的长为(36-2x)米,
由题意,得S=AB BC=x(36-2x)=-2x2+36x,
x>0,36-2x>0,
即0<x<18,
∴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2x2+36x(0<x<18)
(2)解:S=-2x2+36x=-2(x-9)2+162,
∵a=-2<0,
∴当x=9米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62平方米.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因 AB边的长为x米,则BC边的长为(36-2x)米,根据题意可得S与x的关系,再根据题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利用配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并判断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17.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小花园ABCD,小花园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40m的栅栏围住,如下图所示.若设矩形小花园AB边的长为xm,面积为ym2.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为何值时,小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答案】(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D=BC,
∵AB=x m,
∴BC=(40-2x)m,
∴花园的面积为:y=AB BC=x (40-2x)=-2x2+40x,
∵40-2x≤25,x+x<40,
∴x7.5,x<20,
∴7.5≤x<20,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40x(7.5≤x<20);
(2)解:∵,()
∴ 当时,.
答:当x为10m时,小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00m2.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AB=x m,BC=(40-2x)m,再利用y=AB BC=x (40-2x)=-2x2+40x即可得到答案;
(2)利用配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再利用抛物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18.如图,Rt△ABC中,∠C=90°,AC=6,BC=8,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P点沿边AC向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Q点沿边BC向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P、Q到达终点C、B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
(1)①当运动停止时,t的值为 ;
②设P、C之间的距离为y,则y与t满足 关系(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
(2)设△PCQ的面积为S.
①求S的表达式(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求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1)2;一次函数
(2)解:①由题意可得:,
△PCQ的面积
故答案为:
②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当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6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1)①运动停止时,分别到达终点C点和B点,
故答案为
②由题意可得:,,即,∴y与t满足一次函数的关系
故答案为一次函数
【分析】(1)①求出即可作答;
②先求出,,再求出,最后求解即可;
(2)①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再求解即可。
19.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3cm.动点M,N从点C同时出发,均以每秒1cm的速度分别沿CA、CB向终点A,B移动,同时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BA向终点A移动,连接PM,PN,设移动时间为t(单位:秒,0<t<2.5).
(1)当t为何值时,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NC的面积S有最小值?若存在,求S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3cm.
根据勾股定理,得 .
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相似,分两种情况:
①当 时, ,即 ,
解得 ;
②当 时, ,即 ,
解得t=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t= 时,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2)解: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NC的面积S有最小值.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NC的面积S有最小值.
如图,过点P作PH⊥BC于点H.则PH∥AC,
, 即 ,
,
∴S=S△ABC﹣S△BPN,
= ×3×4﹣ ×(3﹣t) t,
= (t﹣ )2+ (0<t<2.5).
∵ >0,
∴S有最小值.
当t= 时,S最小值= .
答:当t= 时,四边形APNC的面积S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 .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分情况讨论:当△AMP∽△ABC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当△APM小三△ABC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t的值.
(2)过点P作PH⊥BC于点H.则PH∥AC,利用平行得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PH的长;再根据S=S△ABC﹣S△BPN,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S与t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四边形APNC的面积S的最小值.
20.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5厘米,BC=7厘米.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当B点运动到C点时停止,P点也同时停止.
(1)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
(2)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问第几秒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其最小面积为多少?
【答案】(1)解: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那么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根据题意得
解之:t1=4,t2=1
经检验t=1或4都是方程的解,
答: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那么4或1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
(2)解:
(2)设第t秒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
.
∵a>0,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当t=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其最小面积为.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设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利用两个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及△PBQ的面积,可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
(2)设第t秒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可表示出四边形APQC的面积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解.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经过点B的抛物线 交直线 于点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直线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 ,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点C在直线 上,
∴把 代入 得, ,解得
∴直线 ,由
得, ,解得
∴B坐标为
将 代入 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点P在抛物线 上,∴设点
∵点P在直线 上方的抛物线上,∴
对于直线 ,由 ,得 ,∴
∴ ,
∴ ,解得 (舍弃), ∴P坐标是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将点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到k的值,由此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由y=0可求出x的值,可得到点B的坐标,再将点B,C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求出a,b的值,即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
(2)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设点 ,根据点P在直线 上方的抛物线上,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坐标,分别表示出△PAO和△PBO的面积,根据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
22.已知:如图,在 中, , .点 从点 开始沿 边向点 以 的速度移动,同时点 从点 开始沿 边向点 以 的速度移动.
(1)求几秒后, 的面积等于 ?
(2)求几秒后, 的长度等于 ?
(3)求几秒后, 的长度能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为多少 ?
【答案】(1)解:设运动时间为 秒,则 ,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2秒或6秒后, 的面积等于
(2)解:设运动时间为 秒,则 , ,
在 中,
解得
答:1秒或7秒后, 的长度等于
(3)解:设运动时间为 秒,则 , ,
在 中,
当 时,取得最小值为 .
即4秒后,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分析】(1)设运动时间为 秒,则 , ,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求解即可;
(2)设运动时间为 秒,则 ,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求解即可;
(3)设运动时间为 秒,则 ,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23.二次函数y=ax2+bx+4(a≠0)的图象经过点A(-4,0),B(1,0),与y轴交于点C,点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连接BP、AC,过点P作PD⊥x轴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连接PA,PC,求的最大值;
(3)连接BC,当∠DPB=2∠BCO时,求直线BP的表达式.
【答案】(1)解:∵二次函数y=ax2+bx+4(a≠0)的图象经过点A(﹣4,0),B(1,0),
∴,
解得:,
∴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3x+4
(2)解:将x=0代入y=-x2-3x+4得,y=4,
∴点C(0,4),
设直线A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y=k1x+b1,则
,解得:,
∴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4,
如图,设PD与线段AC交于点N,
设P(t,-t2-3t+4),
∵PD⊥x轴交AC于点N,
∴N(t,t+4),
∴PN=yP-yN=-t2-4t,
过点C作CH⊥PD,则CH=-t,AD=t-4,
∴S△APC=S△APN+S△PCN=PN AD+PN CH
=PN (AD+CH)
= ( t2 4t) ( t+t+4)
=-2t2-8t
=-2(t+2)2+8,
∵a=-2<0,
∴当t=-2时,S△APC有最大值,△PAC面积的最大值为8.
(3)解:设BP与y轴交于点E,
∵PD∥y轴,
∴∠DPB=∠OEB,
∵∠DPB=2∠BCO,
∴∠OEB=2∠BCO,
∴∠ECB=∠EBC,
∴BE=CE,
∵C(0,4),B(1,0),
∴OC=4,OB=1,
设OE=a,则CE=BE=4-a,
在Rt△BOE中,BE2=OE2+OB2,
∴(4-a)2=a2+12,
解得:a=,
∴E(0,),
设BP所在直线表达式为y=kx+b(k≠0),
∴,
解得:,
∴直线BP的表达式为y=-x+.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由图可知 S△APC=S△APN+S△PCN , 设P(t,-t2-3t+4), 过点C作CH⊥PD,则CH=-t,AD=t-4, 则可求出S△APC 的面积表达式,再求出S△APC 的最大值;
(3)可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求出点B、点E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BP的表达式.
2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 点P,Q为抛物线上两动点.
(1)若点P坐标为(1,3),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如图①连结BC,在(1)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Q,使得∠BCQ=∠ABC. 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P为抛物线顶点,连结OP,当 a 的值从-3变化到-1的过程中,求线段OP扫过的面积.
【答案】(1)解:把坐标P(1,3)代入,得 ,解得
∴
(2)解:①当Q点在BC右侧 ,QC∥AB,Q( ,3)
②当Q在BC左侧时,过B作BM⊥BC,交直线CQ于点M.构造K字形相似,得M( , 3), 直线QC即直线MC为y= ,解得Q( )
(3)解:∵ 点P
∴ 点P在直线 上运动
当 时,点 的横坐标为
当 时,点 的横坐标为
即∴ ×3×( -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将点P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
(2)分情况讨论:当Q点在BC右侧 ,QC∥AB,当Q在BC左侧时,过B作BM⊥BC,交直线CQ于点M.构造K字形相似,可得到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QC的函数解析式,从而可求出点Q的坐标.
(3)利用函数解析式,可得到抛物线的顶点P的坐标,再根据点P在直线 上运动,分别求出当a=-3和a=-1时点P的横坐标,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P1OP2的面积.
2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x2+6x+3交y轴于点A,过A作AB∥x轴,交抛物线于点B,连接OB.点P为抛物线上AB上方的一个点,连接PA,作PQ⊥AB垂足为H,交OB于点Q.
(1) 求AB的长;
(2) 当∠APQ=∠B时,求点P的坐标;
(3) 当△APH面积是四边形AOQH面积的2倍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解:对于y=﹣x2+6x+3,令x=0,则y=3,故点A(0,3),
令y=﹣x2+6x+3=3,解得x=0或6,故点B(6,3),
故AB=6
(2)解:设P(m,﹣m2+6m+3),
∵∠P=∠B,∠AHP=∠OAB=90°,
,故 ,
解得m=4.
∴P(4,11);
(3)解:当△APH的面积是四边形AOQH的面积的2倍时,
则2(AO+HQ)=PH,
∴2(3+ )=﹣m2+6m,
解得:m1=4,m2=3,
∴P(4,11)或P(3,12).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由x=0求出对应的y的值,可得到点A的坐标;再求出当y=3时的x的值,可得到点B的坐标,然后求出AB的长.
(2)设点P(m,﹣m2+6m+3), 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O∽△HP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
(3)利用已知△APH的面积是四边形AOQH的面积的2倍,可得到2(AO+HQ)=PH,由此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
2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根是m,n且m<n.如图,若抛物线y=-x2+bx
+c的图像经过点A(m,0)、B(0,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1)中的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根据图像回答,当x取何值时,抛物线的图像在直线BC的上方?
(3)点P在线段OC上,作PE⊥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E,若直线BC将△CPE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点P的坐标.
【答案】(1)解:∵x2-4x+3=0的两个根为x1=1,x2=3
∴A点的坐标为(1,0),B点的坐标为(0,3)
又∵抛物线y=-x2+bx+c的图像经过点A(1,0)、B(0,3)两点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解:作直线BC
由(1)得,y=-x2-2x+3
∵抛物线y=-x2-2x+3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令-x2-2x+3=0
解得:x1=1,x2=-3
∴C点的坐标为(-3,0)
由图可知:当-3<x<0时,抛物线的图像在直线BC的上方.
(3)解:设直线BC交PE于F,P点坐标为(a,0),则E点坐标为(a,-a2-2a+3)
∵直线BC将△CPE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F是线段PE的中点.
即F点的坐标是(a, )
∵直线BC过点B(0.3)和C(-3,0)
易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点F在直线BC上,所以点F的坐标满足直线BC的解析式
即 =a+3
解得a1=-1,a2=-3(此时P点与点C重合,舍去)
∴P点的坐标是(-1,0)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 x1=1,x2=-3 ,再求出 C点的坐标为(-3,0) ,最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求出 F点的坐标是(a, ) ,再求出 =a+3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 ,与y轴的交点为C,点B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
(1)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2)线段 绕点B顺时针旋转 得到 ,当点P落在抛物线上时,求出点B坐标.
(3)当点B在x轴上时,M,N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M在N的右侧,若以B,C,M,N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此时点M的横坐标.
【答案】(1);直线x=3
(2)解:过B作 轴垂足为E,过点P作 垂足为F
∵ ,∴ ,∵ ,
∴ ,∴ ,∴
∴设 ,∵点P落在抛物线上,
∴把 代入 ,得
所以
(3)解:①如图2,当 为边时,∵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点B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
∴设点 ,则N坐标为
∵点N在抛物线上,∴把 代入 得 ,解得
②如图3,当 为对角线时,∵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设点 ,则N坐标为
∵点N在抛物线上,∴把 代入 得 ,解得
所以点M的横坐标为 或 .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1)∵点A(-2,0)
∴4a+12a+4=0
解之:a=-0.25
∴y=-0.25x2+1.5x+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故答案为:y=-0.25x2+1.5x+4,直线x=3.
【分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可求出a的值,由此可得到函数解析式;再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过B作BE⊥y轴垂足为E,过点P作PF⊥BE于点F ,利用AAS可证得△CEB≌△BFP,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C=BP=3,BF=CE=t,设点P(3+t,7-t),将点P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B的坐标.
(3) ①如图2,当BC为边时,∵四边形BCNM是平行四边形, 点B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设点M ,则N坐标为 ,把点N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出m的值; ②如图3,当 为对角线时,∵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到CQ=BQ,NQ=MQ,利用函数解析式设点 ,则N坐标为 ,把点N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出m的值; 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m的值.
28.如图,抛物线 与x轴相交于点 和点B,交y轴于点C, ,点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P作 轴交 于点D,求线段 长度的最大值;
(3)若Q为坐标平面内一点,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P、C、D、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A(-1,0),则OA=1,
又∵CO=3AO,
∴OC=3,C(0,3),
把A,C两点的坐标代入y=-x2+bx+c得 ,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由-x2+2x+3=0得点B(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B(3,0),C(0,3)代入得 ,解得: ,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设点P(x,-x2+2x+3),则点D(x,-x+3)(0<x<3),
∴PD=(-x2+2x+3)-(-x+3)=-x2+3x= ,
∴当x= 时,PD有最大值 ;
(3)由(2)可得:
将x= 分别代入y=-x+3和y=-x2+2x+3中,
得y= ,y= ,
∴D( , ),P( , ),又C(0,3),
∵以点P、C、D、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如图,
若PD为平行四边形的边,
则四边形PDCQ2和四边形PCQ1D为平行四边形,
∴PD=CQ2=CQ1,PD∥CQ2∥CQ1,
可得Q1(0, ),Q2(0, );
若PD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则四边形PCQ3D为平行四边形,
则CP=DQ3,CP∥DQ3,
则Q3(3, ),
综上:点Q的坐标为(0, )或(0, )或(3, ).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由题意易得点C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把点B、C的坐标代入直线BC的解析式可得关于k、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可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设点P(x,-x2+2x+3),则点D(x,-x+3)(0<x<3),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将PQ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将解析式配成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解;
(3)由题意把x=代入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y的值,于是可得点D、P的坐标,而以点P、C、D、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分两种情况:①若PD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则四边形PDCQ2和四边形PCQ1D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解;②若PD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则四边形PCQ3D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解.
29.如图,直线 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C和点A(-1,0).
(1)求B、C两点坐标;
(2)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D,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4)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D,则在抛物线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在P,使三角形PCD是以CD为腰在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P在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令x=0,则y=2,
∴C(0,2),
令y=0,则x=4,
∴B(4,0)
(2)解:设二次函数y=ax2+bx+c(a≠0),将点A(-1,0 ),B(4,0 ),c(0,2)代入,
得
∴
∴
(3)解: 的对称轴为直线
设E
∴EF⊥x轴,
当t=2时,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
此时E(2,1).
(4)解:P1(1.5,4) ,P2(1.5,2.5) P3(1.5,-2.5)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4)如图,
∵点C(0,2),点D(,0)
∴
当CD=DP1=2.5时,
∴点P1(1.5,2.5);
当DC=CP2=2.5时
DP2=2+2=4
∴点P2(1.5,4);
当CD=DP3=2.5时
点P3(1.5,-2.5)
∴ P的坐标为(1.5,4) 或(1.5,2.5) 或(1.5,-2.5) .
【分析】(1)由x=0求出对应的y的值,可得到点C的坐标,由y=0可求出对应的x的值,可得到点B的坐标.
(2) 设二次函数y=ax2+bx+c(a≠0) ,将点A,B,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a,b,c的值,即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
(3)先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可得到点D的坐标,利用函数解析式设E ,可表示出点,从而可表示出EF的长,再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四边形CDBF的面积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结果.
(4)利用点C,D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CD的长,再分情况讨论:当CD=DP1=2.5时;当DC=CP2=2.5时;当CD=DP3=2.5时;分别求出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二次函数几何问题综合练习(浙教版)
一、单选题
1.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以的速度移动(不与点重合),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以的速度移动(不与点重合).如果、分别从、同时出发,那么经过( )秒,四边形的面积最小.
A.0.5 B.1.5 C.3 D.4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若抛物线与线段MN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或 B.或
C.或 D.
3.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 , 点 .现将 沿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依次得到 连续翻转 14 次, 则经过 三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A. B.
C. D.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CE⊥BD,CE= BD.若△ABD的周长为20cm,则△BCD的面积S(cm2)与AB的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是( )
A. B.
C. D.
5.在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28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m.若在P处有一棵树与墙CD,AD的距离分别是15m和6m,要将这棵树围在花园内(含边界,不考虑树的粗细),则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为( )
A.193 B.194 C.195 D.196
6.如图,坐标系的原点为O,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y= x2﹣1上的任意一点,PA⊥x轴于点A.则OP﹣PA值为( )
A.1 B.2 C.3 D.4
7.如图,一边靠墙(墙有足够长),其它三边用12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ABCD)花园,这个花园的最大面积是( )
A.18m2 B.12 m2 C.16 m2 D.22 m2
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 中,点 为对角线 上一动点, 于点 , 于点 ,连接 ,则 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9.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AC+BD=12,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值是( )
A.12 B.18 C.24 D.36
二、填空题
10.如图,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 点, 的半径为2. 为 上一动点, 为 的中点,则 的最小值为 , 的最大值为 .
11.如图,Rt△ABC中,∠ACB=90°,AC=BC=2,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CP,将线段CP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Q,连接PQ,AQ,则△PAQ面积的最大值为 .
12.如图所示的抛物线形构件为某工业园区的新厂房骨架,为了牢固起见,构件需要每隔加设一根不锈钢的支柱,构件的最高点距底部,则该抛物线形构件所需不锈钢支柱的总长度为 m.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若四边形EFGH是矩形,且其周长是2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14.如图,正方形 的边长是 , 是 上一点, 是 延长线上的一点, .四边形 是矩形,矩形 的面积 与 的长 的函数关系是 .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A 是抛物线 y=2x2+bx 上一点,顶点 B 的横坐标是1,当△AOB 是直角三角形时,点 A 的坐标为 .
三、综合题
16.如图,用一段长3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靠墙(墙足够长),设AB边的长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
(1)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17.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小花园ABCD,小花园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40m的栅栏围住,如下图所示.若设矩形小花园AB边的长为xm,面积为ym2.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为何值时,小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18.如图,Rt△ABC中,∠C=90°,AC=6,BC=8,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P点沿边AC向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Q点沿边BC向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P、Q到达终点C、B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
(1)①当运动停止时,t的值为 ;
②设P、C之间的距离为y,则y与t满足 关系(填“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
(2)设△PCQ的面积为S.
①求S的表达式(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求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多少?
19.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3cm.动点M,N从点C同时出发,均以每秒1cm的速度分别沿CA、CB向终点A,B移动,同时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BA向终点A移动,连接PM,PN,设移动时间为t(单位:秒,0<t<2.5).
(1)当t为何值时,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NC的面积S有最小值?若存在,求S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5厘米,BC=7厘米.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当B点运动到C点时停止,P点也同时停止.
(1)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
(2)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问第几秒时,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其最小面积为多少?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经过点B的抛物线 交直线 于点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直线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 ,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已知:如图,在 中, , .点 从点 开始沿 边向点 以 的速度移动,同时点 从点 开始沿 边向点 以 的速度移动.
(1)求几秒后, 的面积等于 ?
(2)求几秒后, 的长度等于 ?
(3)求几秒后, 的长度能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为多少 ?
23.二次函数y=ax2+bx+4(a≠0)的图象经过点A(-4,0),B(1,0),与y轴交于点C,点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连接BP、AC,过点P作PD⊥x轴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连接PA,PC,求的最大值;
(3)连接BC,当∠DPB=2∠BCO时,求直线BP的表达式.
2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 点P,Q为抛物线上两动点.
(1)若点P坐标为(1,3),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如图①连结BC,在(1)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Q,使得∠BCQ=∠ABC. 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P为抛物线顶点,连结OP,当 a 的值从-3变化到-1的过程中,求线段OP扫过的面积.
2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x2+6x+3交y轴于点A,过A作AB∥x轴,交抛物线于点B,连接OB.点P为抛物线上AB上方的一个点,连接PA,作PQ⊥AB垂足为H,交OB于点Q.
(1) 求AB的长;
(2) 当∠APQ=∠B时,求点P的坐标;
(3) 当△APH面积是四边形AOQH面积的2倍时,求点P的坐标.
2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根是m,n且m<n.如图,若抛物线y=-x2+bx
+c的图像经过点A(m,0)、B(0,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1)中的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根据图像回答,当x取何值时,抛物线的图像在直线BC的上方?
(3)点P在线段OC上,作PE⊥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E,若直线BC将△CPE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点P的坐标.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 ,与y轴的交点为C,点B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
(1)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2)线段 绕点B顺时针旋转 得到 ,当点P落在抛物线上时,求出点B坐标.
(3)当点B在x轴上时,M,N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M在N的右侧,若以B,C,M,N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此时点M的横坐标.
28.如图,抛物线 与x轴相交于点 和点B,交y轴于点C, ,点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P作 轴交 于点D,求线段 长度的最大值;
(3)若Q为坐标平面内一点,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P、C、D、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9.如图,直线 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C和点A(-1,0).
(1)求B、C两点坐标;
(2)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D,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4)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D,则在抛物线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在P,使三角形PCD是以CD为腰在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P在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