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3 16: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教版下册第6章第1节的内容,溶液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散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初中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许多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对溶液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下一章酸、碱、盐提供知识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安排一章专门讨论溶液的组成、性质和溶解现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气体(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如常见的金属)、液体(如水),溶液作为更复杂的化学物质,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探究活动),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能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物质溶液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及溶液的性质。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实验激趣----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溶液性质分析-----总结提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实物展示:可乐、矿泉水、牛奶、生理盐水,这些液体是溶液吗? 思考、回答问题。 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引入,让学生在问题中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过渡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那么物质溶解的过程中是否伴随一些奇妙的变化呢?
演示 实验 操作: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烧杯底部放置滴有蒸馏水的玻璃片,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玻璃片被粘住,烧杯底部已经结冰。得出结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降温。 通过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物质溶解时热量变化的欲望。
过渡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否有热量变化?
合作 探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引导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1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 任务2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并且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书写于白板上。小组间互相评价并展示白板。教师点评。 任务3 小组合作,与书上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任务1 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任务2 各个小组交流完善实验方案,书写白板。小组间互相评价,方案较好的小组到讲台上展示白板。 任务3 组内成员配合,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填写表格。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完善与评价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图片 展示 投影:生活中利用化学原理制作的化学冰袋的图片。 看图,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冰袋用于医疗、食品保鲜。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化学源于生活。
过渡 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溶液的性质会不会发生改变呢?我们继续探究。
观察 思考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演示实验:分别测量蒸馏水、食盐水、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和蔗糖溶液的导电性。 投影动画:食盐水导电,蔗糖水不导电的原理。 观察实验现象,以食盐水、蔗糖水的溶解过程为例,分析原因。 通过实验现象及动画展示,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导电,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不导电。
思考: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是否导电的本质原理。
反馈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 检测 引导学生练习,完成课堂检测。 学生完成练习。 通过当堂检测及时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
分子或离子
) (
溶解
) (
形成
) (
热量变化
) (
性质
) (
溶液
)
附学案如下:
课 题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知道物质溶解时伴随能量变化。 2、能通过实验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教 学 重、难点 物质溶液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及溶液的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 回顾 1、下列属于溶液的有 。 ①可乐 ②生理盐水 ③矿泉水 ④蒸馏水 ⑤牛奶 2、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① ② ③ 。
自助一 一、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任务1: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无热量变化。
生助一 任务2: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并且对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完善,将本组的最终实验方案书写于白板上。 任务3:小组合作,将本组的实验方案与书上的方案进行比较, 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内容】课本P6 “活动与探究” 【要求】组内同学分工明确,共同合作完成实验,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操作初始水温溶解后溶液温度a硝酸铵(NH4NO3)固体溶于水b食盐(NaCl)固体溶于水cNaOH固体溶于水
【小结】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自助二 二、溶液的导电性 【内容】课本7-8页“观察与思考” 【要求】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完成下表。 测试物质是否导电溶液中的微粒a蒸馏水b食盐水(NaCl)c蔗糖溶液d稀硫酸(H2SO4)e氢氧化钠溶液(NaOH)
生助二 2、有些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 有些溶液不导电的原因是 。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 助 总结归纳
当 堂 检 测
竞助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降低。这种物质可能是 (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2、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 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 C.硝酸铵 D.食盐 3、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是 ( ) A.蔗糖溶液 B.蒸馏水 C.稀硫酸 D.食盐固体 4、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下列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 ①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处散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②炎热的夏季,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加入硝酸铵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 ③高山上气压低,鸡蛋不易煮熟,向水中加些食盐,可以使鸡蛋煮熟 ④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该药品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⑴若不溶于水,则是 ; ⑵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 ⑶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⑷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6、实验室中有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各一杯,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