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2章《细胞工程》易错题整理
(范围:第2章1—3节)
姓名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甲植株高产、乙植株耐盐减。现要利用这两种植株培育出既高产又耐盐的新品种,下列技术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2.为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甘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茎尖大小 外植体数/个 分化苗数/苗 脱毒苗数/苗
小于0.3mm 20 1 1
0.3~0.5mm 20 10 7
大于0.5mm 20 13 4
A.常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是因为茎尖不会含有毒物质
B.再分化过程中应给予光照促进叶绿素合成从而进行光合作用
C.培育脱毒苗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细胞的全能性
D.0.3~0.5mm大小的茎尖最有利于获得抗病毒苗
3.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型繁殖技术是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B.利用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快、代谢旺盛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C.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脱毒苗
D.突变体培育利用了愈伤组织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定向突变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微型化和精密化,可节约人力、物力
B.在紫杉醇的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人工种子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5.如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马铃薯”植株的技术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②表示再分化的过程
B.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原生质体融合
C.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三倍体
D.人工种子是由发育到f过程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而成的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是融合的原生质体
B.②到③过程中高尔基体活动明显增强
C.将愈伤组织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种子
D.④长成的植株需要选择的原因是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
7.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
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8.通常选取皮肤烧伤患者的自身细胞,经体外培养获得自体健康皮肤,再通过皮肤移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选取皮肤中分裂能力强、易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或皮肤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B.在体外培养细胞时,需要对培养液和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并且定期更换培养液
C.细胞培养过程需要提供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以维持培养液的pH
D.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可直接用离心法收集后制成细胞悬液,然后分瓶培养
9.下列技术或方法与原理相符的是( )
A.人参细胞的培养和杂交瘤细胞培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制备原生质体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酶的专一性
C.动物细胞培养和人鼠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克隆羊多莉的培育——基因重组
10.下列有关制备抗A抗原单克隆抗体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A抗原免疫后提取的脾B淋巴细胞有多种,但A抗原诱导产生的B淋巴细胞占比增大
B.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某些物质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
C.通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以将能产生抗A抗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D.单克隆抗体既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也可以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11.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增加了一个步骤,除了抗原刺激之外,还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上述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如图为该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B.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细胞
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培养基中存活
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
B.将纯化HCG注入小鼠是为了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中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C.图中利用HAT培养液使能产抗HCG抗体的细胞大量增殖
D.腹水中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时,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使小鼠易于接纳杂交瘤细胞
13.2019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 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春天”。科学家采集了一 只一岁半的、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生物节律基因)敲除猴A6的体细胞,通过体细 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 物节律紊乱捞猴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5只克隆捞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
C.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直接做受体细胞
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捞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
14.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会将母亲的所有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C.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D.三亲婴儿的培育只需要再将受精卵移植到子宫内即可
15.如图表示精子入卵后,发生(或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Y指卵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
B.经图中Y过程只形成了雌原核
C.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
D.精子入卵后精子的尾部留在外面,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自溶
16.高等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后,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完成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是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滋养层细胞形态结构不同于内细胞团,但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D.内细胞团经过均等分割、胚胎移植等过程可获得同卵双胎
二、多项选择题
17.为探究提高“日照蓝莓”品质和产量的新途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日照蓝莓”的主要品种﹣﹣兔眼蓝莓为实验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取材时可选用兔眼蓝莓的成熟叶片细胞作为外植体
B.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时,要控制好时间,以避免造成伤害
C.接种时注意外植体的方向,不要倒插
D.脱毒后的兔眼蓝莓果实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18.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有叶绿体,利于筛选杂种细胞
B.流程中A处理可利用酶的高效性使用纤维素酶、果胶酶,B处理可使用离心法
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直接分化成为杂种植株
D.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并能通过父本进行传递
19.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中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通入适量的CO2以调节pH
B.宜用胃蛋白酶将甲中的动物组织分散为单个的细胞
C.甲中用于培养的动物细胞宜取自成年动物
D.丙中细胞大量繁殖后,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2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常用灭活的病毒,不可用聚乙二醇
B.②过程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HCG抗体
C.③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④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以防止病毒污染
21.如表是小鼠、山羊、猪和牛4种动物受精卵的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动物 种类 受精卵发育/h 进入子宫 时间/天
2细胞 4细胞 8细胞 16细胞 32细胞
小鼠 24﹣38 38﹣50 50﹣60 60﹣70 68﹣80 3
山羊 24﹣28 48﹣60 72 72﹣96 96﹣120 4
猪 21﹣51 51﹣66 66﹣72 90﹣110 110﹣114 2﹣2.5
牛 27﹣42 44﹣65 46﹣90 96﹣120 120﹣144 4﹣5
A.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有明显差别
B.进入子宫前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有丝分裂,开始发育
C.牛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
D.将体外培养的小羊胚胎移植到母羊子宫时可选择桑椹胚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2.猕猴桃因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美味水果。我国研究人员利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个不同种培育出了更加优良的品种,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因“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之间存在 ,所以用有性杂交方法很难得到可育后代,上述①~⑥培育优良品种H的过程所应用的技术是 技术。
(2)图中B、D是 ;G是 ;②过程需使用 酶进行处理,该过程受处理时间、 、 等条件的影响。
(3)过程③使用的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和 等。
(4)过程③得到的两两融合的细胞有 种,因此需要进行筛选。已知用X射线处理会使染色体受影响而导致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用碘乙酰胺处理会使细胞内的酶失活而抑制生长。为了能筛选到杂种细胞F,若在①过程对“中华猕猴桃”用X射线处理,需对“美味猕猴桃”用 处理,以便最终能获得优良杂种植株H。
23.治疗性克隆是动物细胞工程的综合应用,它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
(2)动物细胞进行分瓶传代培养前,需要用 处理贴满瓶壁的细胞,以便细胞继续分裂增殖。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会出现上述现象吗?理由是 。在培养中,为避免毒害,常采取的措施是 。
(3)将患者的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细胞后进行细胞培养,而不是直接用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原因是 。
(4)经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 等一些天然成分,而气体环境中CO2的主要作用是 。
(5)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 (填“A”或“B”),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4.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培养皿中混合,加促融剂促进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产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不直接利用效应B淋巴细胞,主要原因是 .
(2)①过程中,常用的与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诱导剂是 .
(3)②过程为 培养,培养液中还需通入气体物质,其中通入CO2的目的是 .
(4)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其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 内培养.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 .
(5)为了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交瘤细胞,需在③过程向培养液中加入 ,理由是杂交瘤细胞可利用 途径合成DNA,从而才能在该培养液中增殖.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四倍体的杂种植株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可行,A错误;
B、基因工程技术也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可行,B错误;
C、甲乙为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一般不能杂交,即使杂交形成的后代是不可育的,不可行,C正确;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形成可育后代,可行,D错误。
2.B
A、常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是因为茎尖含毒很少,可能不含毒,A错误;
B、再分化过程中需要形成叶绿素,故应给予光照促进叶绿素合成从而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培育脱毒苗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0.3~0.5mm大小的茎尖最有利于获得脱毒苗,D错误。
3.D
A、微型繁殖技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A正确;
B、利用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快、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多的特性,可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B正确;
C、茎尖组织含毒量很少,甚至不带毒,故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脱毒苗,C正确;
D、突变体培育利用了愈伤组织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4.B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微型化和精密化,达到快速繁殖出优良品种的目的,可节约人力、物力,A正确;
B、在紫杉醇的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目的是扩大培养细胞,B错误;
C、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易发生变异,故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C正确;
D、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为原料,用人工薄膜包装而成的种子,不受季节限制,是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D正确。
5.D
A、图中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A错误;
B、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产生新的细胞壁,B错误;
C、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C错误;
D、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D正确。
6.C
A、①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②是用PEG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A正确;
B、②到③过程再生新的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正确;
C、将胚状体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种子,C错误;
D、④长成的植株需要选择的原因是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需要再次选择,D正确。
7.A
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无法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A错误;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C正确;
D、只有纤维素分解菌才能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存下来,因此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
8.C
A、根据题意,为治疗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肤中成纤维细胞或皮肤干细胞分裂能力强、易于体外培养,通常选取这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更容易成功,A正确;
B、在体外培养细胞时,需要对培养液和用具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并且定期更换培养液,补充营养物质,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因此细胞培养过程需要提供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以维持培养液的pH,C错误;
D、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可直接用离心法收集后制成细胞悬液,然后分瓶培养,D正确。
9.B
A、人参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培养中细胞要进行有丝分裂,故其原理都是细胞增殖,A错误;
B、利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体现了酶的专一性,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需要利用胰蛋白酶处理,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人鼠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
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是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无基因重组,D错误。
10.C
A、由于一种抗原只可以诱导一种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以在用A抗原免疫后提取的多种脾B淋巴细胞中,A抗原诱导产生的B淋巴细胞占比增大,A正确;
B、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某些物质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有利于不同细胞的融合,B正确;
C、通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以将能将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再通过抗原﹣抗体杂交原理,将能产生抗A抗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C错误;
D、单克隆抗体既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也可以根据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疾病,D正确。
11.D
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细胞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
B、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才能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据图可知,骨髓瘤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中死亡,C正确;
D、本实验中EBV的作用是使B细胞染色体核型更稳定,而不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该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抗EBV的抗体,D错误。
12.C
A、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A正确;
B、将纯化HCG注入小鼠,能引起小鼠产生免疫反应,所以其目的是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中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B正确;
C、图中利用HAT培养液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C错误;
D、腹水中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时,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降低小鼠的免疫力,使小鼠易于接纳杂交瘤细胞,D正确。
13.C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才能得到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正确;
B、克隆捞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细胞质基因来源于受体细胞,B正确;
C、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再做受体细胞,C错误;
D、克隆动物可大量繁殖,可弥补实验捞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D正确。
14.C
A、该技术母亲只是提供了细胞核,故只有母亲的细胞核基因会传递给子代,A错误;
B、看图可知:三亲婴儿采用了体外受精的技术手段,三亲婴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母亲提供的细胞核,B错误;
C、捐献者只提供了细胞质,而红绿色盲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故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C正确;
D、三亲婴儿需要在体外将受精卵培育成胚胎,再移植到子宫内,D错误。
15.B
A、X表示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Y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受精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A正确;
B、经图中Y过程,除形成雌原核外,还形成极体,B错误;
C、精子入卵时,精子不会全部进入卵细胞,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C正确;
D、精子入卵后,尾部留在外面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自溶分解吸收掉,D正确。
16.B
A、图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A正确;
B、囊胚期,细胞开始分化,B错误;
C、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C正确;
D、将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提高胚胎的成活率,再通过胚胎移植等技术可获得同卵双胞胎,D正确。
17.CD
A、取材时可选用兔眼蓝莓的茎、芽等分生组织的细胞作为外植体,这是因为茎、芽分裂能力强,且含毒量少甚至不含毒,A错误;
B、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时,要控制好时间,以避免造成伤害,B错误;
C、接种外植体时要注意方向,应使其形态学下端接触培养基,故接种时注意外植体的方向,不要倒插,C正确;
D、脱毒后的兔眼蓝莓果实体积更大,产量更高,后代含毒少,使得品质更好,D正确。
18.AD
A、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有叶绿体,利于筛选杂种细胞,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流程中A处理可利用酶的专一性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处理可使用聚乙二醇,B错误;
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先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为杂种植株,C错误;
D、甲品种控制多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杂种植株细胞核内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精子中具备一半核基因,能通过父本(精子)进行传递,D正确。
19.BCD
A、乙中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通入适量的CO2以调节pH,A正确;
B、宜用胰蛋白酶将甲中的动物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的细胞,B错误;
C、甲中用于培养的动物细胞宜取自幼龄动物,C错误;
D、丙中细胞大量繁殖后,细胞之间相互接触会抑制细胞的分裂,D错误。
20.ABD
A、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处理,也可以用聚乙二醇诱导融合,A错误;
B、②过程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全部产生抗HCG抗体,还需要进行专一抗体检测,B错误;
C、③过程以抗HCG单克隆抗体为抗原,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进行检测,C正确;
D、④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而不是防止病毒污染,D错误。
21.ABD
A、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有明显差别,A正确;
B、进入子宫前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有丝分裂,开始发育,B正确;
C、牛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是桑椹胚或囊胚,发育程度不是最高,C错误;
D、将体外培养的小羊胚胎移植到母羊子宫时可选择桑椹胚,D正确。
22.(1)生殖隔离 植物体细胞杂交
(2)原生质体 愈伤组织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温度 pH
(3)高Ca2+—高pH融合法
(4)3 碘乙酰胺
23.(1)(体)细胞核移植
(2)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不会,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 定期更换培养液
(3)体细胞核在体细胞中不能表现全能性,而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可以给它提供表现全能性的环境
(4)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pH
(5)A
24.(1)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2)聚乙二醇
(3)细胞 维持培养液的pH
(4)腹腔 无需再提供营养物质以及无菌环境,操作简便
(5)氨基嘌呤 淋巴细胞中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