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章末检测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 第1章 1~3节 共24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
1.酸奶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以牛奶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而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在有氧条件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
C.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D.乳酸的最大产量与加入牛奶中的乳酸菌数量无关
2.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
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D.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3.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立即去挑取菌落
D.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4.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成分 NaNO3 KHPO4 KCl MgSO4 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均需在摇床上进行
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性细菌应除去(CH2O),添加纤维素
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后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多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6.酱的酿造最早在西汉。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唐 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其中以黄豆、蚕豆等通过米曲霉发酵制成的称豆瓣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蚕豆瓣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B.温度和盐度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黄豆、蚕豆中蛋白质经米曲霉分解产生氨基酸和多肽
D.制作豆瓣酱的微生物和制作泡菜的微生物细胞结构相同
7.柴油是重要的燃料油之一,泄露或不当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研究者从被柴油污染的土壤中获取了3种柴油降解菌进行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柴油浓度(%) 菌株降解率(%) 1 2 4 5
Y1 90.9 60.8 53.5 41.0
Y2 92.8 ﹣ ﹣ ﹣
Y3 70.1 42.5 ﹣ ﹣
注:“﹣”表示菌株不能生长
A.为获得降解菌,应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所用培养基和土壤样液均需进行严格灭菌
C.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降解菌的单菌落
D.Y1对高浓度柴油的耐受性更强
8.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
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酒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豆腐上布满毛霉菌丝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D.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不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杂菌繁殖
9.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 )
A.先增加后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渐缓慢增加 D.逐渐减少
10.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11.培养硝化细菌的碳源、氮源、能源依次是( )
A.葡萄糖、氨、葡萄糖 B.葡萄糖、铵盐、太阳能
C.二氧化碳、氨、氧化氨 D.二氧化碳、氨、太阳能
12.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在第二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3.由于发酵工程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酱油的制作以大麦为主要原料,利用产蛋白酶的霉菌的作用,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其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味精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处理而获得的
D.由于酶制剂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因此在使用时要考虑酶制剂的使用量、底物的种类以及适宜的温度和pH
14.如图表示利用葡萄汁进行发酵时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③④⑤都需要O2参与 B.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
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酵母菌发生过程①②的场所相同
15.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16.某同学在101、102、103倍稀释液的平均菌落数为2760、295和46,则样品中菌落总数为(所用稀释液体积为0.1mL)( )
A.2.76×104个/mL B.2.95×105个/mL C.4.6×104个/mL D.3.775×105个/mL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4小题)
17.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完成后需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在可食用范围
B.发酵过程中加入香辛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泡菜出现腐烂变质
C.随着泡菜发酵时间的推移,罐内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D.泡菜发酵后期发酵罐内乳酸菌最多,乳酸含量增加,pH下降
18.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快速增殖
B.图示细胞数目的测定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C.发酵中期有气泡从坛盖边沿水槽内的水中溢出
D.pH下降是由乳酸菌代谢引起的
19.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方法对没有加工的鲜奶进行细菌检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鲜奶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一般需要加入适量的琼脂
C.对鲜奶中细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
D.若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为35、33、34,则鲜奶中细菌数为3.4×106个/mL
20.图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果醋或泡菜时,所需控制的温度都是相同的
B.两种装置都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C.果酒发酵后期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
D.装置乙中b为排气口,c为充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
21.研究发现,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离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的振荡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3)若要测定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
(4)为探究石油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什么? 。
(5)丙图中3号试管中样品液的稀释倍数为 倍,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活菌数为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 ,因为 。
22.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 (填编号)。
编号 ① ② ③ ④
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
(2)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 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 个。
(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 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 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 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
23.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其中介绍的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几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民间老法生产腐乳为自然发酵,现代腐乳生产多采用优良的毛霉菌种进行发酵.现代化生产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为毛霉的生长提供了水、无机盐、 和 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不适宜制作腐乳,原因是 .
(2)民间制作腐乳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灭菌.
(3)现代化生产流程中扩大培养时使用的培养基与毛霉菌种分离时使用的培养基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培养基中加入了 .
(4)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对豆腐要进行 .腐乳制作的后期要加入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的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原因是 .
(5)腐乳因加入的辅料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味,如红方因加入了 而味厚醇香; 因不加辅料,用豆腐本身渗出的水加盐腌制而成,因而绵软油滑,异臭奇香.
24.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 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 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
章末检测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A、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错误;
B、乳酸菌是厌氧菌,故在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B正确;
C、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C正确;
D、乳酸的最大产生量与加入的牛奶量有关,与乳酸菌的数量无关,D正确。
2.C
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错误;
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B错误;
C、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正确;
D、制作泡菜时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D错误。
3.A
A、标记菌落时应用记号笔标记在皿底上,A正确;
B、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C错误;
D、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要等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打开放气阀,再旋松螺栓,打开盖子,能开启锅盖,D错误。
4.C
A、该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碳源(CH2O),所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A错误;
B、该培养基没有加入凝固剂,属于液体培养基,摇床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对于厌氧型微生物的培养不需要用摇床,B错误;
C、分析表格可知,(CH2O)含有C,NaNO3中含有N,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C正确;
D、纤维素分解性细菌能利用纤维素(碳源),且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性细菌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添加纤维素,D错误。
5.D
A、首先要进行培养基的制备,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
B、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应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错误;
C、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C错误;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取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D正确。
6.D
A、蚕豆瓣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故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和氮源,A正确;
B、温度和盐度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是因为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盐度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B正确;
C、米曲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C正确;
D、米曲霉属于真核生物,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细胞结构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
7.B
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为为获得降解菌,应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以达到筛选培养的目的,A正确;
B、所用培养基需进行严格灭菌,但土壤样液不能灭菌,否则会杀死土壤中的目的菌,B错误;
C、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降解菌的单菌落,也可以采用平板化线法,C正确;
D、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在各种浓度下Y1均能生长,据此推测可知,Y1对高浓度柴油的耐受性更强,D正确。
8.C
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错误;
B、采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二氧化碳,B错误;
C、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正确;
D、制作泡菜时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D错误。
9.A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
10.D
A、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平板划线法是将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B错误;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错误;
D、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D正确。
11.C
(1)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其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因此碳源是二氧化碳;
(2)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时需把氨氧化成亚硝酸所释放的能量,故硝化细菌的氮源是氨,能源是氧化氨释放的化学能。
12.C
A、接种前先要用火焰灼烧接种环,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A正确;
B、每次划线结束,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B正确;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错误;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
13.D
A、制作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而不是大麦,A错误;
B、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但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在低温、密闭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属于后发酵,B错误;
C、味精的生产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处理而获得的,C错误;
D、酶制剂是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化学物质,因此使用时要考虑酶制剂的使用量、底物的种类、适宜的温度和pH,D正确。
14.C
A、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④⑤表示果醋产生的两个途径,醋酸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A正确;
B、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B正确;
C、过程②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为18℃~25℃,过程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为30℃~35℃,C错误;
D、酵母菌发生过程①②的场所均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15.A
A、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A错误;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B正确;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C正确;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D正确。
16.D
由于稀释倍数不同,计算时不能简单相加,应乘上相应稀释倍数再取平均值。某同学在101、102、103倍稀释的平均菌落数为2760、295和46,由于101稀释倍数太小,获得的数据不准确,故应取后两者的平均值,则每毫升菌落总数为(295×102+46×103)÷2÷0.1=3.775×105个/mL。
17.AC
A、发酵完成后需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在可食用范围,若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食用后会对身体不利,A正确;
B、发酵过程中加入香辛料的主要目的是调制泡菜的风味,B错误;
C、随着泡菜发酵时间的推移,罐内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
D、泡菜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乳酸含量相对稳定,故此时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18.AB
A、发酵中期属于无氧环境,此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乳酸菌是厌氧菌,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B错误;
C、发酵中期由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故有气泡从坛盖边沿水槽内的水中溢出,C正确;
D、由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呈下降趋势,当pH明显下降时,乳酸菌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故pH下降是由于乳酸菌的产生的乳酸大量积累所导致,D正确。
19.BD
A、实验的目的是检测鲜奶中的细菌数,若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鲜奶,则鲜奶就不含有细菌了,A错误;
B、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需要添加凝固剂琼脂,B正确;
C、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数值往往偏小,原因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涂布时添加的0.1mL的鲜奶共稀释了10×10×10×100=105倍,所以鲜奶中细菌数为(35+33+34)÷3×105=3.4×106个/mL,D正确。
20.BC
A、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A错误;
B、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B正确;
C、果酒发酵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等原因,酵母菌发酵形成的二氧化碳较少,因此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C正确;
D、装置乙中b为充气口,c为排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D错误。
21.(1)只有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 选择 (2)溶解氧 营养物质 (3)稀释涂布平板 血细胞计数板(或特定的细菌计数板) (4)目的菌能分泌降解石油的蛋白质 不合理 缺少对照实验 (5)104 1.7×109 低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2.(1)④ (2)梯度稀释 4.6×105 (3)诱变 脂肪(或油脂) 较大
(4)B 该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降解脂肪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23.(1)碳源 氮源 豆腐不容易成形 (2)不需要 (3)琼脂 (4)加盐腌制 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5)红曲 青方
24.(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104 (3)细菌细胞由于渗透作用失水过多,丧失活性(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淤泥中取样,然后进行梯度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计数[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无机盐、碳源、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