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哀转久绝
B.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4.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5.下列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6.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 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开创一代诗风。
7.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 ”。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 , ; , ”。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拏: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ɡ dànɡ):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写出选文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
②窥谷忘反
③上下一白
④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①【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③【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10.文言文阅读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不可名状
胜境
彰示来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显现。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为“消散”。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流、任意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飘荡动词作形容词;东西名词作形容词。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轩,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伸展;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远处伸展。
【点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2.【答案】B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选B,“猛浪若奔”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奔马。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绝:极、极端。哀转久绝:绝:绝:消失。C、负势竞上:上:向上。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 上面的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从。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3.【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故C错误,应该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4.【答案】D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选D。“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错误,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急湍”这两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6.【答案】南朝齐梁;吴均体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有时候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频繁识记。
故答案为:南朝齐梁;吴均体。
【点评】此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做此类试题,只有注意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
7.【答案】(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泠、嘤、韵。
故答案为:⑴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点评】古诗文默写是初中阶段语文必考题型,若想提高古诗文默写的正确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平时阅读背诵时,就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听说读写想相结合。
8.【答案】(1)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分析。
9.【答案】(1)比高;看到;全,部;到,等到
(2)A
(3)①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②湖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4)①厌弃尘俗,向往自然。②湖山夜雪(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③【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互相轩邈”邈:比高。②“窥谷忘反”窥:看到。③“上下一白 ”一 :全,部。④“及下船 ”及:到,等到。(2)考查的词语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A加横线字意思相同。(3)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横柯”“犹”“ 焉”,最后疏通句子。(4)①【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思想感情。②【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这幅画加个标题为:湖山夜雪(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③【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10.【答案】(1)说出;美好;宣扬
(2)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
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与朱元思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该题注意“名”是动词,“说出”的意思,“彰”也是动词,“宣扬”的意思。
⑵注意“激注”是“激荡倾注”的意思,“逸民退士”是“有闲情逸致的人、隐士”的意思。
⑶该句的意思是“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前半句陈述很久以来,表达时间概念;无人来此欣赏,表达人迹罕至的事实。后半句表达自己的行为和遗憾心情。据此便可以正确断句了。
⑷《右溪记》先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再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说出;美好;宣扬
⑵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⑷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弄清全文大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正确停顿。断句的基础在于对句子的准确理解,然后依据句意进行停顿。
⑷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答案】A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显现。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为“消散”。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流、任意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飘荡动词作形容词;东西名词作形容词。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轩,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伸展;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远处伸展。
【点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哀转久绝
B.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答案】B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选B,“猛浪若奔”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奔马。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绝:极、极端。哀转久绝:绝:绝:消失。C、负势竞上:上:向上。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 上面的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从。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故C错误,应该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4.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D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选D。“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5.下列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错误,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急湍”这两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6.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 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开创一代诗风。
【答案】南朝齐梁;吴均体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有时候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频繁识记。
故答案为:南朝齐梁;吴均体。
【点评】此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做此类试题,只有注意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
7.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 ”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 ”。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 , ; , ”。
【答案】(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泠、嘤、韵。
故答案为:⑴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点评】古诗文默写是初中阶段语文必考题型,若想提高古诗文默写的正确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平时阅读背诵时,就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听说读写想相结合。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案】(1)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分析。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拏: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ɡ dànɡ):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写出选文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
②窥谷忘反
③上下一白
④及下船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①【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③【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答案】(1)比高;看到;全,部;到,等到
(2)A
(3)①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②湖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4)①厌弃尘俗,向往自然。②湖山夜雪(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③【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互相轩邈”邈:比高。②“窥谷忘反”窥:看到。③“上下一白 ”一 :全,部。④“及下船 ”及:到,等到。(2)考查的词语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A加横线字意思相同。(3)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横柯”“犹”“ 焉”,最后疏通句子。(4)①【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思想感情。②【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这幅画加个标题为:湖山夜雪(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③【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10.文言文阅读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不可名状
胜境
彰示来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4)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说出;美好;宣扬
(2)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
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3)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与朱元思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该题注意“名”是动词,“说出”的意思,“彰”也是动词,“宣扬”的意思。
⑵注意“激注”是“激荡倾注”的意思,“逸民退士”是“有闲情逸致的人、隐士”的意思。
⑶该句的意思是“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前半句陈述很久以来,表达时间概念;无人来此欣赏,表达人迹罕至的事实。后半句表达自己的行为和遗憾心情。据此便可以正确断句了。
⑷《右溪记》先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再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说出;美好;宣扬
⑵①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②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⑷文章感慨右溪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弄清全文大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正确停顿。断句的基础在于对句子的准确理解,然后依据句意进行停顿。
⑷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