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垃圾的分类和回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3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垃圾的分类和回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4 10: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垃圾的分类和回收》教案
学习任务:
1.知道我国垃圾的分类形式,能对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
2.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的讨论,复习相关知识,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模型,建立解决特定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 形成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对常见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模型,建立解决特定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模型,建立解决特定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具体情境——“垃圾扔不掉”问题。 提问:小区垃圾房变成不同的垃圾桶,这是为什么? 学生:垃圾分类。
讲述:2018年,常州有一半以上的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垃圾分类回收中的化学问题。 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学习主题。
讲述:我们要把这一包垃圾扔出去,首先要先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小包装,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帮帮忙! 活动一:垃圾的分类 将下列废弃物放置于合适的垃圾桶内(填写序号)。 a.玻璃瓶,b.瓜皮果壳,c.破塑料桶,d.废金属,e.破水银温度计,f.纸板箱,g.牛奶盒,h.餐巾纸,i.易拉罐,j.过期药品,k.电池,l.一次性餐盒,m.剩菜剩饭。 ① 学生先独立尝试; ② 学生针对黑板上的分类,互相纠错,要求说出改动的原因; ③ 教师展示分类规定,再次调整改正。 一学生黑板上分类,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 针对黑板上的分类,学生主动互相纠错。 对照ppt,调整改正。
思考: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讲述:不同的垃圾可能有不同的价值,你能说出某些垃圾的用处吗? ppt展示:根据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介绍。 学生:某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交流:玻璃、塑料、纸、金属等,了解厨余垃圾、玻璃、塑料等生活垃圾的再利用。
讲述:今天我们重点来了解金属的回收利用。 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单质性质存在的,金属的回收往往是将其转化为单质形式回收。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过哪些获得金属单质的方法? 介绍:常见的金属回收利用方法。 学生思考,利用CO从金属氧化物中冶炼金属、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置换出金属。
过渡:我国产生的金属废弃物很多,比如手机,在手机电路板里含有许多金属。 活动二:垃圾与材料 提问:① 仔细读题,发现考查知识点。 ② 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学案。 教师巡视,发现典型样本,关注现象不全或错误、溶质种类少、第4问答出等。 学生活动:仔细读题,发现考查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齐答: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 独立思考,解答学案相关问题。
展示:展示典型样本。 要求:① 大声交流; ② 交流现象,说出判断依据; ③ 具体溶质; ④ 操作的判断理由; ⑤ 解题方法,分析过程。 学生展示讲解,其余学生倾听。 学生纠错。 第4问,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充分交流。
小结:解答微观示意图相关问题时,要结合宏观反应基本方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对照微观示意图。 学生回顾方法,建构解决微观示意图类问题的思维框架。
介绍:金属回收利用的经济价值。 过渡:其他垃圾还有用吗? 介绍:介绍其他垃圾,指出某些其他垃圾可焚烧发电 活动三:垃圾与能源 介绍:常州遥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学生看ppt,了解金属回收的经济价值。 认识其他垃圾的用途。 了解垃圾焚烧发电。
提问:(1) 垃圾进入焚烧炉前要先“拣选”,进炉前要“沥水”。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要“沥水”? 根据垃圾中的主要元素,判断焚烧后可能产生哪些烟气?其中包含哪些有害物质? 提示: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做适当提示或补充,如垃圾中的水分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如还会产生HCl、粉尘等。 学生思考:沥水有利于燃烧。 教师补充介绍:垃圾中的水分含多种杂质,会加速设备锈蚀。 学生思考: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根据元素判断可能产生的物质。
过渡:产生了这么多有害烟气,必然要对其净化,下面我们走进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净化系统。 提问:(3) 选择什么物质来除去产生的酸性物质? 为什么选择这种物质? 学生交流:用碱性物质。 学生争辩:NaOH、Ca(OH)2? 从成本、效果两方面辨析,确定用熟石灰。
练习:废气处理。 提示: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关注方程式书写问题、复分解反应判断问题、信息方程式产物书写、↑的使用、化合价的判断。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案(方程式书写部分,计算留课后)。
展示:展示典型样本。 要求:① 大声讲解。 ② 分析选择该反应的原因。 ③ 确定生成物的原因。 ④ 物质化合价的分析。 小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点,信息方程方程式书写的注意点。 学生展示、讲解。 补充纠错,强调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要点——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提问:(4) 去除有色、有味的物质,选用什么物质? 介绍:废液的处理、飞灰的处理。 学生口答:活性炭。 学生了解废液、飞灰的处理。
小结:各种垃圾根据其特点有不同的用处,(ppt展示)垃圾回收后的各种处理方式。得出“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介绍:我国的垃圾分类才刚起步,国外垃圾分类有更细致的回收设施、更具体的分类方法,同时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做好垃圾分类放置。 学生倾听,了解。
板书: 问题解决思维框架: 反应现象描述:包括:状态改变、颜色变化、能量变化; 微观示意图类问题:结合宏观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对照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起源于学生对垃圾分类了解不够,常常判断错误,准备领着学生对常见生活垃圾的分类有个完整的了解,设计了本节课的主题。垃圾分类,对于九年级化学只是一个小知识点,作为复习课不能只限于此,因此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角度,将本节课内容更丰富起来,结合中考考点,选择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污染物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几大块知识点。本节课从知识本位建构设计,体现了初中化学的核心考点和核心题型。
复习课复习知识,更主要的要帮学生复习方法,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能解决一类问题。本课在考查难点——“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相关问题上,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让学生从展示交流答案,进一步到展示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而小结出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维框架。在这一点上,课堂上做得比较成功。本节课重视方法的小结和模型的建构。
在第一部分垃圾分类中,课堂教学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采取明确分类标准的方式,来让学生更清晰垃圾分类的标准,使教学过程更顺利。课堂教学容量还可相应增加,课堂还稍松散了些。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