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亲情是一株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思念和感激,凝聚着过去和未来。岁月带不走爱的痕迹,只会将爱的烙印刻得更深。打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一起感受文中那普通又伟大的父子亲情吧!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
14 背 影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找准线索,理清脉络,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难点)
3.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素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代表作有《雪朝》《踪迹》《背影》《诗言志辨》等。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知识备查
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差
使
chāi
交
卸
xiè
奔丧
bēn sāng
狼
藉
jí
簌
簌
sù
赋
闲
fù
yū
迂
踌躇
chóu chú
蹒跚
pán shān
琐
屑
suǒ
惦
记
diàn
zhù
箸
读一读
预习检查
( )狼藉( )慰藉
藉
jí
jiè
( )丧葬( )丧气
丧
sānɡ
sànɡ
( )哄堂大笑( )起哄
哄
hōnɡ
hònɡ
多音字
预习检查
书jí ( )
蹒shān( )
zhà( )栏
籍
狼jí ( )
藉
shān shān( )来迟
姗姗
栅
跚
形近字
预习检查
差使:
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奔丧:
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交卸:
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典质:
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
质,抵押。
赋闲:
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妥帖:
妥当合适。
踌躇:
犹豫。
预习检查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
衰颓败落。
琐屑:
细小而琐碎的事。
大去:
委婉语,指死亡。
惨淡:
凄凉,萧条,不景气。
预习检查
祸不单行:
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触目伤怀:
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本文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预习检查
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说一说哪一处最令你感动。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思背影
望背影
别背影
念背影
整体感知
思背影
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句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的内容核心,突出背影,引起悬念。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精读细研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的情景如何?
时间:两年前的冬天。
地点:徐州。
背景:1.祖母死了。
2.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
精读细研
从父亲的穿戴,可以看出父亲因为祖母的去世和差事的丢失而心情忧郁。
通过对父亲买橘子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父亲动作不便,渗透着满满的父爱和作者深深的感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望背影
精读细研
这一部分的背影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的印象最深。
2.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3.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
精读细研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别背影
“混入”一词非常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望着父亲的背影远去,离别的伤感涌上心头,字里行间流露出惜别之情。
精读细研
念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反映出父亲生活的艰辛,透露出当时社会的阴冷,同时加深“背影”的形象。儿子在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
精读细研
通过刻画四个背影,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一个细心体贴、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仁慈伟大的父亲形象。
精读细研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思路,明确了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作者四次描绘父亲的背影,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了浓浓的父子深情,认识了这位慈爱且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我”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
①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觉得他“迂”;
③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
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
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
合作探究
找出文章中作者的几次流泪,说说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
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合作探究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
“太聪明”在这里用的是反语,实际指“一点儿也不聪明”,因为“我”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却不能体谅父亲爱子的心情。这样写表现了自己对那时未能体会、理解父亲的深爱而悔恨、自责的心情。
合作探究
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你如何理解?
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还是“自己送我去”。父亲犹豫拖沓的原因:
其一是父亲对儿子深厚的感情;
其二是父亲爱子之情的表露方式是间接的、含蓄的、滞涩的。
父亲既不放心儿子,想与儿子多待一会儿,又放不下“言出如山”的父亲的架子,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与龃龉,所以从“说定不送”到“决定还是自己送”的转变才那样充满踌躇与犹豫。
合作探究
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2.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本文语言朴素而又典雅,简洁而又细致,试着找几处赏析。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合作探究
“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浅显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气氛、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气氛。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合作探究
采用细节描写,将父亲操劳忙碌、对儿子关怀备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座椅”,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合作探究
作者使用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画出父亲的形象。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父亲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不平静的感情。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合作探究
这几句话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括能力,短短几句话,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写出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
合作探究
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体会。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合作探究
父亲也很难过,却要劝慰“我”,表现了对“我”的关爱和体贴。父亲平淡朴实的语言体现了深深的父爱。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并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父亲却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月台旁在卖橘子,便要去给儿子买,想让儿子旅途中吃,父亲对儿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面没人。
合作探究
父亲惦念儿子路途的平安,惦记着儿子,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就叫儿子进去,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合作探究
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本文描述了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的经过,透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平凡的生活并不平庸,因为它蕴含着人世间最美的情感。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领悟亲情,享受亲情,感恩亲情。吃饭时,父母总是把我最爱吃的菜夹到我碗里;每次去上学时,父母都要认真地叮嘱我注意安全;生病时,父母关切的眼神总在我的身边……这举手投足间是满满的爱。愿我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生活中点滴的爱,并把这细微之处放
大,引领自己的人生。
本文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背影”是课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执着、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集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从这个角度描写,不仅可以看到父亲“形”的特点,还可以洞察到父亲“神”的特征。作者集中笔墨描绘背影,别开生面,新颖独特,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材料。
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作者描写的精彩瞬间拨弄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尤其是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几个动词“探、穿、爬、攀、缩、倾”,细致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体贴。
写作特色
背
影
思背影
望背影
别背影
念背影
父子情深
板书设计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狼藉( )
妥贴( ) 踌躇( ) 栅栏( )
chāi
tuǒ
chú
sāng
zhà
jí
课堂检测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B.《背影》一文中共四次提到“背影”,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2、3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B
课堂检测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D
A.悲哀 衰弱 妥帖 诸多
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 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 赋闲 谋事 踌躇
课堂检测
A.变卖典质(抵押) 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 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
4.选出画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D
课堂检测
拓展阅读
拓展探究
背 影
三 毛
我缓缓地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风吹过去的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风剥蚀得几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母亲腋下紧紧地 着她的皮包,双手重沉沉地各 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那些东西是这么重,使得母亲快 下去了般
地 着,小腿在慢慢地一步又一步地 着。
她的头发在大风里翻飞着,有时候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手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几乎没有一点儿法子拂去她脸上的乱发。
我赶紧停了车向她跑过去:“姆妈,你去哪里了?怎么不叫我?”
“我去买菜啊!”母亲没事似的回答着。
我跑上去抢母亲袋子里沉得不堪的一瓶矿泉水,她叫了起来:“你脊椎不好,快放手。”
这时,我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又不能通畅地呼
吸了,肋骨边针尖似的刺痛又来了,我放了母亲,自己慢
慢地走回车上去,趴在驾驶盘上,这才将手压住痛的地方。
拓展探究
等我稍稍喘过气来,母亲已经走远了。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地停在街口,后视镜里,还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回忆到这儿,我突然热泪如倾……母亲,你此时
正在安睡,那么让我悄悄地流一次泪吧。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拓展探究
1.文中第2段五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夹 拎 蹭 曲 拽
B.夹 提 蹲 弯 拖
C.夹 提 趴 弯 拽
D.揣 抓 蹲 绷 蹭
拓展探究
2.三毛的这篇《背影》与朱自清的《背影》异曲同工,也感人至深。朱自清的《背影》将人物放在 去世、 差事交卸、 离别这个特定
环境中来描写;三毛的《背影》则是把人物放在三毛的丈夫刚刚猝死,三毛痛苦得近乎麻木,在异国母亲语言不通的特殊环境下来写的,所以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 来描写人物。
3.本文前三个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拓展探究
4.第5段写“母亲没事似的回答着”,你如何理解母亲的“没事似的”?
5.第9段中的“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1.B
2.祖母 父亲 父子 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征
3.以风大、雾浓、路滑来衬托母亲负重行走的艰难。 4.母亲的“没事”是故作没事,她想用这种方式免去女儿的忧虑、担心。
5.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理解
和感激。
参考答案:
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你眼里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以《我的父亲》为题目写一篇散文。
课下作业
谢谢!